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5日,灵台二中在齐翔果园成功举办第二届苹果花节暨田野研学活动。本次活动以“苹果花开·寻梦乡土”为主题,将思政教育融入自然实践,通过沉浸式研学体验,引导学生在乡土中感悟文明之根,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
4月25日,灵台二中在齐翔果园成功举办第二届苹果花节暨田野研学活动。本次活动以“苹果花开·寻梦乡土”为主题,将思政教育融入自然实践,通过沉浸式研学体验,引导学生在乡土中感悟文明之根,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
田间大课,从乡土中汲取育人力量
活动以“大思政课”为引领,紧扣“三亲教育”理念(亲乡土、亲自然、亲人文),构建起“自然+文化+实践”的育人格局。开营仪式上,年级组负责人强调:“乡村是与天最近、与地最亲、与人最和的地方,是中华文明的根脉所在。”刘慧玲老师通过一堂生动的“灵台苹果的前世今生”思政课,使学生们深入了解家乡依托苹果产业从“富起来”到“美起来”再到“红起来”的奋斗历程,在心中种下“建设家乡”的种子。
实践育人,在田野中锤炼核心素养
活动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探索科学真知。面对“苹果花多了好还是少了好”的议题,学生们通过观察、假设、实验和验证,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生物教师刘慧玲的“苹果课堂”更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从种植技术到产业发展,层层剖析灵台苹果的振兴密码。
多元融合,用创意点亮乡土文化
在灵台二中第二届苹果花节的田野研学活动中,“多元融合”不仅是活动设计的核心理念,更成为学生亲近乡土、传承文化的创新实践。通过六大特色兴趣小组和创意展演,传统技艺、艺术表达与科学探究交织碰撞,为乡土文化注入青春活力。
笔墨丹青绘花韵,在张蕾老师的指导下,48名学生以齐翔果园的苹果花海为灵感,挥毫泼墨,创作出一幅幅充满乡土气息的书画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将“苹果花”这一乡土符号转化为艺术语言,传递出对家乡生态的珍视与赞美。
诗词歌赋咏乡情。杨会芸、杨永福老师带领学生走进果园深处,以“苹果花开”为题即兴创作。古典诗词的韵律与现代农业图景交融,既传承了中华诗词文化,又以文学视角诠释了新时代乡村的生机。
苹果剧演绎振兴故事。在“才情绽放”环节,各班学生自编自导的“苹果剧”成为亮点。节目以果农的奋斗为主线,融入方言对白、现代舞蹈,讲述灵台苹果从传统种植到品牌崛起的历程。剧中“科学剪枝”场景更以生物课堂知识为蓝本,将学科学习与艺术创作无缝衔接。
击鼓传花、挑战极限、投壶游戏使田野研学活动妙趣横生、氛围热烈,现场欢呼声此起彼伏。同学们表示“这些趣味活动太有意思了,既新颖又好玩,还能锻炼身体,感觉又回到了童年”
诗词大赛将活动推向高潮,比赛分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三个环节,有诗词接龙、点字成诗、读诗写成语、诗情画意配古诗、飞花令等项目,现场学生神情专注、紧盯主持人,题目公布后争相举手,对答如流,佳句频出。
举目四望什字塬,沃野千里,苹果花竞相绽放,白如瑞雪、粉若丹霞,一幅壮美的画卷。这是自然的馈赠,也是什字人民勤劳汗水的结晶,作为未来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要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苹果园,要“心有诗意,肩担使命”。
通过多元融合的创意实践,学生们不仅体验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以当代视角重新诠释乡土价值。正所为:“当学生用投壶感悟‘礼’、用诗词书写‘情’、用戏剧演绎‘振兴’,文化的种子便真正在泥土中生根发芽。”乡土既是教育的沃土,更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反思展望,让乡土情怀生根发芽
活动尾声,学生们通过分享会畅谈感悟,凡在研学中表现优异者均获“优秀研学学生”称号。政教处负责人总结道:“这场活动不仅是一场与自然的对话,更是一次心灵的回归。希望同学们以乡土为荣,以实践为径,成长为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据悉,灵台二中先后成功举办两届“苹果花节”这一品牌活动,将大思政课从课堂延伸至田野,让教育扎根泥土、服务乡土,为新时代乡村五育融合教育提供了生动范本。
来源:灵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