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汽车产业版图中,中国品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但在许多案例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有些遗憾的现象:在海外声名鹊起,在国内却难以掀起同样的热潮。MG,作为一个拥有百年历史、同时又深植中国土壤的品牌,正试图打破这种“墙外开花,墙内不香”的尴尬局面。
在全球汽车产业版图中,中国品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但在许多案例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有些遗憾的现象:在海外声名鹊起,在国内却难以掀起同样的热潮。MG,作为一个拥有百年历史、同时又深植中国土壤的品牌,正试图打破这种“墙外开花,墙内不香”的尴尬局面。
而MG的答案,不是简单地迎合某一方,而是用“内外兼修”的硬实力,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内外兼香”——既能赢得全球市场的尊重,也能赢回国内年轻用户的心。
正如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所言:“MG本身就是从全球来到中国,又从中国、从上汽走向世界。”这种独特的“双向奔赴”基因,使得MG在海外市场拥有坚实的根基。即便在2024年,面对欧洲电动车关税飙升至21%的重压,MG的销量依然逆势增长21.7%,达到了24.34万辆,成为少数能在高关税环境下,依靠品牌力而非低价站稳脚跟的中国车企之一。
但俞经民也清醒地看到,MG在国内市场尚未完全兑现其潜力。他将破局的关键,锚定在品牌焕新:“随着上汽大乘用车板块的成立,MG在国内的销量很快就会追上海外。”
谈及未来方向,他特别提炼出三个关键词——年轻、风尚、智趣。在他看来,今天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时尚”,而是希望主动定义自己的风格与态度,这正是“风尚”的精髓;而“智趣”,则是将中国在智能化领域的领先优势,与全球年轻用户对驾驶乐趣的本能追求结合在一起。这一番解读,既是对全球用户需求的提炼,也精准回应了国内消费者的内心呼唤——MG不是一个外来的品牌,而是带着全球视野和年轻精神回归本土的新创变者。
品牌精神重塑:“跳”与“冲”的年轻图腾在MG品牌的采访室里,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周钘用一句极具冲击力的话总结了MG的精神内核:“不年轻,毋苟活。”
在周钘看来,年轻从来不是指年龄,而是一种永不熄灭的冒险冲动。他为MG提炼出“三张牌”:历史底蕴、年轻态度、国际基因——101年历史沉淀了品牌的深厚积累,“不年轻毋苟活”点燃了时代共鸣,而全球化布局则为品牌赋能背书。
面对如今行业内泛滥的“年轻化标签”,周钘选择从更本质的层面出发。他将“年轻”的精神,具象化为“跳”和“冲”两种状态:“跳不动、冲不动,就是真的老了。”于是,MG在品牌重塑中,紧紧绑定了极限运动、赛道文化这些具有冒险精神的领域。周钘强调:“真正的品牌标签,不是自封的,是用户在一次次体验与记忆中自然形成的。”
正因如此,百年历史不仅没有成为MG的包袱,反而成为其独特的文化武器。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设计中心全球设计副总裁约瑟夫·卡班对MG八角标的重塑,正体现了这种兼容并包的精神——在CyberX这款全新“方盒子”车型上,融合了1960年代MGB Safari精神的复古致敬,同时融入现代都市越野的创新表达。周钘笑言:“卡班大师能驾驭布加迪的奢华,也能掌控MG的亲民,这种跨度,本身就是MG国际范儿最生动的注脚。”
产品矩阵突围:“18个月量产”的快反部队如果说品牌精神重塑是灵魂焕新,那么产品矩阵的重塑,就是MG面向市场的肉搏战。
周钘坦言,来到MG后的头几个月,最大的问题就是产品线不够丰富。但凭借上汽集团深厚的技术底盘,MG能够做到18个月从概念车到量产车的极速开发周期。
