陕西齐声唤贤原创:“不承想•不成想•不曾想”易误用(修改稿)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2-08 20:25 3

摘要:不承想 《现代汉语词典》“承想”条目称,义为:料想;想到(多用于否定),如不承想、没承想会得到这样的结果。“ 承想”是个意思凝固的合成词,解释为“不+承想”,即“没有料想,没有料到”。《现代汉语词典》还在“倒”字条举例说:“本想省事,没承想倒费事了。”

陕西西安学者齐声唤贤原创“知识摇篮”系列:“不承想•不成想•不曾想”易误用(修改稿)

不承想 《现代汉语词典》“承想”条目称,义为:料想;想到(多用于否定),如不承想、没承想会得到这样的结果。“ 承想”是个意思凝固的合成词,解释为“不+承想”,即“没有料想,没有料到”。《现代汉语词典》还在“倒”字条举例说:“本想省事,没承想倒费事了。”

不成想 《现代汉语词典》称“成想”同“承想”。

不曾想 各种典籍没有此词。有人认为可说成“不曾想过”,其解释“不曾+想过”,其中“不曾”是对“曾经”的否定表述,“不曾想过”就是“过去从来没有想过”的意思。查看媒体使用率,应当说“不曾想”最多,其次是“不成想”,而“不承想”最低。《现代汉语词典》已经肯定了“不承想”和“不成想”,就得把“不曾想”归入不规范之列。

《现汉》说“承想”,义为“料到”;“不承想”,义为“没有料到”。“承想”与“不承想”为规范词,不宜写作“成想”“不成想”。辞书虽然对“不曾想”没有收入,但有“不曾”一词,可将“不曾想”归入不规范之列。

还有,“不承想”“不成想”的“不承”“不成”与“不逞”易混。逞:chěng。含贬义。不(没)得逞;不得志;不如意,不能实现某种意愿。如:刘春华在《中外企业家》(1994年第4期)载文《律师出谋划策奸商伎俩不逞》。

举例:①“不承想”“不成想”混淆。1.有多位读者拨打《楚天金报》纠错热线,就多篇稿件中出现的“不承想……”进行纠错,认为“承”字有错,应为“曾”,即“不曾想”。还说,《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8月28日第3版)的“不曾想如今的孩子一个比一个任性”,也错了。可见,不规范之“不曾想”,多么地让人混淆视听。2.央视科教频道“地理中国”(2016年7月25日)播放《古刹烟云》,主持人同步画外音的字幕显示:“不曾想一场特大的风,把所有的建材刮到了距少林寺55千米的龙山。这样顺应天意在此建起寺庙,并且取名风穴寺。”

②“不逞”“不成”混淆。1.误例“不逞”误为“不成”:1)陈立伟在《信息日报》(2010年11月6日)数字版载文《敲诈香烟不成——砸店》。2)向晖在《烟台日报》(2008年4月5日第6版)刊载纠错文章:如某报标题即《嫖娼不成袭警》。2.“不成”错为“不逞”:高伯海在《中国品牌》杂志(2012年第1期)数字版,载文《品牌并购不逞“钱”》。

来源:齐声唤贤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