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炔草酯作为一种高效选择性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主要通过抑制杂草体内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活性,阻断支链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从而有效控制多种禾本科杂草。根据其作用机理和实际应用效果,炔草酯对以下类型杂草具有显著防除作用:一、主要防除对象:禾本科
炔草酯作为一种高效选择性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主要通过抑制杂草体内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活性,阻断支链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从而有效控制多种禾本科杂草。根据其作用机理和实际应用效果,炔草酯对以下类型杂草具有显著防除作用:
一、主要防除对象:禾本科杂草
1. 看麦娘
炔草酯对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的防效尤为突出。在长江流域稻茬麦田,春季施用50g/L炔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60-90g/公顷,7天后可见看麦娘心叶黄化,14天后整株枯死,防效可达95%以上。其作用速度快于同类产品精噁唑禾草灵。
2. 日本看麦娘
对耐药性较强的日本看麦娘(Alopecurus japonicus),炔草酯表现出跨膜传导优势。试验显示,在杂草3-5叶期施用,药液能快速通过角质层进入生长点,对已产生ACCase抑制剂抗性的种群仍保持85%以上的防除率。
3. 野燕麦
在北方旱作区,炔草酯对野燕麦(Avena fatua)的控草期长达40-50天。相较于甲基二磺隆,其受低温影响较小,在8℃以上即可发挥药效,特别适合早春施用。
4. 硬草
对麦田恶性杂草硬草(Sclerochloa kengiana),炔草酯通过干扰细胞分裂表现出"斩草除根"效果。江苏田间试验表明,配合有机硅助剂使用可使硬草地下胚芽鞘完全褐变,抑制二次萌发。
二、次敏感杂草谱
1. 菵草
对部分地区的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中抗性种群,炔草酯与双氟磺草胺复配可提升防效20%-30%。但需注意长江下游某些区域已出现ALS酶靶标突变型抗性株系。
2. 早熟禾
在草坪管理中,炔草酯对早熟禾(Poa annua)的防除具有选择性。0.1%浓度处理可抑制其匍匐茎扩展而不损伤高羊茅等优质草种。
3. 黑麦草
对饲用黑麦草(Lolium perenne)田中的自生苗,低剂量炔草酯(30g/ha)即可实现选择性清除,这得益于其在单子叶植物体内的差异代谢。
三、使用技术要点
1. 最佳施药时期
禾本科杂草3-5叶期施药效果最佳。此时杂草叶面积指数达0.8-1.2,药液截获率高,且植株未形成木质化茎秆,药剂易传导至根系。
2. 环境影响因素
- 温度:20-25℃时药效发挥最快,低于10℃应增加10%-15%用药量
- 湿度:相对湿度>65%有利于角质层渗透
- 土壤墒情:干旱条件下建议添加植物油型助剂
3. 抗性管理方案
在抗性发生区推荐采用:
- 与磺酰脲类除草剂轮用
- 和吡氟酰草胺桶混使用
- 每季作物限用1次,年使用频次不超过2次
四、注意事项
1. 对莎草科杂草(如香附子)及阔叶杂草基本无效,需搭配氯氟吡氧乙酸等药剂使用。
2. 冬小麦田使用时应避开拔节期,施药后遇强降温可能引起短暂性叶片褪绿。
3. 与叶面肥混用时需先测试兼容性,避免碱性肥料导致水解失效。
当前,随着杂草抗性进化,建议将炔草酯纳入综合除草体系。例如在黄淮海麦区,采用"播后苗前封闭(吡氟酰草胺)+苗后早期控制(炔草酯)"的模式,可延长药剂使用寿命,维持90%以上的季总防效。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数据显示,合理使用的炔草酯对后茬水稻、玉米的安全间隔期仅需30天,是轮作区理想的选择性除草剂。
来源:农村小毛打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