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与理解守护“来自星星的孩子”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9 09:56 2

摘要:上午9点半,同心康复中心四楼的一间教室里,一场特殊的“运输任务”正在悄然展开。孤独症女孩宁宁端坐在小凳上,低垂着头,眼神专注地望着面前的道具鸡蛋。她动作轻柔,小心翼翼地将鸡蛋夹起,缓慢却坚定地护送着它们抵达另一端。一旁的老师时刻关注着宁宁的一举一动,适时给予鼓

上午9点半,同心康复中心四楼的一间教室里,一场特殊的“运输任务”正在悄然展开。孤独症女孩宁宁端坐在小凳上,低垂着头,眼神专注地望着面前的道具鸡蛋。她动作轻柔,小心翼翼地将鸡蛋夹起,缓慢却坚定地护送着它们抵达另一端。一旁的老师时刻关注着宁宁的一举一动,适时给予鼓励的话语。

宁宁,

是“来自星星的孩子”,

在属于自己的“夜空”里独自闪烁。

而在这座承载着希望的康复中心,

还有一百多个这样的孩子,

他们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等待着被理解与接纳。

重复的动作话语——孤独症儿童的“孤岛”

推开中心训课教室的门,一场看似“无效”的对话持续上演。老师们耐心地提出问题、发出指令,试图与孩子搭建沟通的桥梁,然而回应他们的,往往是孩子们的喃喃自语。

“回答老师,这个是什么颜色?”“看老师,跟着老师学,把这个绳子打一个结。”面对这些问题,教室里只弥漫着长久的沉寂。短短40分钟的课程,老师们需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相同的指令、相同的动作,却常常得不到期待的回应。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当记者踏入个训室的那一刻,孩子们的目光却瞬间被吸引过来,好奇地打量着“闯入者”。

“刚开始真的挺挫败的,那些在我们看来轻而易举的动作,教了无数遍,他们还是学不会。”中心负责人王艳感慨道,这样的场景早已成为她的工作日常。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能够安静开口说话,准确发出一个音节,背后都需要成百上千次的重复训练。

在宁宁的班级里,每个孩子都有一座独特的“孤岛”。有的孩子生性安静,当与老师目光交会时,只是羞涩地笑笑,便急忙低下头;有的孩子则会反复念叨“111”,甚至会突然抢走旁边同学的玩具……面对孩子们千差万别的状态,老师们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变化。

“我们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世界,不过度矫正他们的刻板行为,而是努力将其转化为适应社会的技能。”王艳坚定地说,这也是中心始终秉持的教育理念。

“一定要坚持下去”——孤独症家长的心声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大地,坤坤的奶奶便带着他踏上了漫长的乘车旅程。他们要乘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从小纪镇来到中心,待坤坤上完课,又要马不停蹄地乘车回家。

“最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们。”提起这段经历,坤坤奶奶眼眶泛红,言语间满是委屈。因为孤独症,坤坤在公交上常常会突然尖叫、乱动,这也导致他们时常遭受乘客的指责。“他们总觉得是我们溺爱孩子、不会管教,可他们根本不了解情况。”说着,奶奶轻轻擦拭着眼角的泪水。

今年10岁的坤坤患有严重的孤独症。确诊的那一刻,仿佛晴天霹雳,瞬间击碎了父母原本平静的生活。“当时整个人都懵了,我们在苏州工作,根本没太多精力照顾他。”

坤坤一天天在长大,但他的童年却被按下了“暂停键”。考虑到离家近,有爷爷奶奶的照顾,2021年,妈妈带着坤坤回到江都,来到康复中心。

“我们对坤坤进行了全面评估,并为他量身定制了康复课程。”王艳说,刚来的时候,坤坤对周围的一切充耳不闻,但是经过测评,老师们发现他对拼图很感兴趣。于是,一场以拼图为媒介的“沟通之旅”就此展开。通过设计各种互动游戏,老师们不仅锻炼了坤坤的沟通能力,还成功激发了他的社交兴趣。

看着坤坤一天天进步,奶奶的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无论刮风下雨,她都雷打不动地带着坤坤来中心康复。“这么多年的努力总算没白费,只要孩子有希望,我们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奶奶的话语中,满是对孩子未来的坚定信念。

