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朗普关税进入“谈判”的第二形态,“火药味”下降,攻守之势似乎发生了逆转。白宫“一反常态”,似乎从“好斗的公鸡”转眼变成了“好好先生”:在日本首相声明“不急于达成协议”时,迫不及待地声称与日本谈判取得巨大的成果(big progress);在中国外交部和商务部
特朗普关税进入“谈判”的第二形态,“火药味”下降,攻守之势似乎发生了逆转。白宫“一反常态”,似乎从“好斗的公鸡”转眼变成了“好好先生”:在日本首相声明“不急于达成协议”时,迫不及待地声称与日本谈判取得巨大的成果(big progress);在中国外交部和商务部否认中美存在贸易协商的情况下,坚称中美之间一直保持对话和沟通……
我们在之前的报告《关税豁免的“减震”信号有多强?》曾表示关税冲击的高点已过,但是这种表面上180度的转弯确实有些意外,短短两周内特朗普真的就在所谓“经济衰退”和“市场大跌”的压力下“改弦易张”了?“事出反常必有妖”,那么如何看待90天缓和期的谈判和发展脉络?特朗普真的已经认怂了吗?对于中国而言意味着什么?
听其言、观其行,进而梳理背后的框架和可能的场景。
“听其言”,可能最具代表性和总结性的是特朗普接受时代杂志(Time)的“百日新政”采访。对于关税的内容意味深长:除了再次确认关税收入(让美国富有)和供应链重构功能之外,对于贸易谈判显得乐观,但是极其模糊。例如表示正在进行“200笔交易”,而且会在未来三至四周内完成并对外宣布。但对于细节追问,特朗普顾左右而言他。
很有趣的是,关于贸易谈判,特朗普的说法和白宫官方并不一致。虽然都是想营造形势一片大好的氛围,但是白宫的版本是上周在和34 个国家会晤,并且重点评估18 份贸易提案。
“越乐观越可疑”?重要的是把握方向、提防风险。一方面,根据他上台以来的经验,特朗普是白宫大政方针的“总设计师”,但在涉及具体数字规模和时间节点的内容上十分不靠谱(张口就来),可以参考美俄对乌克兰问题的谈判,2月份就称进展神速,但当前还是“一片烂摊子”;另一方面,特朗普2.0依旧保持着十足的“商人本色”,根据其自传《交易的艺术》(1987)的内容,做生意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提出惊人的目标。二是大肆宣传造势。三是决策反复摇摆。四是获得直观的结果。结合历史经验,我们把特朗普的谈判流程总结为7 个阶段(如图2 )——从布局、做局到收网,其中必然会有“友好交谈”、推进谈判的环节。
而反思这一框架,风险点主要在两点:一是达成协议前反复的风险,7 月8 日的最后期限(90天暂停关税的最后期限)前,特朗普很可能会因为不满协议内容等原因离开谈判桌;二是协议无法达成的风险。时间并没站在白宫这边,这些年来交易对手方也在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而且同一时间应对众多交易也会让“交易的艺术”打折扣。
“观其行”,哪些国家正在谈判?进度如何、堵点在哪?
