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您瞅瞅这日历才翻到4月25日,第六轮巡视组刚扎进云南,怕是已经有人慌得茶杯都端不稳了。
警钟长鸣,反腐倡廉绝不停。
您瞅瞅这日历才翻到4月25日,第六轮巡视组刚扎进云南,怕是已经有人慌得茶杯都端不稳了。
前些天文山州纪委监委放了个"大瓜"——马关县人民政府三级调研员付坤林栽了,这可是个在基层摸爬滚打35年的老江湖。
您猜怎么着?这位1969年生的本地干部,年轻时在乡镇搞计划生育那会儿,估计连自己都没想到三十多年后会戴上手铐。
看他的履历就像打游戏通关:1988年金厂镇计生办小科员起手,6年换了古林箐乡副书记、篾厂乡书记三个地图,26岁就当上乡书记兼人大主席,搁现在绝对能上《青年干部奋斗史》。
要说这人最精明的操作,还得数1997年那波"两年脱产镀金"。
揣着昆明市委党校的毕业证回来,立马从代理镇长转正,在扶贫攻坚关键期稳坐金厂镇党委书记六年,这时间卡得比网红直播带货还精准。
2002年突然被调去扶贫指挥部当科员,结果三个月不到就空降组织部,第二年直接包揽人事局长、编办主任两大实权岗位。
您品品这操作,比玩叠叠乐还刺激。
2006年杀进县委常委班子兼县委办主任,这位置一坐五年多,管着全县的"中枢神经"。
后来转岗副县长、常务副县长,直到2013年退居二线当调研员,愣是把副处级待遇稳稳吃到2020年。
要说这老付真是把"稳字诀"练到了化境,三十多年愣是没翻车——直到巡视组来了个"回马枪"。
现在可好,56岁本该准备退休钓鱼的年纪,改准备看守所"铁窗泪"单曲循环了。
再瞅瞅昆明后勤服务保障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绍格,这位可是把"高学历腐败"剧本演活了。
1976年生的博士,头发白得跟《人民的名义》高育良似的,履历却透着一股子"精致利己主义"的味道。
早年在西山区挂职副区长攒经验值,转头就钻进机关事务管理局当副局长。
这单位听着像后勤打杂的,实际管着全市政府大楼维修、公车调度这些"油水活"。
2020年摇身变成后勤公司一把手,手里攥着政府采购、工程招标这些"肥差",要说没点猫腻,菜市场大妈都不信。
您看现在这些"聪明人",总觉得自己能把贪腐玩成密室逃脱。
收条烟时觉得是"人情往来",吃顿饭当成"工作需要",等真伸手捞钱时,早把"莫伸手"的警告抛到九霄云外。
要我说啊,这反腐就跟打地鼠游戏似的,巡视组的大锤子指不定哪天就砸下来。
您看付坤林从乡镇小科员熬成三级调研员,35年工龄照样折在退休前。
朱绍格顶着博士光环,把后勤保障玩成个人提款机,现在还不是得在审讯室里背八项规定?
这俩案例活生生演绎了什么叫"伸手必被捉"——管你是基层熬资历的老油条,还是高学历的年轻干部,党纪国法的红线可不会挑人。
要说现在的反腐力度,那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巡视组带着大数据筛查、群众举报线索这些"新式武器",连二十年前的旧账都能翻个底朝天。
那些觉得"退休即安全"的,趁早歇了这份心吧——云南原省委书记秦光荣退休三年照样被查,这届纪委的记性可比金鱼强多了。
看着这些栽跟头的干部,老百姓既解气又心疼。
解气的是蛀虫被揪出来了,心疼的是这些人明明端着金饭碗,非要往茅坑里跳。
就说付坤林吧,副处级退休金少说每月七八千,在文山这地界足够舒舒服服养老。
朱绍格更离谱,博士学历放着正道不走,非要把后勤公司当自家钱袋子。
要我说啊,这干部队伍就跟手机系统似的,得定期打补丁升级。
巡视就是最硬核的"杀毒软件",专治各种贪污腐败的"木马病毒"。
普通群众也别光看热闹,现在中纪委网站、微信"随手拍"都能举报,真正实现了"人民监督无死角"。
说到底,反腐这场硬仗还得靠制度发力+群众雪亮眼睛。
看看这两年落马的干部,哪个不是从"小意思"开始,慢慢养肥了胆子?
所以奉劝各位公职人员:您手里那公章是老百姓盖的信任戳,可不是ATM机的取款密码。
真要犯了糊涂,想想看守所里度日如年的"前辈们",再摸摸自己胸前的党徽,可别等锒铛入狱才想起"早知今日"四个字。
说到底,清正廉洁才是最好的"养老保险",踏实干事才是最稳的"晋升通道"。
您看那些平安着陆的老干部,哪个不是走得正坐得直?
这届年轻人更要引以为戒,别觉得"潜规则"能玩得转,现在连微信红包超过200块都算违纪,反腐的筛子眼儿可是越来越细了。
最后给大伙提个醒:要是发现身边有干部开豪车住别墅,子女突然留学镀金,可别犹豫——中纪委举报通道24小时不打烊。
咱们既要当吃瓜群众,更要当朝阳群众,让腐败分子知道什么叫"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
您瞧好了,随着巡视组深入各地,这样的"打虎记"还会接连上演。
毕竟在新时代的反腐剧本里,从来没有"剧终"这两个字。
来源:葡萄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