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条例通过了,今后我们可以持证行医了,也能名正言顺、放心大胆地为更多老百姓服务了。”从长沙回江华老家开设瑶医康复馆的疼痛疗法传承人、瑶医唐世平满面春风地说。
张艳云 杨雷 雷志刚
“条例通过了,今后我们可以持证行医了,也能名正言顺、放心大胆地为更多老百姓服务了。”从长沙回江华老家开设瑶医康复馆的疼痛疗法传承人、瑶医唐世平满面春风地说。
江华瑶族自治县共有300多名瑶医,他们大多没有医学院校教育背景,又由于瑶族没有文字,师承也是口口相传,靠的是在采药与治病实践中逐渐掌握各种草药的名称、形态、功效,学习各种秘方、验方及使用方法,日积月累方成“名医”。也正因为不具备报考条件,瑶医这些年来一直无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2024年5月30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江华瑶族自治县瑶医药保护与发展条例》,标志着江华瑶族自治县瑶医药立法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江华瑶族自治县瑶医药保护与发展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现场。
瑶医药保护与发展条例是湖南省第一部民族自治县对上位法作出变通规定的单行条例。条例共十五条,立足“小切口”,实现“小快灵”,涵盖瑶医药人才培养、瑶医专长医师资格准入及社会办医等群众关注的焦点。条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作出了变通规定,将外治技术确有专长人员的考核权下放至自治县考核发证。35名瑶医通过考核获得了传统瑶医合法执业身份,迎来了持证上岗的春天,是湖南省民族自治立法的样本。
2025年1月16日,在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指出,江华自治县围绕破解瑶医药发展难题,依法行使立法变通权,成为全省人大工作的一大亮点。
神奇瑶医药,群众新选择
2024年6月,江华自治县102岁的瑶医黄兰英突然走红网络,获得千万流量,北京、香港、广东、云南、辽宁等29个省市1500余名患者预约就诊。短短半个月时间,江华瑶医药宣传短视频和相关报道全网总浏览量突破2亿次,总点赞量破200万,其中“百岁女瑶医”单个视频浏览量突破1600万次。
黄兰英是瑶族医药的代表人物,她出生于1923年,祖上几辈皆是当地声名远扬的瑶医,传到黄兰英已是第五代,她最擅长的是用火攻疗法治疗各种疼痛症状。方法就是先把各种瑶药清洗晒干碾成粉制成药芯,治疗时点燃,待明火熄灭后用暗火刺激患者相应穴位,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百岁女瑶医”黄兰英神秘火攻疗法引爆全网。
瑶医自古以来都是自己诊病,医药结合,习医者必懂药,识药者必会医。瑶医采用“盈亏平衡论”,按照“理、法、方、药”的中医学辩证理论去诊治,治疗手法采用烧、熏、烫、针灸、推拿、瑶药罐灸等方式来达到扶正祛邪、调理阴阳、三因制宜的目的,促使人体阴阳平衡,亦即人们常说的“气血平和则体自安康”。在传统瑶药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民族特色的是在民间流传的“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类药材。
瑶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独特,个性鲜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生产生活实践中,瑶族人民利用大瑶山丰富的野生草药资源和传统的医疗方法治疗各种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独具特色的瑶医药。她不但具有独特的价值,而且在民族地区为人民群众解除病痛、保障健康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江华的瑶药品种达1000余种,用瑶药治疗民间各种疑难杂症和风湿骨痛不仅疗效快,而且治疗简便,经济实用,花费较少,已然成为了人民群众的新选择。
文明新瑰宝,人民新期待
瑶医药和藏医药、蒙医药、苗医药等民族医药与中医药同属中国传统医药范畴,与中医一脉相承。江华是古老的瑶医药发祥地之一,瑶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群众认可度和接受度高,已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诊疗方式和药方偏方。
条例的颁布实施,让瑶医药发展正处于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重要时期。在资源禀赋上江华自治县认真梳理瑶医药发展源流与脉络,挖掘、整理和研究瑶医药古籍、经典药方等,先后汇编出版《神奇独特的瑶医药》《瑶医药研发产品集锦》《中国瑶医学》《实用瑶医学》《现代瑶药学》等10余本瑶医药专著,收集各类药材图片2200余幅,采集中草药标本217种。瑶族药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疗法(李氏七箭刺风疗法)入选第六批省非遗项目。连续7年举办“中国·江华瑶医药节”,形成了全民“信瑶医、爱瑶医、学瑶医、用瑶医”的浓厚氛围。
江华瑶族自治县2024年瑶医药工作会议。
在服务体系上筹措2.6亿元建立了以县民族中医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中医馆为枢纽、村卫生室中医阁为网底,涵盖综合医院、社会办医的中医药瑶医药服务体系,全县医疗机构的中成药使用达35%。在县民族中医医院设置瑶医药研究所,成立县瑶医药学会,建设瑶医馆、瑶药市场及瑶医药特色诊疗中心,开设瑶医特色康养中心,县级综合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全面规范设置中医药科室。县、乡、村三级中医药瑶医药服务全覆盖。
在产品研发上同中南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国际瑶药研究院、国际瑶医研究院。研发瑶医药产品80余种,对皮肤科、疼痛科、妇科、儿科等疾病疗效显著,部分瑶药经方、验方亟待开发。目前,新增4个瑶医经典药方已加工成产品,2个消字号瑶药产品的佐证资料已搜集完成,5个院内制剂向省药监局申报。
