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请吃饭,哪怕关系再好,要记住 “三不要” 不然人缘会越来越差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7 23:21 1

摘要:职场惯性:有些退休的老同志,总把 “我当年” 挂在嘴边,对晚辈指指点点,却忘了饭桌上大家都是平等的。面子心魔:觉得自己年长或资历深,就得被众星捧月,殊不知现在年轻人最烦这一套。关系误判:以为别人请客是 “求着自己”,却忘了能坐在一起吃饭,靠的是情分不是地位。

小区里的王局长退休后,每次参加老同事聚餐都准时到场,还主动帮着摆碗筷、倒茶水。

可反观另一位退休的李科长,每次来都要等人三请四催,进门就往主位一坐,不是嫌菜咸就是嫌酒次。

有次老张半开玩笑说:“老李啊,现在不是上班呢,别端着了。”

李科长脸一沉:“我这几十年规矩能说改就改?” 从那以后,聚餐名单里渐渐没了他的名字。

职场惯性:有些退休的老同志,总把 “我当年” 挂在嘴边,对晚辈指指点点,却忘了饭桌上大家都是平等的。面子心魔:觉得自己年长或资历深,就得被众星捧月,殊不知现在年轻人最烦这一套。关系误判:以为别人请客是 “求着自己”,却忘了能坐在一起吃饭,靠的是情分不是地位。主动搭把手:帮着递个纸巾、盛碗汤,比坐在那里等服务更显亲切。我见过最暖的是赵叔,每次去儿子同学家吃饭,都提前半小时到,帮着摘菜、擦桌子。少提 “当年勇”:张叔退休后学了抖音剪辑,聚餐时总说 “教教我怎么拍孙子”,年轻人都爱围着他转。坐哪儿都自在:别盯着主位,随便找个边座,反而让主人松快。上次去表姐家吃饭,我主动坐小茶几旁,她儿子直接凑过来跟我唠游戏,比坐大桌热闹多了。

记得小时候跟爷爷去串门,他总说 “到人家地盘,别挑三拣四”。

现在想想,真是至理名言。别人请客,吃的是情分不是排场,你放低姿态,别人才觉得你 “接地气”“没架子”,下次还乐意叫你。

前阵子参加表哥的乔迁宴,表嫂的舅舅喝了两杯酒,突然指着表哥的书架说:“摆这么多书装文化人?我看你当年数学才考 30 分。”

表哥脸一下子红了,整个饭局冷了半截。饭桌上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说好了暖人心,说砸了伤感情。

揭短话:“你当年追小芳被拒的事,还记得不?”“你家儿子高考没考上一本吧?” 谁没点旧事,当众戳人伤疤,不是幽默是没教养。攀比话:“我闺女嫁的那口子,年薪五十万”“我刚换了辆奔驰,回头带你兜风”。别人请客是图个热闹,不是来看你炫富的。打听隐私:“你退休金多少?”“你跟老伴儿分房睡?” 饭桌上聊这些,只会让人心生反感。夸细节:“这道菜咸淡正好,嫂子手艺真不错”“你家阳台摆的这盆花,看着真喜庆”。具体的夸赞比空泛的 “真好” 更让人舒服。聊共识:聊聊最近的天气、热播的电视剧,比如 “最近这《人世间》,看得我直掉眼泪”,这种大家都能接的话题,永远不会错。忆苦思甜:“想当年咱们一起下乡,吃的窝头比这馒头硬多了”,怀旧话题能拉近距离,还不容易踩雷。

我爸有个朋友老陈,每次吃饭都少说多听,别人聊得热闹时,他就在旁边笑着点头。

散场后总有人说:“跟老陈吃饭舒服,不抢话、不抬杠。”

其实不是他没话说,而是他知道,饭桌上不缺说话的人,缺的是会听、懂分寸的人。

楼下的吴姐人热心,经常喊邻居来家里吃饭。

有次她蒸了包子请对门王婶尝,王婶咬了一口说:“皮太厚了,我家都是薄皮大馅。”

后来吴姐再也没叫过她。别人请客,是情分不是义务,不懂感恩的人,早晚会把人缘吃没了。

提前到,别空手:去饭店吃饭,提前十分钟到;去家里做客,带点水果、糕点。我妈每次去朋友家,都亲手做个凉拌菜带着,既显心意又不夸张。饭后搭把手:吃完帮着收拾碗筷、擦擦桌子,别往沙发上一躺等着别人收拾。上次去同事家,我老公主动帮着刷锅,同事老婆后来总说 “你家那位真懂事”。事后道个谢:“今天吃得真开心,辛苦弟妹啦”“老张,下次我请你去尝尝新开的羊肉馆”。简单一句话,让人情有来有往。

见过最不懂事的是我表姐的儿子小伟,去女朋友家吃饭,吃完一抹嘴就打游戏,女方父母脸色都变了。

表姐骂他:“人家养这么大姑娘,凭啥伺候你?” 其实不管关系多好,别人请客都是 “额外付出”,懂得感恩才能长久。

小时候去亲戚家吃饭,奶奶总交代:“不许挑三拣四,吃完跟人家说‘够了,别添了’。”

现在想想,这不是客套,是教养。

别人请你吃饭,图的是你吃得开心、聊得痛快,你懂得感恩,别人才觉得 “请得值”“没白交”。

现在很多年轻人说 “吃饭随意点,别搞那些虚的”,

但对咱们大龄人来说,饭桌上的讲究不是 “封建迷信”,而是人情往来的润滑剂。

摆架子、乱说话、不懂感恩,看似是小事,实则伤的是人心、坏的是人缘。

下次有人请吃饭,记得:早到几分钟,多夸几句好,饭后说谢谢。

这些细节做好了,别人跟你吃饭才觉得 “得劲”“舒服”,下次还愿意叫你。

毕竟,这人啊,都是 “吃一回想二回”,你让别人舒服了,别人才愿意跟你处一辈子。

来源:陈星体育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