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3日,清明节前夕,千里海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带建设推进会议在山东威海乳山举行。与会人员来到胶东育儿所、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诸往镇下石硼村红色文化主题展馆等红色场馆,参加“清明祭英烈”活动,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现场教学。
昔日烽火战场,今朝幸福之城。当下的威海,正全力打造“千里海疆爱国教育”的城市IP。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鄂璠 编辑高雪梅
威海整合全域资源,建设千里海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带
2025年4月3日,清明节前夕,千里海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带建设推进会议在山东威海乳山举行。与会人员来到胶东育儿所、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诸往镇下石硼村红色文化主题展馆等红色场馆,参加“清明祭英烈”活动,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现场教学。
近三年来,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累计接待党员干部、大中小学生和群众约80万人次
昔日烽火战场,今朝幸福之城。当下的威海,正以“警钟长鸣 发愤图强”为主题,全域建设千里海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带,构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体系,全力打造“千里海疆爱国教育”的城市IP。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海岸线长968千米,约占全国的十八分之一。作为中国近代海防史的重要见证地,威海拥有不少特质鲜明的历史资源,比如甲午海战的历史国殇、天福山起义的红色火种、胶东乳娘群体的无私大爱、郭永怀科研报国的感人事迹等。
威海是一座为国而生、卫国而名、强国而盛的城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推动理论宣讲走深走实走心,是威海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工作。
2023年,威海在以往工作基础上,提出以全域为单位构建千里海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带,爱国主义教育品牌初步形成。2024年,威海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实施意见》,建成基层理论宣讲专家库,还组建了千里海疆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团。
“爱国是深沉而持久的感情,也是威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威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杰说,威海整合全市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一体打造千里海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带,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有效增加了教育的广度和深意,让爱国主义情怀厚植人民心田。
威海对胶东育儿所旧址进行修缮保护,用于展示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员哺育1223名革命后代的动人故事
讲好爱国故事
在打造千里海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带的过程中,威海以“警钟长鸣 发愤图强”为主题,将散布在千里海岸线上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有机串联起来,涵盖事迹陈列馆、故居旧居、陵园纪念塔以及战斗遗址等474处遗迹遗址。
为推动静态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转化为生动鲜活的宣讲故事,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放大千里海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带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效应,从2024年4月开始,威海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联合多部门,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了近百名具有丰富基层宣讲经验的宣讲员,组建成立千里海疆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团(以下简称“千里海疆宣讲团”),广泛开展接地气、有生气的宣讲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千里海疆宣讲团成员有的来自干部学院,有的是各领域的先进模范,有的是文艺骨干、红色讲解员。他们立足自身岗位,通过翻阅各种历史资料、“重走革命路线”、走访烈士遗孀和故人等方式,为一个个爱国故事填充了“血肉”。
2024年4月10日,千里海疆宣讲团首场宣讲活动在威海职业学院举行,现场通过《甲午警世钟》《胶东乳娘:战火中的爱与守护》等多个主题宣讲,结合情景剧、时空对话等形式,生动讲述了威海的爱国故事,深深触动了观众。
在活动现场,徐杰鼓励宣讲员要珍惜荣誉,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讲好威海故事,赓续威海红色基因,传承威海爱国文化,为千里海疆爱国主义教育做宣传、代好言。
在千里海疆宣讲团队伍建设方面,威海探索出以赛代评机制,依托较为成熟的宣讲、演讲比赛,优选整合全市各级各类优秀宣讲员,通过以训促学、对标学习等方式,常态化提升业务能力。
中共威海市文登区委党史研究中心工作人员牛一杰曾获得“威海市金牌讲解员”“山东省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等称号。牛一杰还是天福山女子宣讲队队长,在千里海疆宣讲团成立之前,已有7年的天福山红色故事讲解经验。对于如此优秀的宣讲骨干,千里海疆宣讲团自然不会“放过”。
2024年6月20日,威海千里海疆爱国主义教育宣讲活动在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举行,牛一杰作为千里海疆宣讲团的一员,参与了这次活动。千里海疆宣讲团成员分别聚焦甲午战争、一战华工、天福山起义、胶东乳娘、马石山十勇士、郭永怀事迹等主题开展宣讲,活动结束后,牛一杰说:“今天我既是宣讲员也是观众,和大家一起通过8个宣讲,在一个半小时里,走完了从屈辱抗争到梦想求索、发愤图强的百年历程,我看到很多人一次次流下感动的泪水,这让我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我们会继续深入挖掘威海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精进宣讲本领,为爱国主义教育落实落地倾尽绵薄之力。”
宣讲团成员牛一杰深情讲述革命烈士刘福考遗孀、地下交通员王淑贞的故事:《我们的奶奶从未走远》
不仅是“我说你听”
