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与证件照相近的人像角度拍摄,同时配上自有的“复古滤镜”,撕拉片中的鞠婧祎五官立体清晰,百分百还原了她的盛世美颜。
这种简约单一的“大头照”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所有人沦陷?
这些天还有谁没被鞠婧祎的撕拉片刷屏?真的美爆了!
用与证件照相近的人像角度拍摄,同时配上自有的“复古滤镜”,撕拉片中的鞠婧祎五官立体清晰,百分百还原了她的盛世美颜。
小红书@鲨川川
在此之前,刘诗诗的一组大片也曾引发过热议。无需复杂的布景和配饰,撕拉片本身就极具氛围感。照片中的她清冷优雅的气质呼之欲出,美得很权威。
小红书@鲨川川
而我们的“摄影达人”虞书欣更是不会错过撕拉片这一出片神器,贡献出“学姐风”神图。
小红书@鲨川川
如今,在出片路上“卷生卷死”的女明星们都会选择分享“撕拉”大片。不过看着简约的撕拉片却不简单,至今为止几乎无人出图失败(技术问题除外),同时各有自己的风格。每一张都美得让喜欢拍照的人心痒痒,恨不得自己也来一张。
娜扎
刘涛
欧阳娜娜
黄杨钿甜
李兰迪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什么是撕拉片?
同样是一次成像,但和如今常见的吐纸拍立得不同,撕拉片使用独特的胶片包,在使用相机拍摄完成后,需要等待一定的反应时间,然后“一撕”“一拉”,将照片和底片分离后即可出片。
专业撕拉片相机的底片质量极高,撕拉片发色又十分准确。因此作为照片,无论是色彩、对比度,还是分辨率,撕拉片都要远胜于普通拍立得。
也就是说,撕拉片是最接近人物肉眼被看到的效果。所以女明星们爱上撕拉片是有理由的——在证明她们美貌这件事上,撕拉片比证件照都权威。
撕拉片的诞生时间其实比吐纸拍立得要早得多。1944年,美国宝丽来公司创始人之一的艾德温·兰德研发出即时摄影技术;1947年,他又发明了分离式一次成像技术,也就是撕拉片;1948年,推出世界上第一个即时成像相机Polaroid 95,而此时的撕拉片还都是黑白的。直到1963年,宝丽来彩色胶卷将色彩引入了即时摄影领域。
到了1972年,宝丽来推出具有自动吐片功能的折叠拍立得SX70,成为了首款风靡全球的拍立得机型。到了80年代,富士才得到宝丽来的授权开始制造撕拉片,1998年更是推出了受到巨大欢迎的初代instax相机——instax mini10。
在胶卷时代,撕拉片的诞生与兴盛是必然的。那时的商业摄影可是困难重重,每一次布光以及最后的成像都是“赌博”,而撕拉片的出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强悍的摄影水平以及真实且即时的成像效果,让摄影师们纷纷选择用撕拉片打样,这大大提高了商业摄影的成功率。
不止是商业摄影领域,在艺术领域,撕拉片也有一席之地。
1971年,宝丽来推出了专为肖像摄影设计的相机Polaroid Big Shot。它固定快门、固定焦距、固定功率,同时摄影师需要通过自身移动来进行对焦。但就是这样的相机,深受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喜爱。他使用Big Shot拍下了许多受人欢迎的作品。
优点很突出,但缺点也很突出。
首先,撕拉片相机体积大不够便携,系统和操作比较复杂;其次就是相纸成像需要等待和干燥,比较麻烦。所以撕拉片完全抵抗不住来自数码时代的冲击,渐渐被吐纸拍立得和数码相机取代。
2008年,宝丽来宣布相纸永久停产;2016年,富士也宣告停产其最后一款撕拉片FP-100C,这也如今市面上留存最多的撕拉片。从此撕拉片生产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这最后一批生产的相纸的保质期也只是到2019年。
也就是说,如今市面上所有的撕拉片都是过期产品!
这也是为什么当大家在寻找女明星同款撕拉片时,搜到的店铺都是“天价”——根据型号不同,拍摄一张可能要百元以上,甚至有些会到千元的价格。而且撕拉片已经停产绝版,价格还在逐渐升高。同时还要考虑到过期相纸成像的不稳定性,随机性满满,挑战性极高,拍的就是心跳。
不过,过期的是相纸,永不过期的是绝版的诱惑。
撕拉片“拍一张少一张”的属性,与当代人“保存一切”的数字本能背道而驰,让每一次定格都成为孤品。物以稀为贵,人们最难以抗拒的就是“绝版”、“限量”这些字眼。
同时就像之前CCD相机受到追捧,复古胶卷画风成为爱拍照人士的“氛围感”必备,撕拉片的复兴也成为了一种必然。
如今,怀旧成为了时代的通感,所有人都热衷于回味着20年前的时尚、音乐与影视作品。而撕拉式胶片的流行也与近年来Y2K美学盛行以及复古文化的回潮一脉相承。
撕拉片贩卖的不只是怀旧情怀。在快节奏的当下,即时出片随时修图可满足不了当代人对仪式感的追求。而撕拉片这种从按下快门到亲手拉出胶片,再到屏息等待影像浮现的时间,让人们有了延迟满足的快感。
当然,撕拉片的出品势必有着缺陷。可它不修图的属性也恰恰击中了当代人的痛点,人们通过这种媒介特有的色调(偏色、漏光、颗粒感)所追求的是一种“不完美的真实感”,与数码修图的精致感形成反差。
但如果问,撕拉片复兴后是否可能恢复生产?那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不可能。
虽然许多公司都有过恢复生产撕拉片的传闻,但都是空穴来风。首先撕拉片相机数量少且大多年久失修,其次复产这种相纸技术难度也非常高,宝丽来早就在破产时就将这个技术遗失了。而对于富士来说,复产撕拉片的利润又很小,所以也是不可能的。
大家愿意为撕拉片支付溢价,或许就是因为它所提供的情绪价值:抵抗快节奏,给生活多一些仪式感,用这种“绝版的浪漫”记录最重要的瞬间。
五一的假期,你会想要“撕拉”一下吗?
撰文/Tina
设计/Shanta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InStyle iLady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