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检察宣传工作是检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司法透明度、塑造检察文化、增强执法公信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刻理解“本在检察工作、要在检察文化、效在检察宣传”的内在逻辑,既是把握新时代检察工作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检察宣传新格局的行动指南。当前,基层检察机关
检察宣传工作是检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司法透明度、塑造检察文化、增强执法公信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刻理解“本在检察工作、要在检察文化、效在检察宣传”的内在逻辑,既是把握新时代检察工作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检察宣传新格局的行动指南。当前,基层检察机关需直面宣传工作中的痛点与短板,通过机制创新、能力建设与模式转型,切实提升宣传质效。
一、新媒体时代基层检察宣传工作现状
随着短视频、社交平台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基层检察机关积极构建“两微一端一抖”宣传矩阵,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实践路径:
(一)强化责任体系,筑牢管理根基
建立分级管理机制,严格落实“谁起草谁负责、谁签发谁负责”的主体责任,明确新媒体平台管理职责。以最高检门户网站建设要求为指引,推动传统门户网站与新媒体平台的融合发展,形成立体化宣传网络。
(二)严把内容关口,确保宣传质量
实行稿件“三审三校”制度,从选题策划、内容撰写到审核发布进行全流程管控,确保宣传内容政治正确、事实准确、导向鲜明。通过制度化管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阵地,弘扬法治正能量。
(三)深挖宣传素材,拓宽传播维度
围绕“三有”争创、“三个年”聚焦服务保障打好“八场硬仗”活动等重点工作,以检察办案、党建活动、普法服务等为切入点,多角度挖掘宣传素材。通过典型案例、工作动态的广泛传播,增进社会公众对检察职能的认知与认同。
二、基层检察宣传工作存在的现实困境
尽管新媒体为检察宣传带来新机遇,但基层工作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思想认知存在偏差
部分干警对检察宣传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存在“重业务轻宣传”的倾向。将法律监督等同于检察工作的全部,忽视宣传在提升司法公信力、传播法治理念中的重要作用。
(二)专业能力亟待提升
基层宣传力量普遍薄弱,多由少数年轻干警兼职承担,缺乏系统的新闻写作、新媒体运营等专业训练。同时,业务部门与宣传部门协同不足,案件办理与宣传素材挖掘脱节,导致优质内容供给短缺。
(三)传播形式创新不足
宣传手段仍以图文报道为主,短视频、直播、互动H5等新媒体形态应用较少。对社会热点的回应缺乏及时性与创新性,难以满足公众多元化的信息需求,传播效果与覆盖面受限。
三、新时代基层检察宣传工作的提质增效路径
(一)深化思想认识,凝聚全员宣传共识
打破“宣传只是综合部门职责”的固有观念,树立“人人都是宣传员”的理念。领导干部带头示范,引导全体干警尤其是一线检察官主动挖掘案件背后的法治故事。将宣传意识融入办案全过程,使每一个司法实践都成为传播法治精神的生动载体,构建全员参与的大宣传格局。
(二)加强队伍建设,锻造专业宣传力量
1. 优化人才配置:选拔文字功底扎实、熟悉新媒体传播规律的干警充实宣传岗位,建立专兼结合的宣传队伍。
2. 强化能力培训:通过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外派学习等方式,提升宣传人员全媒体内容创作、舆情应对等能力;邀请媒体专家、行业能手开展专题培训,补足专业短板。
3. 完善协同机制:建立业务部门与宣传部门定期沟通机制,明确新闻线索报送责任,形成“办案-总结-宣传”的联动链条。
(三)创新传播方式,提升宣传影响力
1. 丰富内容形态:突破传统图文模式,开发短视频、动漫、情景剧等多元化产品,以“检察说法”“案件还原”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内容吸引力。
2. 紧跟社会热点:建立热点响应机制,围绕民生关切、典型案件,及时推出深度解读与普法内容,提升检察宣传的话题性与时效性。
3. 拓展传播渠道:加强与主流媒体、网络平台的合作,借助其传播优势扩大影响力;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开展检察开放日直播、法律知识竞赛等互动活动,提升公众参与度。
(四)健全长效机制,激发宣传活力
1. 完善考核评价:将宣传工作纳入部门与个人绩效考核,建立涵盖内容质量、传播效果、社会反响的综合评价体系。
2. 强化技术赋能:引入大数据分析工具,精准把握受众需求,实现内容的精准推送;运用AI辅助创作,提升宣传工作效率。
3. 推动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检察宣传品牌,形成辨识度高、影响力强的宣传IP。
新时代赋予检察宣传工作新使命。基层检察机关需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动宣传工作创新发展,让检察声音传得更响、更广、更深入,为法治社会建设凝聚强大正能量。(商南检察院 苏咪)
编辑:侯宜均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
来源:陕西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