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河集团在幕墙工程领域的出海实践以及欧派在定制家居海外业务的拓展,为我们揭示了工程出海的新内涵——工程制造协同出海,其关键在于依托国内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结合海外市场需求,实现高效资源配置与市场拓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下,工程出海已成为众多企业突破国内市场局限、寻求新增长空间的重要战略方向。
江河集团在幕墙工程领域的出海实践以及欧派在定制家居海外业务的拓展,为我们揭示了工程出海的新内涵——工程制造协同出海,其关键在于依托国内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结合海外市场需求,实现高效资源配置与市场拓展。
以江河集团为例,其出海成绩斐然。
2024年海外业务(含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新增订单76.3亿元,同比增长57% ,幕墙订单约37亿元,同比增长56%,内装订单38.8亿元,同比增长58%,订单增长强劲。江河成功打造了澳门梦幻城、新加坡金沙娱乐城、越南万豪酒店、阿联酋阿布扎比天空塔、阿布扎比金融中心、阿布扎比扎耶德国际机场、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总部以及加拿大多伦多ONE BLOOR、墨尔本720 Bourke Street、纽约曼哈顿626 1st Avenue、沙特吉达塔等一系列地标性建筑的幕墙工程,在世界各地留下了奋斗的印记。
早在2007年,江河幕墙便开始实施“工业化、科技化、信息化、国际化”四化发展战略,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建立了现代化研发生产基地,在行业内率先引入SAP-ERP信息管理系统,并通过“准时制”、“工效学原理”等管理手段,助力江河幕墙快速成为行业龙头企业。
通过利用完备的生产设施、成熟工艺与规模化效应,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组装全流程作业,将生产环节集中于此,再运往海外项目地。这不仅降低生产成本、保障产品质量,还减少海外设厂面临的政策、文化、人力管理等复杂问题,有力支撑海外工程推进,提升了国际市场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
欧派的海外业务模式同样可圈可点。
在国外设立销售网点进行量尺服务,收集当地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数据后传输回国内工厂生产。国内工厂凭借先进设备、熟练工人和完善供应链体系,确保产品生产高效精准,通过高效物流运输将成品送达海外客户手中,实现从销售前端到生产后端的跨国协同,满足当地市场独特需求。
近期关于工程出海的会议频繁召开,如2025年4月24 - 25日举办的企业出海新机遇之沙特、泰国、印尼交流对接会,聚焦工业企业出海实际需求,解读相关政策,探索多元出海路径,这反映出工程出海正成为行业热点与企业关注焦点。
工程出海若简单派遣大量建筑工人到海外,既不符合所在国法律,也无法利用我国制造业强国的优势。从日本90年代工程企业出海经验来看,主要输出管理模式与供应链。以布鲁革水电站案例为代表,日本企业通过提供先进管理经验,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在保障工程质量与进度的同时,减少人力外派,实现高效运营。
这种模式值得我国企业借鉴,我国企业应减少对大规模人力输出的依赖,转而发挥国内制造业在技术、工艺、供应链配套等方面的长处,结合工程所在国劳动力资源,形成优势互补。
工程制造协同出海,是基于全球化分工与协作思维,让国内制造成为海外工程坚实后盾。企业可集中精力提升国内制造环节的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在海外专注于市场开拓、项目管理和售后服务。在这个过程中,物流运输、信息技术等配套产业也需协同发展,保障生产与工程现场的高效对接。
展望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持续释放,为工程制造协同出海创造了广阔空间。越来越多企业应借鉴江河集团与欧派经验,参考日本企业出海模式,探索适合自身的出海路径,整合国内外资源,构建全球产业链布局,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中国建造”“中国智造”走向世界。
来源:奥视装饰头条老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