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香坊区健康路街道乐园社区“土生土长”的公益课堂,“蒲公英课堂”已经走过19年。课堂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从当初的托管、辅导作业,逐渐成了不禁锢、五彩斑斓的未成年人成长课堂。
又是一个星期三下午,“蒲公英课堂”里再次被塞进了六七把椅子的临时课位。
就是这么火!
作为香坊区健康路街道乐园社区“土生土长”的公益课堂,“蒲公英课堂”已经走过19年。课堂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从当初的托管、辅导作业,逐渐成了不禁锢、五彩斑斓的未成年人成长课堂。
“塑造一个快乐的第二课堂”是这个课堂成立的初衷。在这里没有试卷、没有分数、没有焦虑,却仿佛有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孩子们从四面八方涌入。分享读书心得、学习航天科普知识、走进公园认识花草树木、去广场奔跑着放风筝……与传统课堂不同,这个课堂有着不同的颜色,“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生命的多样性”,每个孩子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另一个自己,了解世界、掌握方法,并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
需要“抢座”的课堂
“妈妈,你快点,晚了该没有位置了。”电工小学二年级学生刘奕辰周三放学后拉着妈妈一溜小跑,就怕晚到会在“蒲公英课堂”抢不到好位置。小奕辰告诉记者,一周最盼望的就是这节课,特别有意思,能和大家一起放风筝,还有志愿者哥哥姐姐来讲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记者看到,定于下午3时开始的“蒲公英课堂”提前20多分钟就已经满员了,可还是会从门外不断递进椅子来“加座”。社区里的大部分工作人员都赶来支援,布置课堂、准备道具、维持秩序……基本上还会来个小加班,孩子们都会恋恋不舍。上课20分钟后,还有一位妈妈抱着2岁半的孩子“姗姗来迟”,“就是听邻居们说这个课特别好,孩子们都喜欢来,我就想让孩子早点来感受感受氛围。”孩子妈妈一边擦汗一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自己也没想到“太迟了”,不过来都来了,就让孩子感受感受。
三年级的王镜淇和姥姥放学后都没回家,直接“杀”到社区。“每次到了周二晚上,孩子都会问好几遍发没发通知,这周上什么课?”镜淇姥姥告诉记者,今天还提前5分钟到,一看坐了一屋子人了。孩子们一周就盼着来“蒲公英课堂”,放学路上都会和小伙伴邀约,下午一起去“上课”。
让孩子们放学后有个“落脚地儿”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乐园社区结合这个主题举办了“书香暖伴 悦读时光”乐园社区于妈妈伴读会,课堂上,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有的孩子声情并茂,生动描述书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故事;有的绘声绘色,讲着书中有趣的情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还有的孩子认真讲述自己挑选书籍的故事,赢得阵阵掌声。
当年成立“蒲公英课堂”是为了让辖区内孩子们放学后能有个“落脚地儿”,提供义务看护辅导服务。2006年,香坊区健康路街道乐园社区与哈工大航天学院研究生会的志愿者,共同创办了帮扶社区内孤困儿童的“蒲公英课堂”。乐园社区党工委书记兼主任于洋表示,作为老城区,辖区内大部分都是双职工家庭,近年来多了一些“新就业群体”,解决他们因工作忙而无暇顾及子女的现实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蒲公英课堂”的理念也发生改变了。“希望走出课堂的孩子们内心更充盈。”于洋说,而非是上名校、考满分。在乐园社区活动室的柜子上摆满了孩子们的“成就”——绘画作品、手工制品还有花花绿绿的教具,挤得满满当当,有时转身都得当心点。可在社区工作人员眼里,一点不麻烦,在他们眼里更像是耐心等待后孩子们回馈的礼物。
坚持19年的爱心接力棒
有人说“蒲公英课堂”是作秀、吸人眼球、博流量。这话于洋和同事们听过好多次,“不会往心里去,啥‘秀’要是能不间断做19年,也就是真的了。”她说,19年来,这支由社区志愿者和研究生志愿者组建的专门帮扶孤困儿童的志愿服务队,以梯队接力的方式坚持为乐园社区的儿童进行学习、生活、心理辅导。她从2021年起接过这个爱心接力棒,“蒲公英课堂”内容也愈加丰富了。
乐园社区依托大学等优势资源,扩大社区教育平台辐射作用,不断满足未成年人多元化的文化需求。社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共建打造全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蒲公英课堂”,进行学习、生活和心理辅导并定期开展航天知识科普、航模制作等主题实践活动,在全省首创开展“携手暖‘新’·共护未来”关爱新业态劳动者子女“启明星”教育计划。社区不断加大与高校的联建共建力度,2023年与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共建,全新打造“向阳花创意课堂”志愿服务品牌,已开展“叶子的一生”“清筑自然 创想生态”等志愿服务活动10余场。截至目前,受益于“蒲公英课堂”的未成年人达千人。
“本来我们下午有英语班,让我给调了时间段,啥也不能耽误来这儿。”一位孩子妈妈告诉记者,“蒲公英课堂”越来越火,还有其他社区的孩子也抢着来。大家看好的就是这里个性化的教育,“数学语文补课哪都有,可能让研究生当老师,带着孩子了解航天知识、认识各种植物,这是社会上那些特长班没有的。”她说,现在家长都意识到,“学好数理化”其实远没有终身保有学习兴趣重要。于洋说,个性化教育不是放任自由的教育,而是尊重每个孩子自然成长规律,顺应他们的兴趣,激发孩子内心的驱动力,让他们自我选择。选了啥不重要,不断选择中就会明白该如何选择,所以,他选择的这个行为才重要。
一颗种子会化成“一群小伞兵”
哈尔滨职业技术大学汽车学院大二学生戴常纯和同学们身着志愿者红马甲正穿梭在孩子们中,手把手辅导孩子们拼装汽车模型,并帮他们了解汽车内外构造。其中两位同学还扮演成了哪吒和白雪公主,与孩子们互动起来更亲切。“我去过中央大街、去过融创乐园,过‘六一’儿童节,还有于妈妈带我去吃肯德基。”龙龙(化名)在面对陌生人时表现得很健谈。他是辖区里一名特殊的孩子,与奶奶相依为命,“蒲公英课堂”对他来说就是童年里最亮丽的色彩。
“能给弟弟妹妹们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对自己也有帮助。”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研究生陈馨月作为“春蕾之家”志愿服务队的“老人”深有体会。从研一开始,这个陕西姑娘就加入了志愿团队,带着小朋友们了解航天科普常识、组织围棋社团的学友们教小朋友下棋……小朋友们的变化让她收获到了满满的成就感,同时自己的组织、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是“双向奔赴”的温暖。19年来,已有百余位高校志愿者走进“蒲公英课堂”,用自己的热心爱心和专业知识为社区小朋友们送来了“不一样”的辅导。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当年的“小豆包”也已长大,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采访快结束时,小龙龙拉住记者的手,背诵了一首童谣:一颗蒲公英,一群小伞兵,风儿吹,飘啊飘,一落落在青草坪,阳光照、雨水淋,长出一片蒲公英……
也许这才是好课的意义。
哈尔滨日报记者 李玥
本文来自【冰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