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2.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保有凫绎,遂荒徐宅。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i/o二象性,✤o的鼻音二象性、✜i的鼻音二象性)「」
1.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
2.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
3.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
4.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
5.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
6.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
7.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
8.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9.乃命鲁公,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
10.周公之孙,庄公之子。龙旂承祀,六辔耳耳。
11.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
12.享以骍牺,是飨是宜。降福既多,周公皇祖。
13.亦其福女,秋而载尝,夏而楅衡。白牡骍刚,牺尊将将。
14.毛炰胾羹,笾豆大房。万舞洋洋,孝孙有庆。
15.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保彼东方,鲁邦是尝。
16.不亏不崩,不震不腾。三寿作朋,如冈如陵。
17.公车千乘,朱英绿縢。二矛重弓,公徒三万。
18.贝胄朱綅,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
19.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黄发台背,寿胥与试。
20.俾尔昌而大,俾尔耆而艾。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
21.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
22.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保有凫绎,遂荒徐宅。
23.至于海邦,淮夷蛮貊。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鲁侯是若。
24.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
25.鲁侯燕喜,令妻寿母。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
26.既多受祉,黄发儿齿。徂徠之松,新甫之柏。
27.是断是度,是寻是尺。松桷有舄,路寝孔硕。
28.新庙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
□□□□,□□□■。□□□□,□□□■。i
□□□■,□□□◙。□□□■,□□□■,□□□◙。i
□□□●,□□□■。□□□◙,□□□■。i+o
□□□●,□□□●。□□□●,□□□●。u
□□□◆,□□□◆。□□□◆,□□□◆。ng
□□□●,□□□□●。□□□◙,□□□●。u
□□□●,□□□✜。□□□●,□□□◆。ng+u
□□□●,□□□□,□□□●。□□□●,□□□●。u
□□□□,□□□■。□□□■,□□□■。i
□□□□,□□□●。□□□●,□□□●。o
□□□✜,□□□◆,□□□◆。□□□◆,□□□◆。ng
□□□□◆,□□□□◆。□□□◆,□□□◆。ng
□□□◆,□□□◆。□□□◆,□□□◆,□□□□◆。ng
□□□■,□□□□◙。□□□■,□□□■。i
□□□◙,□□□□■。□□□◙,□□□□◙。i
□□□◆,□□□◆。□□□◆,□□□◆。□□□◙,□□□●。ng+o
□□□◆,□□□◙。□□□◙,□□□◆。□□□◙,□□□◙。ng+o+i
□□□□●,□□□●。□□□●,□□□□●。u
□□□◙,□□□◙。□□□□◙,□□□◙。i
□□□◙,□□□◙。□□□□,□□□◙。i
□□□●,□□□◙。□□□◙,□□□●。o
□□□◙,□□□●。□□□●,□□□◙。o
附注:已经按照押韵和句式重新分阕,并修改了一些标点符号。
1、本诗押韵较为规则,主体是偶数句押韵,也即,ABCB。
2、存在句句押韵,也即,AAAA。
3、存在少数对角押韵,也即,ABBA。
4、在本诗中,女存在鼻音二象性,例如,女-功,女-尝-衡-刚-将,押韵ng。但在编写《周音》时,我认为女为i韵。现在看来,安-囡,均有鼻音,并且在南阳方言中,女读作nĩr,存在鼻化元音,同时存在儿化音。以前分析过,见: 女汝乃尔你您同源考 ; 女安逆迎鼻音考 ;
但母从女,古音bui,可知,女的古音也存在u元音粘连,那么,我认为,女的确切古音应是:buĩ,既有i o二象性,也有鼻音二象性。但为了简化起见,在本诗中,可以忽略其i o二象性,只关注其鼻音二象性,记作古音:bũ或cũ。
5、在编写《周音》时,我认为:嫄从原,原从石,为o韵。在诗经中,也存在原非鼻音的情况,例如
诗经第137篇《东门之枌》:穀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其中,原-娑押韵o,没有鼻音。
但在注经过程中,我认为,诗经第137篇《东门之枌》中,原=野的讹字。
现在我认为:原从石,存在鼻音二象性,例如,辰从石,宕从石,均有鼻音。那么,原-嫄的古音可标记为:dũ、dõ。由于石也存在i o二象性,所以,更确切的古音为:dũi。可以追溯修订前面《东门之枌》的注经。
但在本诗中,为了简化起见,可不考虑其i o二象性,只考虑其鼻音二象性,古音记作:dõ 。
6、在编写《周音》时,我认为第三阙,穋-麦,押韵o。现在看来,麦-国-穑,押韵i。
7、在编写《周音》时,我没有意识到:害-富-福-大-岁-回,等字的i o二象性,当时也没有提出u元音粘连的处理方法。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