“有一次下暴雨,我们提前通知了家长可以停课,可坤坤奶奶还是带着孩子来了,我们也赶紧赶到中心。”王艳回忆道,这份孩子与家长对老师的信任,成为了大家共同坚持下去的强大动力。

“每个进步都是奇迹”——老师日复一日的坚守

与普通学校里朗朗的读书声不同,同心康复中心更多的是嘈杂声与哭闹声。老师们不厌其烦地重复着简单的话语,孩子们则用含糊不清的表达,努力诉说着自己的想法。

“有时候教一句话,就得花上一个月时间。”王艳从事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已有十个年头。在中心,像她这样默默坚守的老师共有18位,她们大多从毕业起就投身于这份充满挑战的事业,最年轻的刚满23岁。

每天早上,老师们总是早早来到中心,打扫卫生、布置教室、准备教具,一切准备就绪后,便满心期待地等待孩子们的到来。孩子们的问候方式各不相同,有的会甜甜地说“老师好”,有的只是腼腆地笑笑,还有的则是吵吵闹闹地冲进教室。

在王艳的办公桌上,整齐摆放着许多份《康复训练教学记录表》,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个孩子每一天的详细情况、每节课的教学进展以及未来的教学计划。今天新学了什么颜色?能否安静地坐十分钟?有没有学会自己上厕所?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都被一一认真记录。“这些孩子和普通孩子不一样,只有制定精准的计划,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康复。”王艳解释道。

同样有着十年教学经验的老师蒋璐,对孩子们的心理研究有着独到的见解。“沙盘是打开孩子们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通过观察他们在沙盘中的创作,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想法。”每次进行沙盘心理治疗时,蒋璐都会静静地陪伴在孩子们身边,为他们营造一个安全、自由的表达空间,让孩子们尽情释放内心的压力。

语言训练课上,老师不厌其烦地带着孩子们学习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音乐课上,老师们播放音乐,孩子们伴随着音乐的律动,踏入充满奇幻色彩的艺术世界;生活技能课上,在老师与家长的陪伴下,大家一起动手蒸包子、包饺子、种蔬菜、铺床单;老师们还经常带孩子们去到动物园、植物园开拓视野……“我们不是在教书,而是在破译一个个来自星星的密码。”王艳感慨。

和这群特殊的孩子朝夕相伴,老师们难免会被抓伤、打疼,但是看到孩子们的一点点进步,所有的辛苦与委屈都化为欣慰。“一次教不会,就教一百次,一万次。”这是所有老师的态度。

不是所有的花都开在春天——关爱孤独症儿童的呼吁

“虽然康复之路困难重重,但也有不少孩子成功康复,进入普通学校学习。”说起这些,王艳的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柏柏3岁时来到康复中心,刚来的时候总是哭闹不止。细心的王艳发现他对数字十分敏感,于是和他玩起数字游戏,成功“俘获”了这个小男孩。经过一两年的康复训练,柏柏顺利融入幼儿园,如今已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他成绩优异,考试经常能拿到九十几分,书法也写得有模有样。

果果是王艳来到中心教的第一个孩子,从最初一个字不会说,到如今能在每年教师节认真地发来语音:“王老师,节日快乐!祝您越来越漂亮!”这点点滴滴的变化,都让王艳倍感骄傲。她坚信,不是所有的花都开在春天,但总会绽放;每一个“星星孩子”都有自己的光芒,只要给予足够的爱与耐心,终会等到他们闪耀的那一刻。

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参与孩子的康复过程,康复中心定期举办家长培训课。“我们会引导家长调整心态,让他们明白,孩子首先要学会生活自理,再逐步向正常孩子的学习节奏靠拢。”王艳说,孩子们在中心学习的时间有限,所学的技能需要在家中不断实践巩固。只有家长积极参与干预康复,才能与中心形成合力,共同助力孩子康复。

经过培训,家长们也逐渐从最初的自卑,不敢带孩子出门,变得自信从容,积极融入社会。

“孤独症很难治愈,需要终身康复。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更离不开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希望更多的爱心汇聚成星河,照亮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的世界,让他们在温暖中绽放独特的光彩。”同心康复中心主任的呼吁,道出了所有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心声,也期待更多人加入关爱孤独症儿童的行列中,给予孤独症孩子更多耐心、更多关爱、更多包容,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来源:江都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