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英华】陆游的荣州岁月‖徐林建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9 14:33 2

摘要:陆游自幼天资聪颖,饱读诗书,12岁即能赋诗文,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参加礼部考试,名列第一,无奈被奸臣秦桧排挤而被除名。后虽赐进士出身,走上仕途,但是不断受到当权的主和派排挤打压。从首府临安,到镇江,到福建,到南郑,陆游一路走来,从抗金前线到无足轻重

陆游的荣州岁月

徐林建

公元1174年,隆冬季节,已近天命之年的陆游,一步步“入荣州境”,“晚登横溪阁”,直至“别荣州”。此时的陆游,心情就像这季节一样,荒凉而无助。

陆游像

陆游自幼天资聪颖,饱读诗书,12岁即能赋诗文,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参加礼部考试,名列第一,无奈被奸臣秦桧排挤而被除名。后虽赐进士出身,走上仕途,但是不断受到当权的主和派排挤打压。从首府临安,到镇江,到福建,到南郑,陆游一路走来,从抗金前线到无足轻重的闲职,让一心抗金报国的陆游怎不心灰意冷,悲愤满怀?

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七十天,陆游的脚步走遍了荣州的山山水水,赋予了荣州大地不朽的诗韵,留下了宝贵的文化瑰宝。有人说: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陆游毕竟是诗人,虽然意志消沉,但是他依然洞察到了荣州民风淳朴、山清水秀和风光优美,赞誉荣州“其民简朴士甚良,千里郁为诗书乡”。其实,荣州人历来有读书吟诗的习惯,古往今来,人才辈出。陆游的这名句,让“诗书之乡”的荣州从此声名远播,闻名于世。诗人绝对不会想到,八百多年后,古老的荣州——如今的荣县,会因为他的“诗意盎然”,被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万里行”命名为首个“中国诗书之乡”。这是诗人之幸,也是荣州之幸、荣县人民之幸。

荣县全景

高斋虽破,但对阡陌桑麻、小桥流水、竹篱夕烟、亦是快意;夜坐西楼,可小酌听风,掩卷低吟,挥毫疾书,看“何当宿楼上,月明照夜春”。诗人选择了荣州,应该说是朝廷、是命运让陆游来到了荣州。而真正伴随陆游一生的,是诗歌。他一生写下诗词九千多首,在这“远方”的荣州,他依然以诗为伴,写下诗词三十多首,成为荣州人民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横溪阁

一个地方吸引人,要么源于美丽,要么源于传说。东山的啸台,就是这样的集美丽与传说于一身的去处。啸台,古称嚣台,传说得名于黄帝的儿子青阳玄嚣,他打虎行至东山,见此地风景优美,景色宜人,便在此休息。后有晋朝名士孙登来此隐居,他喜欢在嚣台吟诗长啸,遂改作啸台。啸台处在半山之腰的悬崖峭壁之上,宽三米,长二十余米。站在啸台之上,极目四望,古荣州景致尽收眼底。浩渺烟水,层叠群山,看云卷云舒,落日晚霞,不由得叫人心旷神怡。传说以远,名士不再,诗人的惆怅跃然纸上,留下“废台已无隐士啸”的慨叹。就犹如今天的我们爬上啸台,想寻找陆游的足迹,却已经被八百多年前的风雨侵蚀,只能在传说里面去追寻。

啸台

和陆游一生相伴的,除了诗词,就是茶。陆游善茶饮,当过茶官,精于茶道,他曾经写下了300多首关于茶的诗篇。他不论走到哪里,都会随身携带几件“宝物”:除了写字作诗的毛笔,砚台,笔床,还有一样就是煮茶的茶炉。到了荣州的陆游,入乡随俗,喝起当地土茶,赞曰“杯羹最珍慈竹笋,瓶水自养山姜花”。而后,从归来亭到讲教洞,从望儿山到放翁亭,诗人经常邀约三五友人,品茗谈心,吟诗作对,“铃斋下榻约僧话,松阴枕石放吏衙”。

陆游画像

淳朴的民风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让陆游重新认识了荣州,愈发觉得这里就是梦中的世外桃源。当“斜阳寂历柴门闭,一点炊烟时起。鸡犬往来林外,俱有萧然意”时,有鸡犬相闻,老妪蓑翁,其乐融融,让人沉醉。于是,陆游在第五个儿子子布满月后就举家迁到荣州。陆游夫人王氏是四川崇州人,荣州也算是半个娘家。于是,陆游重新修缮高斋,打算在荣州山水间逍遥一生。但是事与愿违,高斋的油漆未干,陆游却接到调令,他并不想就此了却一生,只是许国虽坚,报国无路。其实他依然时时渴望“一朝偶为旱岁起,卷海作雨飞霹雳”“三更冒急雪,大战梁楚郊”。

当“咚咚漏鼓催窗色,急急文书动驿尘”之际,陆游百感交集,他可以再一次可以驰骋疆场,保家卫国,从此“便恐清游从此少”,只能看“锦城车马涨红尘”了。

作者:徐林建

来源:方志四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