这种快反能力正在通过“3+3+1”产品布局逐步兑现:即3款轿车、3款SUV、1款特色车型,全面覆盖主流细分市场,目标是实现“每款月销5000辆,全年近40万辆”的销售规模。
以即将上市的两款代表车型为例:MG4 EV锚定8-11万元市场,以CTB电池一体化技术,实现同级最长轴距(2705mm)与超500公里续航,同时与OPPO合作,打造手机无缝接入的智能座舱,成为年轻人第一台智能电动车;CyberX则以都市轻越野新物种的姿态登场,垂直车身、可拆卸车顶、大胆撞色设计,完美呼应年轻人对差异化、个性化的渴望。
周钘强调:“没有过硬的产品力,任何营销都是浪费钱。MG要做的是,让每一款车,都有让用户‘一眼记住’的独特卖点。”
营销打法革新:从流量争夺到自我燃爆品牌要年轻,营销必须跟上。曾成功操盘五菱“秋名山神车”的周钘,非常清楚当下年轻人需要怎样的共鸣。
他为MG制定了“双长板”战略:公关要成为“品牌翻译官”,讲好“智趣”技术背后的年轻化故事;新媒体团队要成为“用户共创平台”,让每一个车主都成为品牌传播的节点。
为此,MG计划将现有的3-5人公关团队扩充到30人,打造完整的内容工厂:从赛道直播、车主纪录片,到虚拟偶像联动、改装文化培育,持续产出轻量级爆款内容,让品牌势能在年轻社群中自然生长。
周钘直言:“在流量越来越贵的今天,与其花钱买热搜,不如让产品自己燃起来。”比如MG4 EV本身拥有“大空间、长续航、智能座舱”这些极强的硬实力,足以成为年轻用户自发传播的话题焦点。
渠道重构突围:“最后一公里”的体验革命如果说品牌与产品是两翼,那么渠道触点则是最后的发动机。
MG过去在国内只有240余家门店,且集中于一线城市,严重制约了下沉市场的拓展。为此,MG投入7亿元专项资金,由销售运营总监陈天荣带队,推动渠道重构:5亿元支持职业经理人零成本建店,降低加盟门槛;2亿元深耕县域市场,解决触达问题。
更重要的是体验模式的全面升级。通过布局社区店、便民店,让用户在“下楼散步”时就能遇到MG;通过上门试驾、72小时深度试驾,打破传统看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陈天荣总结道:“年轻人买车靠碎片化决策,我们必须把触点埋在他们的生活里。”
这种从“坐商”到“行商”、从“卖车”到“卖体验”的转变,正是新能源时代渠道革命的核心逻辑。
技术与精神的“双轮驱动”,书写真正的品牌出海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副院长邵景峰直言,CyberX的诞生,是一次设计与精神的共振:“四年前就有做‘方盒子’的想法,但直到周总来了,才真正激活了这种冒险的冲动。”
CyberX打破了MG以往“纯电小跑”的固有印象——垂直车身、翻转大灯、可拆卸车顶,每一笔都是对冒险精神的致敬,也是对年轻态度的深度诠释。
而在智能化领域,MG4 EV则以与OPPO合作的智能座舱、23种语言的AI语音系统,深度打磨全球用户体验。邵景峰强调:“智能不是堆参数,而是用细节打磨出行乐趣,比如CyberX的空气动力学优化,让高速行驶时头发也不会被风吹乱。”
可以看到,MG正用实际行动,回答那句最重要的问题:“如何在内外兼香中,实现真正的春天?”正如周钘所言:“年轻,不是年龄的标签,而是永远想跳、想冲的状态。”
当MG在历史与未来之间搭起桥梁,当它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找到平衡,它所书写的,不仅是一个品牌的新生故事,更是中国汽车工业真正实现品牌出海、价值出海的重要篇章。
这也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在品牌年轻化这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中,MG 用“三张牌”的破局之道证明,真正的年轻化从不是表面的标签堆砌,而是源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度共情、对品牌基因的创造性转化,以及对时代趋势的精准把握。而MG要做的,就是跟上年轻的脚步,永不掉队。
来源:Auto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