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手一麻,命都差点搭上!”在急诊室里,一位中年患者无奈地摇着头。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实发生在身边的事情。
手麻,可能不仅仅是小问题,极端情况下,甚至是生命在向人们发出的求救信号。
手麻,是身体的小小抗议,还是大病临近的警钟?带着这个疑问,走进今天的健康科普。
手麻,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表现症状之一。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相关数据,长期、反复、无明显诱因的手麻,可能暗藏以下九种疾病。
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卒中防治报告2024》显示,我国卒中患者数量已达到1400万,且每年新发病例超过300万例。
手麻,往往是脑供血不足的早期信号。许多患者在发病前,常出现单侧肢体麻木、无力,甚至一过性的视物模糊。如果此时掉以轻心,极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曾有一位52岁的男性患者,手麻半年未重视,仅以为是“劳累过度”。直到一次突然晕倒,送医后确诊为脑梗死晚期,遗憾的是,错过了溶栓的黄金时间,造成严重偏瘫。医生感叹:“哪怕早来一个小时,结局都可能不同。”
颈椎病
俗话说:“人在江湖飘,哪能不颈椎劳?”现代人伏案时间长,颈椎病越来越年轻化。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导致的手麻、肩背痛,已成为门诊常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专家指出,颈椎病引发的手麻,通常伴随颈部僵硬、肩膀酸痛,甚至手指灵活性下降。若不早期干预,长期压迫可能导致神经不可逆损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根据《2023年中国糖尿病研究白皮书》,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突破1.4亿人。高血糖长期损害神经,导致手脚麻木、刺痛,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多发性硬化症
这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手麻是其早期表现之一。虽然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数据显示,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中,约有三分之一以上以手脚麻木起病。
胸廓出口综合征
当锁骨与第一肋骨之间的神经血管受压时,就会引发手麻。这种病常见于搬运工、长期伏案工作者和习惯性低头族。特别是当手抬高时麻木加重,更应警惕。
末梢神经炎
由病毒感染、药物毒性、营养不良等多种原因引起。典型表现是手脚对称性麻木、刺痛,严重时甚至出现肌肉萎缩。
缺血性心脏病
手麻还可能是心脏出问题的信号。心脏供血不足,尤其是右冠状动脉受阻时,可引起左手臂放射性麻木。心血管内科医生提醒,若手麻伴随胸闷、胸痛,一定要尽快就医排查心脏问题。
癌症压迫或转移
部分肿瘤,如肺癌、淋巴瘤等,可通过压迫神经引起手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科分享过一个案例,一位49岁的女士手麻半年,以为是颈椎病,最终确诊为肺癌晚期,肿瘤已经压迫到臂丛神经。
维生素B12缺乏
长期素食、胃肠吸收不良、慢性胃病患者常见。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神经传导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步态不稳。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防病如抽丝。”遇到手麻,第一步不是自己吓自己,而是要进行科学评估。
临床上,医生通常会根据病史、体格检查、神经功能评估,必要时辅以头颅MRI、颈椎CT、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等检查,排查可能的致病原因。比如,脑梗患者往往有高血压、高血脂史,颈椎病患者则有明显的颈肩部不适。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手麻伴有以下情况,一定要立即就医:
出现单侧肢体麻木或无力
手麻同时伴随言语不清、视物模糊
手麻伴胸闷、胸痛、出汗等症状
因为这可能意味着严重的脑血管病变或心血管意外,分秒必争,生死攸关。
正所谓,“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患于未然,远胜亡羊补牢。
保持良好的颈椎姿势。长期低头族要注意,每工作40分钟,抬头远眺10分钟,避免颈椎长期受压。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三高是神经血管的隐形杀手,定期体检,合理用药,均衡饮食,少油少盐,远离甜食重口味。
适量补充维生素B12。尤其是素食者或有胃肠疾病的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
规律运动,增强体质。每天30分钟快走、游泳或瑜伽,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保持神经活力。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神经系统的伤害不可小觑,早戒早健康。
警惕异常,及时就医。一旦出现反复性、进行性加重的手麻,不要自行按摩、热敷,应尽快到正规医院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就诊。
手麻,听起来像是生活中的小插曲,但其实,它有可能是身体在“敲警钟”。医生的使命,不仅是治病救人,更是传递健康知识,守护每一个家庭的幸福。
面对手麻,不恐慌、不轻忽、不拖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守护健康,从一双温暖有力的手开始。
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健康常常被忽视。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能让更多人意识到:手麻不是小事,生命需要被用心呵护。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健康播下的种子,将在未来收获幸福的果实。愿大家都能以科学为舟,以健康为帆,驶向光明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卒中防治报告2024[R]. 北京: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年中国糖尿病研究白皮书[R]. 北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
[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多发性硬化症诊疗规范[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4, 50(3): 145-150.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
来源:健康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