在基地培育上依托生态资源,大规模发展药材林下种植。目前,林区、高寒山区已大规模发展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为产品开发提供优质原料,全县有中药材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企业50余家,种植品种30余种,种植面积11.37万亩,年产量2万余吨,入选全省第一批道地药材“湘厚朴”种植产区。瑶药“土牛膝”完成国家药监局特色民族药材质量标准规范研究。2024年,全县瑶医药全产业链产值达3亿元。
江华瑶医药从“秘不外宣”到“普惠众生”,从“无证行医”到“立法保护”,千年瑶医药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正在成为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
发展新路径,人大新征程
2024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向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致贺信,深入介绍了中国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所秉持的理念、所付诸的行动,诚挚表达了中国愿加强交流互鉴、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愿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入手破难题、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的出台,可谓正逢其时,让拥有几千年历史的瑶医药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必将让越来越多的人信瑶医、用瑶医、爱瑶医,感受瑶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县人大常委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瑶医药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而让瑶医药这一古老而又智慧的医学体系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命。
在宣传上,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多元传播渠道,让人大代表人人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将瑶医药数千年传承的古老智慧、神奇独特的疗法技艺、前沿创新的科研成果等诸多亮点一一呈现,引发社会各界对瑶医药的强烈关注,掀起一波波品牌传播热潮。一年一度的瑶医药节,向学术权威、行业精英、商业领袖等各界大咖发出诚挚邀请,为瑶医药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架起沟通的桥梁,汇聚磅礴力量。
2023·中国(江华)第六届瑶医药节开幕式现场。
在挖掘上,独具匠心地运用各种节庆活动全面开展瑶医药特色体验活动,开辟瑶医药文化展示区,让古老神秘的瑶医药文化近在咫尺,人民群众可感可及。在瑶族美食长桌宴上开发药膳产品并融入民俗演艺与养生科普,让来宾在品尝美食的同时领略瑶医药养生的魅力。在用瑶医药古方泡澡、足浴环节增添瑶医脉诊公益服务,让参与者在放松身心之际感受瑶医的精湛医术。同时,全方位营造沉浸式体验场景,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深入领略瑶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其蕴含的康养哲理与生命智慧。
在产业上,提升中药制造品质,推进中药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传统瑶药“扁枝石松”“青钱柳”的关键开发技术获国家专利,推动5个健康产品和8个药食同源产品从研究所走向生产线,实现量产并投放市场。研究开发乌梅汤等中药代茶饮、蹄尾道水莲汤、五指毛桃土鸡汤、桑葚山药羹、茯苓煎饼等特色药膳……越来越多的中医药产品和服务收获人们的青睐与支持。
在人才上,将瑶医药产业人才需求纳入全县整体人才招引规划,引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73人。建立瑶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机制,成立黄兰英、李珍清瑶医传承工作室,培养瑶医药传承人30余名,培训瑶医药医务人员265人。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计划,累计培养中医类乡镇农医特岗生45人。
为推动瑶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江华五级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把脉问诊,开方抓药”,关于加大瑶医药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的建议、关于将江华自治县瑶药汤剂萃取提炼成片剂方便群众携带的建议、关于将瑶药纳入医保药品名录方便外地患者购买的建议、关于将瑶医药诊疗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畴的建议、关于深度开发灵芝山药等特色药膳,大力倡导使用药膳食疗养生健体之道的建议……一批批建设性意见建议的提出和办理,正擘画出瑶医药发展的新图景。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江华瑶医不仅在江华有全力的发展,而且会推到全市、全省甚至全国,为全国人民看好病、治好病提供更好的选择。”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伍继承在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上说。
编辑:杨柳
二审:蒋海洋
终审:田必耀
来源:人民之友2023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