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8日,由宁夏退役军人事务厅、宁夏军区政治工作局联合主办,陕西、山西、福建等11省(区、市)退役军人事务厅(局)协办的“戎耀新程 就业护航”2025年全区退役军人就业服务专项行动暨跨区域退役军人及随军家属春季专场招聘活动在银川市举办。
4月28日,由宁夏退役军人事务厅、宁夏军区政治工作局联合主办,陕西、山西、福建等11省(区、市)退役军人事务厅(局)协办的“戎耀新程 就业护航”2025年全区退役军人就业服务专项行动暨跨区域退役军人及随军家属春季专场招聘活动在银川市举办。
春季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现场。
活动采取线上线下同时招聘、区内区外协同联动的模式。线上招聘主要依托“宁小兵就业服务超市”信息平台开展为期1个月的跨区域招聘。区内外200余家企业上线优质就业岗位6000多个,超过1.3万人“指尖选岗”。线下招聘设置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退役军人创办企业3大招聘区,区内外80余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3133个,覆盖装备制造、工程技术、市场营销、现代服务等行业领域。活动还特别开辟了政策咨询、“崇军贷”、就业指导、法律援助等服务专区,工作人员现场解读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优待政策,并为退役军人提供简历诊断、就业推荐、职业规划等暖心服务。截至目前,共收到退役军人线上线下投递简历823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354人。
去年以来,宁夏退役军人事务厅在强化教育培训、优化就业服务、搭建交流平台、提供创业扶持等方面持续发力,实现就业1638人。尤其是加大了金融扶持,“崇军贷”签约金融机构增至16家,累计发放“崇军贷”104.4亿元,惠及军创企业2938家,退役军人2.5万人(次)。
宁夏退役军人事务厅将积极探索“政校企”合作路径,常态组织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行业领域专场招聘等活动,持续加强“访企寻岗拓岗”力度,不断扩大就业岗位供给,充分利用现场直播、巡场走播、AI数字人直播等数字信息化服务手段,为退役军人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就业服务,全方位助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日前,石嘴山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协同大武口区百花、惠农区宁北、平罗县富乐民3家市场开办方,聚焦农产品上市、流通、销售等环节全链条质量安全管控前往银川市学习,进一步推动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的有效衔接,保障市民能够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资料图。
大家先后来到银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银川市四季鲜大型农贸批发市场开展学习交流。针对无证农产品,四季鲜农贸批发市场建立严格的拦截机制,对无相关证明的农产品进行现场留样检测,经检测合格后准许上市交易。每日开展多品类农产品的现场快速检测工作,日抽检量约400批次。市场监管人员开展查验合格证的真伪,一旦发现与农产品实际情况不符,市场方将立即对相关农产品进行下架封存处理,并迅速追溯产品源头,要求供应商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由公安部门处理,确保问题产品不流入消费终端。
针对石嘴山市3家大型农贸批发市场的现状,石嘴山市农业农村局和市场监管部门共同探讨制定适合当地的管理机制,在生产环节,农业农村部门将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指导力度,督促生产者严格落实产地准出制度,规范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等相关证明文件,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市场准入环节,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强化监管,督促市场开办方和经销商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标准,确保农产品基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衔接。石嘴山市农业农村局和市场监管部门将以此为契机,共同商讨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进一步加强协作配合,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共同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记者 张红霞/文)
日前,记者走进中宁县新堡镇盖湾村,只见300余亩农田里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忙着覆膜、翻土、栽苗,全力推进枸杞芽菜和枸杞芽茶的种植。
资料图。
今年,盖湾村通过“村企联营”模式,与宁夏裕仁德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启动枸杞芽菜(枸杞芽茶)种植基地建设项目。“这一模式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还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钱。”盖湾村党支部书记陈莉介绍。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520万元,规划占地面积600亩,将配套建设现代化冷库、标准化加工车间及包装车间等设施,形成集种植、加工、仓储、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目前,项目正分阶段推进,今年将完成300余亩枸杞芽菜栽植,预计7月中旬首批新鲜枸杞芽菜即可上市。到2026年,种植规模将扩大至600亩,并同步完成产业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收入可达450万元,日均用工70余人,发放劳务报酬21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120余万元。
“枸杞芽菜是枸杞产业的新兴品类,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市场前景广阔。”宁夏裕仁德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华表示,“我们将通过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化种植,把盖湾村枸杞芽菜基地打造成中宁县特色农业的新名片。”
“此次‘村企联营’模式的成功落地,为中宁枸杞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活力。我们将持续推动枸杞精深加工产品创新,充分挖掘枸杞资源价值,助力乡村振兴。”新堡镇副镇长范伟超说。
近日,记者从原州区总工会获悉,该工会立足本地冷凉蔬菜、肉牛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针对农民工群体“就业分散化、技能单一化、权益保障弱”等问题,创新构建了“产业链建会强根基、驿站服务促融合”双轮驱动+“技能提升、权益保障、身份认同”三维赋能模式,推动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
资料图。
据了解,按照“产业延伸到哪里,工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原则,原州区总工会在优势特色产业链上建立“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形成三级联动网络,确保工会组织能够触达产业链的每一个“神经末梢”。截至目前,已建立295个“小三级”工会组织,涵盖乡镇(街道)工会14家、村(社区)工会188个以及合作社、企业等工会93家,会员共有19204人。
原州区总工会创新实施“农民工蝶变计划”。在技能赋能方面,举办冷凉蔬菜采摘、乡宴美食等技能竞赛6场次,吸引500余人参赛,激发了农民工练技能、提素质的积极性;实施“求学圆梦”行动,帮助20名农民工提高学历;组织农民工围绕重点产业,广泛参与“五小”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推荐9项市级“五小”创新成果。在权益赋能方面,先后组织200名农民工参加疗休养活动,推行“健康护航行动”组织1800余名产业链职工进行免费体检,为740名产业链职工赠送医疗互助保险。通过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协调解决农民工工资46.562万元;举办公益法律服务活动,为230余人提供法律服务。在文化赋能方面,通过开展“劳模工匠进大棚”活动、书法公益活动以及村级工会农民工篮球比赛等,激励农民工树立职业自信,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来源:华兴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