有多少国家希望和美国谈?根据凯文·哈塞特的口径,有超过75 个国家和经济体联系白宫,以进行贸易协商。
90天内“1 对1 ”地和超过75 个国家进行贸易协商几乎不可能。因此,对于白宫而言,要么像“对等关税”一样一刀切,要么就得集中精力“抓典型”。
聚焦主要“18 国”,找出共性、归纳模板。华尔街日报近期报道的白宫“简化版谈判路线图”,尽管具体内容上我们认为尚待验证,但政策的方向是比较可行的——通过与重要的贸易对手(18 个国家/经济体)进行谈判协商,并以此作为范本进行“合并同类项”式的推广。
实质进度如何?自4 月9日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暂缓已经过去两周多,确实有不少国家都和白宫建立联系、表示愿意进行协商,但是真正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的经济体其实很少——根据公开资料,可能只有日本、韩国、印度和印尼。
谈判的内容存在不少共同点。例如农产品和能源进口,降低贸易壁垒、开放国内市场;对于军事安全上依赖美国的,有军费诉求。当然也有“私货”,比如对于日本的汇率问题,对于印度的军贸,对于东南亚部分国家的转口贸易诉求等。
“大国”自己不急,“小国”美国不急?从整体格局上看,日本、欧盟、英国等经济体都摆出不急于达成协议的姿态。韩国将在6 月3日进行总统大选,谈判进度和成果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印度反而可能最先和美国达成协议。与之相对,尽管迫切希望与美国达成一致,众多小国的进展也只是处于开始阶段。
那么,如何看待贸易谈判的框架?我们提供四个角度:
首先,对等关税谈判已经不是单纯的关税或者贸易谈判。尤其是当4 月21 日特朗普在自媒体上公布8项非关税欺诈行为时,这点小心思就更加“路人皆知”。我们在之前的报告《注定不对等:对等关税分析指南》说过,越强调不易量化和改变的非关税因素,则意味着高关税会存在更长的时间,需要更多的筹码交换、甚至无法达成一致。
其次,贸易谈判的模板有哪几大类?
从贸易赤字和军费支出这两个特朗普最重视的维度出发,按照其逻辑,对美贸易逆差大和军费支出偏低都是在“薅美国羊毛”,如下图所示,越靠近左下方的经济体谈判的难度可能也会越大,越靠近右上则相反。这可能也是为何美国和印度、韩国等谈判推进相对更快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合特朗普上台后的与美国关系和对于对等关税的态度,可以进一步划分几个大类:
日本:“朝贡”模板。该类国家的典型特征是,对于对等关税不反制、甚至主动认怂;积极与特朗普政府沟通(例如主动出访美国);在军事和安全上对美国的依赖性大(国防支出少,或者军事力量弱)。适用于除中国、欧盟、加拿大、墨西哥之外的多数经济体,也可以给欧盟内部国家做个示范。因此白宫特别重视与日本的协议(相对而言,与韩国达成协议的影响力会更弱些)。
印度:独立地缘政治大国的特殊性。尽管印度在对等关税和对美外交上姿态放得也比较低,但是它所受到的待遇确实不太一样:美国副总统万斯主动访问印度并进行协商;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睁着眼睛说瞎话”:“印度拥有更少的非税壁垒,没有汇率操纵,而且政府补贴非常非常少,和印度达成协议会容易得多”。背后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在于印度在印太地区重要的地缘政治区位和地位;另一方面,印度在军事上对美国的依赖不大:2020至2024年作为全球第二大军备进口国,其进口来源主要是俄罗斯和法国。
欧盟:“亦敌亦友”模式。美国虽然和意大利关系密切,但与法国、德国的关系并不明朗,尤其在俄乌等问题上;可能更重要的是欧盟有反制动作,而特朗普一向很“记仇”。因此谈判的顺序上相对日本、印度等靠后。
第三,如何看待谈判的人事安排?重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当前在特朗普治下,贸易工作大致“三分天下”:“民粹”代表纳瓦罗,主导行业关税的卢特尼克/格里尔,以及偏缓和的贝森特,在关税政策上的态度依次从鹰到鸽。当前谈判阶段贝森特的话语权明显更大,更多负责重要的经济体,谈判推进上也更快。然而,并不能排除如果后续谈判不顺利、中途换人的可能。说不重要,绕不开的是特朗普2.0关税政策的“铁律”——特朗普才是最终的“决策者”。
第四,就中美而言,谈判的成果将成为筹码。中美之间的贸易谈判在另一个层面,双方更像是“棋手”,90天的谈判更像是一场“对弈”,而这一局的结果将成为中美下一步的基础。有三点值得注意:
双方在90 天暂停期内出现实质性接触与缓和的概率不大;
美国贸易谈判越不顺利、拖得越久,对中国更有利;
僵持阶段,如果经济受到关税冲击怎么办?先“扛着”,并且适时对部分重要商品进行“豁免”。
那么怎么看待可能出现的情景?
