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一年来,我特意观察了解,在我周边的一部分中老年人,都在参加线下、线上听讲座领红包的所谓各种福利活动,一般听了一个月后,几乎有超一半的老年人,都买了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不等的保健养生品,有的老年人还被商家授予什么“品鉴官”“品牌官”“宣传大使”的各种头衔!似乎
最近一年来,我特意观察了解,在我周边的一部分中老年人,都在参加线下、线上听讲座领红包的所谓各种福利活动,一般听了一个月后,几乎有超一半的老年人,都买了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不等的保健养生品,有的老年人还被商家授予什么“品鉴官”“品牌官”“宣传大使”的各种头衔!似乎是花自己的钱买到了“头衔”,商家还调侃,退休前,没当过“官”,退休后终于给你们过了“官”瘾了!
其实买到的这些所谓“功效”了得的保健养生品,大部分都属于“国食健字”或“卫食健字”号的,有些还什么号都没有,并非真正的药品,但商家吹得似乎比药品还好。其实早在2003年国家就已取消了“健字号”保健药品的批准文号了,只有“国药准字”批准文号的才属于真正的药品。
领的礼品
这些讲座都是通过建群拉人组建起来的,有的一个群多的达到300多人。有的老年人,同时参加了多个群的健康养生讲座,可以说搞得很忙,一般都要听1个小时左右,被反复多次的洗脑推荐其代理平台的保健产品,每次听完讲座,答对题,多的有2元左右的红包,少的几角,平常在群里,还能抢到几分、几角的红包。然后线下还能分批多次领取各种小礼品,有的几个月领取多10多次的小礼品,包括鸡蛋、芝麻糊、铁棍山药饼干、猴头饼干、5斤装的米、小包装食用油等,有时还分批请给买了保健产品的老年人去聚餐,平常这些主播、工作人员嘴很甜,都是叔叔、阿姨、甚至爷爷奶奶什么的,给这些老人搞得乐滋滋滋的。
领的小礼品
在线下某店铺,老人们花了398元的钱,就能分8次领到价值超400元的小礼品,还能得到某品牌的辅酶Q10的保健品1盒,然后可以评上“品鉴官”,如果听了一个多月后,又花3980,买更多的保健产品,就能评上“品牌官”、甚至是产品宣传大使等各种“官衔”。
我的一个亲戚,买了某牌子的辅酶Q10,本来说明书上是每日一包,可线下店铺工作人员说,要一天两包,吃了的包装袋拿回店铺,每个还能退5角钱,半个月吃了一盒,根本没有任何的反应和作用。
领的香米
其实这些鸡蛋等小礼品,在电商平台上,其总价值在160元左右,200元都不到,稍微算一下账,领取的这些所谓的礼品,花的钱就是“羊毛”处在“猪”身上,最终还是自己的钱,因为这些保健品,价格都不菲,许多同类产品都大大高出电商平台上的价,这些举办讲座的店铺老板、商家赚的其实就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差价!还给这些中老年人搞得乐呵呵的,心甘情愿的买单,其实花的都是自己的钱,如果在正规渠道买这些同类产品真的更省钱。
这些在线的群讲座大同小异,都是介绍养生保健知识,目的是推销保健养生产品。我了解的大概有如下三类:
第一类是打中医国医牌的: 北方某省某中医大学教授的“国医话古今”,主要推销高价值的一些膏方、野山生粉等药品和保健品,一般都是几千、上万元的价,都是有图、有真相、有影像,现身说法的一套完整的宣传推销手法,产品的功效说的神乎其神,严重夸大产品功效!
第二类是打励志人生牌的:北方某省药企老板的励志人生传奇故事,听完40多分钟的故事答题正确就有随机红包,一般是一元以下的,偶尔有1元零几分的,然后也还是在讲座中介绍推销自己的产品或合作的保健产品如何好,套路都差不多。
第三类是打强强联手牌的:药企和各地店铺合作,打着评选全国优秀店面、经理等的旗号,和生产商联手,拉群开展线上、线下的健康养生讲座,推销某品牌号称20年以上的野山参等产品,卖的最火就是某品牌的辅酶Q10产品,都是夸大其功效,被商家宣传得百病都能治疗,说吃了的都比国药准字号的药品有好处。
据笔者了解,辅酶Q10在1957年就发现了,当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Fred Crane博士首次从牛心组织中分离出辅酶Q10;最早开发和工业化生产辅酶Q10的是日本,早在50多年前就实现了商业化生产,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垄断了全球辅酶Q10的供应。
辅酶Q10(来自网络)
近年来,我国凭借其技术进步和市场优势,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辅酶Q10生产国和出口国,2019年,中国辅酶Q10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1.4%,并且国内有几十个品牌。
据介绍,辅酶Q10(CoQ10)本身并不是一种药品,而是一种膳食补充剂的保健品而已,它主要用于支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虽然对某些疾病有辅助治疗益处,但目前尚未被正式批准为治疗药物。
其实药品与膳食补充剂(保健品)有很大的区别。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类疾病的物质,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药品监管机构的审批,才能上市销售。药品的使用通常需要医生的处方;膳食补充剂(保健品):是指用于补充膳食中营养成分的物质,通常不需要经过药品审批程序,也不需要医生处方即可购买。
领的小礼品
那么中老年人,如何防止受骗上当,特别是花了几千、上万的钱,买到的是效果不太好的保健养生品,就属于上当了。建议做到如下几点:
提高自身警惕性:保持警戒心理,参加这类听讲座免费领礼品的福利活动,抱着随便玩玩娱乐的心态就行了,一定记住没有免费的午餐和馅饼,如果要花几千、甚至上万的钱去买产品,就要慎重,多留一个心眼,最好先和家人或朋好友沟通咨询,再做决定。
树立健康保健观念:一定要明白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不能治愈疾病。要从正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常识,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不轻信所谓的特效药、神药、进口药。
妥善保管好个人信息:老年人要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密码、身份证号码等关键信息,不轻易向他人透露,不轻易点击陌生短信、链接,不能在陌生、不正规的机构、网站填写个人资料,防止隐私泄露,涉及到个人信息的证件和票据不借、不给、不乱扔。
平时和家人多沟通:老年人在遇到拿不定主意的事时,最好先和家人或亲朋好友沟通咨询,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再做决定,子女也要多关心老人,勤联系、多提醒,防止被骗。
如遇骗要敢于维权:参加活动中,要尽量保存好相关的证据,如讲座的宣传资料、礼品、转账记录等以便受骗时作证据,如发现被骗,老年人要敢于及时报警,不要因为怕丢脸或程序复杂而放弃维权。
以上是笔者整理的,现分享给友友们,算是一个善意的提醒吧!欢迎友友们讨论分享遇到类似的经历。
注:文中特隐去商家、保健品的名称,配图是在亲戚家照的。
来源:琅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