如何将跨越时空的英雄人物事迹讲得直击心灵?千里海疆宣讲团注重在大历史背景中讲故事,宣讲团成员深挖威海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在宣讲内容编排上下足功夫,着眼于威海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涌现出的英雄事迹,以历史为脉络,反复打磨推出《甲午警世钟》《从“国帜三易”到“爱国三问”》《旗帜》《我们的奶奶从未走远》《乳娘:战火中的爱与守护》等13个宣讲精品。
宣讲作品内容贯通清末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历史阶段,涵纳甲午海战、一战华工、天福山起义、胶东红色乳娘、马石山十勇士、中国人民志愿军、“两弹元勋”、大国工匠等富有鲜明历史印记的历史事件、英模人物,让观众切身感受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经历过的苦难,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更加深刻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能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为确保稿件内容精准、导向鲜明,一个由党史学者、理论专家为主体组成的稿件审核小组,专门负责对宣讲内容进行把关。对于每一个作品,他们都反复核验史实、提出修改意见。
为了让观众在历史共识和情感共鸣中产生共情,激发起心底最深层、最持久的爱国情感,千里海疆宣讲团讲方法、重创新,在宣讲形式上进行大胆突破,结合时下流行的短剧形态,在传统“我说你听”基础上,增加情景剧、时空对话、歌曲、同期声再现、史料视频呈现等多种表现方式,让宣讲形式更灵活、效果更富成效。
情景剧《乳娘:战火中的爱与守护》是宣讲团成员创新宣讲形式,推出的精品佳作。宣讲员以扣人心弦的语言、丰富翔实的史料和沉浸式的宣讲,带领观众重温胶东乳娘的人间大爱。在多场宣讲活动中,收获了雷鸣般的掌声,让不少观众红了眼眶。
宣讲团成员王晓红、姜桂萍、柳高伟情景演绎《乳娘:战火中的爱与守护》
作品《永远的怀念》讲述了“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在坠机一刻舍身保护核心文件的故事,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先烈不顾小我、成全大我的献身精神。为了让郭永怀的故事更加深入人心,宣讲团挖掘郭永怀与郭芹父女间那些隐藏在伟大背后的温情与牺牲,以父女跨越时空对话的形式,让观众感受到郭永怀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父亲。
2024年12月5日,千里海疆宣讲团走进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该校研究生刘其霖聆听了宣讲,他对郭永怀以身许国的家国情怀印象深刻。“这种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让人动容,我们应该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努力学习,为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刘其霖说。
分众化,广覆盖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以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作为开篇,2024年11月5日,千里海疆宣讲团成员为南开大学的学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这是千里海疆宣讲团高校巡回宣讲的一个缩影。
截至目前,千里海疆宣讲团已累计赴上海、天津、济南、哈尔滨等地及辽宁舰航母编队开展宣讲活动70余场次,宣讲团的经验做法之一,是“分众化、广覆盖”,在党员干部群众、企业家及企业职工、青少年、部队官兵等群体中,有针对性地策划开展活动。
在党员干部群众中,宣讲团走进中组部专题培训班、山东省委党校、沂蒙干部学院主体班次等干部较为集中的群体,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讲活动,并将宣讲作品刻录成光盘,组织全市6480余个基层党支部党员观看,激发党员干部群众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在企业层面,宣讲团将实业报国、科技强国的案例故事,作为宣讲的重要方面,通过挖掘讲述威海光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不仰人鼻息”攻克碳纤维技术、威高集团打破国外心脏支架技术垄断等典型事迹,阐发传递实干兴邦、自立自强的精神理念。
在青少年中,宣讲团先后走进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高校,开展巡回宣讲26场次,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宣讲走到青年学生中。
宣讲团走进山东中医药大学,动人宣讲故事让现场师生感动不已
宣讲团还先后走进威海军分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辽宁舰航母编队等部队军营、院校,“宣讲这种用心用情、感染力强的教育形式,能真正走进官兵心里,更符合新时代官兵的需要,为更好开展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参考。”千里海疆宣讲团负责同志张夫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千里海疆宣讲团非常注重传播渠道的多维度延伸。在用好宣传与宣讲、线下与线上、历史与现实这“三个结合”方面颇下了一番功夫。宣讲团主动拥抱新媒体平台,借助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通过包装一个专栏、设计一组话题、上线一组新品、举办一次专场、孵化一个大号、推出一部网剧等多样化手段,将创新宣讲呈现形式同全媒体传播立体发力结合起来、一体推进,持续擦亮威海这座城市的爱国底色。
2024年1月1日,威海市委宣传部上线了一个新的微信公众号——“千里海疆爱国教育”,致力于挖掘和呈现威海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云端”串起的璀璨珠链,让爱国之情与海浪一同澎湃,爱国之志与风帆一同远航。
威海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讲过程中,始终注重放大社会效应,积极探索将精神认同转化为实践行动的有效途径。如今,讲好威海故事所带来的“长尾效应”正不断显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到暖“新”行动、党员志愿服务、“五为”志愿服务等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中,为社会贡献力量。目前,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达86.1万人,约占威海常住人口的30%,活跃度达到60%。企业家及企业职工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为国担当的共识力量,一大批爱国奉献的榜样企业涌现出来。2024年,威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73.47%,连续多年居山东省第一,无人机、无人艇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威海全面布局、蓬勃发展。
据威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郑浩介绍,下一步,千里海疆宣讲团将密切与党校、党史研究部门、艺术院校、专业演出院团等合作,对宣讲员的语言情感、舞台效果、背景音视频等进行再完善、再改进、再提升,再策划推出一批内容鲜活、生动感人、形式新颖的宣讲作品,在更大范围开展巡回宣讲,让观众在沉浸体验中感悟爱国主义精神的厚重内涵。
如今的“千里海疆”,不仅有触目可及的自然美景,每一个角落还充盈着爱国主义的张力,回响着沉淀于岁月深处的英雄赞歌。
来源:威海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