站在美国的角度,从经济理性和博弈角度,会更希望快速推进、达成贸易协议(至少是阶段性的贸易协议,类似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既可以降低不确定性,也可以尽量争取中美谈判中的优势;从特朗普的性格而言,吃软也记仇,在谈判顺序上会有明显的个人偏好,比如欧洲的优先级靠后。
站在中国的角度,坚持“经贸斗争”的态度,通过经贸外交上的“合纵连横”、尽量拖缓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速度,有助于为后续中美谈判打下更好的基础。
如何衡量美国谈判的成功程度?从经贸和地缘变化的重要性角度,我们认为美日和美欧谈判是两条最重要的主线,会出现四种情形:
美日没有达成协议,但是美欧达成协议:我们认为这一情形出现的概率最低,当前美国和欧洲达成贸易协议的难度要远远大于日本。
美日和美欧都达成协议: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也不高,但对于中国而言可能是最不利的情形,因为这可能意味着美国围堵的策略初见苗头,美国主动降低对华关税的意愿不高。国内资产面临的外部压力会上升,而政策托底的诉求也最强。
美日达成协议,但是美欧没有达成协议:相对而言,对美国更不利,而中美博弈会继续。这种情形下,中欧可能加强合作,而日本和东南亚等诸国也会倾向于“骑墙”。特朗普可以宣布美国关税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然后政策的重点逐步转向美国国内,更加注重推进减税和联储降息事务;中美博弈会继续,但为了防止中、欧进一步抱团,可能会在关税上做出一定的妥协。
美日、美欧都没达成协议:这是对美国最差的情形,白宫可能会继续延期谈判日期,特朗普外贸政策沦为笑柄。白宫政策面临艰难抉择:是在其他政策上变本加厉、找回场子,导致美国资产再次出现大幅波动;还是战略性妥协、改弦易张,带来全球风险资产的反弹。不过这一次,时间不是白宫的朋友,拖得越久,特朗普倔强的成本和所需的勇气也会更大。
风险提示:特朗普关税谈判陷入严重僵局,白宫政策意外变本加厉,导致全球经济和市场动荡;关税扩散超预期,导致全球经济超预期放缓、市场调整幅度加大。
研究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以退为进?美国贸易谈判追踪分析框架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4月28日
报告撰写:陶川 SAC编号 S0100524060005,邵翔 SAC编号S0100524080007
美国滞胀或是基准,黄金是“版本答案”(民生宏观林彦)
二季度美国的流动性挑战(民生宏观林彦)
美国经济周期性走弱才刚开始(民生宏观林彦)
注定不对等:对等关税分析指南(民生宏观邵翔)
邵翔
民生证券研究院
宏观资深分析师
清华大学金融学硕士,六年宏观分析经验,曾任职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兴业银行,主要负责海外宏观和大类资产配置。2022年Wind宏观分析第一名。分析师承诺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登记为注册分析师,基于认真审慎的工作态度、专业严谨的研究方法与分析逻辑得出研究结论,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并对本报告的内容和观点负责。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研究人员的研究观点,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研究人员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补偿。
投资者适当性说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本账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民生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民生证券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民生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本账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本账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本账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
本报告仅供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
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预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且预测方法及结果存在一定程度局限性。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刊载的意见、预测不一致的报告,但本公司没有义务和责任及时更新本报告所涉及的内容并通知客户。本报告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客户做参考之用,并不构成对客户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客户不应单纯依靠本报告所载的内容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本公司也不对因客户使用本报告而导致的任何可能的损失负任何责任。本公司未确保本报告充分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本公司建议客户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本公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本报告涉及的证券或参与本报告所提及的公司的金融交易,亦可向有关公司提供或获取服务。本公司的一位或多位董事、高级职员或/和员工可能担任本报告所提及的公司的董事。本公司及公司员工在当地法律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向本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以及顾问、咨询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本公司可能与本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若本公司以外的金融机构发送本报告,则由该金融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该机构的客户应联系该机构以交易本报告提及的证券或要求获悉更详细的信息。来源:陶川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