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级创新高地托起未来产业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9 08:00 2

摘要:每平方公里创造886亿元收入,是中关村示范区平均水平的6倍——在中关村示范区里,有40家含金量十足的特色园区。它们有的自老旧厂房蝶变而来,有的从郊区荒地之上拔地而起,但共通的是,它们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率先布局未来产业,一项项科技成果加速落地转化,一个个未来产业

每平方公里创造886亿元收入,是中关村示范区平均水平的6倍——在中关村示范区里,有40家含金量十足的特色园区。它们有的自老旧厂房蝶变而来,有的从郊区荒地之上拔地而起,但共通的是,它们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率先布局未来产业,一项项科技成果加速落地转化,一个个未来产业“核爆点”在此形成。

目前,40家中关村特色园区总收入突破万亿元,已成为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的主阵地、科技成果转化的承载地、科技企业孵育的集聚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引领地,进一步擦亮了中关村的“金字招牌”。

中关村壹号

布局

未来产业酝酿“核爆点”

去年4月,中关村壹号入选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授牌的首批“中关村特色产业园”,同期入选的还有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金隅智造工场、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

这些中关村特色产业园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率先布局新领域新赛道,涵盖人工智能、未来通信、具身智能机器人、细胞基因治疗等14个未来产业,一个个新的“核爆点”加速形成。

人工智能、细胞基因治疗、商业航天……在中关村特色产业园里,一批代表未来方向的前沿新技术正激发出巨大的产业发展潜力,也给人们的生活打开全新的想象空间。

数说

企业营收平均增速约28%

中关村特色园区企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速约28%,是中关村示范区平均增速的4倍;地均收入每平方公里886亿元,是中关村示范区平均水平的6倍;企业研发投入强度12%,是中关村示范区平均水平的2.4倍;万人当年发明专利授权量524件,是中关村示范区的4倍。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园区处副处长刘亚军介绍,40家中关村特色园区总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已成为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的主阵地、科技成果转化的承载地、科技企业孵育的集聚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引领地。

中关村壹号

硬科技企业云集创新创业

百望山北,北清路旁,大红的“1”字和池水倒映的蓝天白云相映衬,中关村壹号园区的醒目标识已成网红打卡点。

半个月前,中关村壹号迎来了几位新住户:能让卫星变“聪明”的中科天算、专攻航天“黑科技”的国科环宇、要带普通人上太空的穿越者、推动国产量子测量技术走向产业化的科微量子、专注科创服务的乐知新创、探索太空健康的冠铭航芯……8家硬科技企业正式签约入驻。

作为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的地标性园区,中关村壹号自建成以来便以“硬科技”为特色,如今重点吸引人工智能、商业航天、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创新型企业集聚发展,150余家高科技企业聚集于此。随着新一批企业的入驻,园区产业集群将进一步壮大,形成更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虽是刚入驻园区的新成员,但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穿越者创始人雷诗情说。如今的中关村壹号园区,早上可能遇见讨论卫星算法的工程师,中午和量子科学家拼桌吃饭,下午还能围观最新款的卫星模型。

是企业秀场更是试验场

一个月前,中关村硬科技嘉年华刚刚在园区上演。蛇年春晚爆火的宇树科技最新款人形机器人G1精彩的表演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恒之未来的首个机器人新物种机器狗哮天Sirius和观众亲密互动;对时育物的新挥200行业无人机是个无所不能的“低空战士”;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机器人能在各种地形稳健行走……

这里是秀场,更是试验场和放大器。园区智能门禁是爱笔智能的技术,电梯声控系统出自曾经的入驻企业声智科技,D2楼5G信号全覆盖业务由佰才邦负责……在园区的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园区企业的创新产品通常会获得优先使用与推广,大大加速创新产品“从1到N”的批量化落地过程。

为了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园区还在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在企业服务方面,企业能够从园区获得财务法务、入驻装修、办公集采、物业管家、生活等各种服务。同时,中关村壹号作为人才工作事权下沉试点园区,还能帮助园区企业在人才居住证办理方面享有绿色通道,并申请人才公租房,让人才实现安居,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领略前沿信息技术和世界一流科学城建设宏图的中关村科学城(海淀区)规划展览馆、4000平方米科技艺术融合的综合性公益美术馆、5000平方米的户外大草坪……漫步园区,记者发现,这里早已不仅是办公场地、企业秀场,更已成为科技人才休憩交流的活力社区和硬科技圈的“网红打卡地”。

在中关村壹号举行的中关村硬科技嘉年华。

中关村壹号园区里的景观设施。

中关村(朝阳)数字医疗产业园

将口腔AI诊疗推广到全球

在美国、泰国、沙特阿拉伯,走进一些当地的牙科诊所,一位AI超级助手将会辅助牙医,对患者的口腔影像进行识别分析、开展治疗设计。这个“AI牙医”的研制团队来自北京。

中关村(朝阳)数字医疗产业园的入驻企业羽医甘蓝的前沿口腔AI解决方案,通过对口腔影像的快速识别分析,能够在5秒内发现近40种口腔疾病和情况,辅助医生提高接诊效率。

公司首席运营官赵漫兰说,以种植牙为例,牙医需要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几百颗牙齿的种植实践,才能独立且准确地将种植体打进缺牙位置。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植体打穿牙骨,造成医疗事故。而现在,医生只需在羽医甘蓝口腔AI系统中点击几次鼠标,就能完成从3D分割、3D重建、虚拟排牙、种植方案规划和导板生成工作,原本几小时的治疗设计工作缩短至数分钟完成,效率提升百倍。基于全自动AI种植导板设计系统及3D打印等技术制作的种植导板,能够辅助医生完成精准的牙齿种植过程。

赵漫兰介绍,公司去年刚达成与美国牙科协会的合作,还进入了埃及市场。随着不久前拿到国内首张口腔人工智能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公司在国内市场也将迎来进一步发展。目前,其AI口腔技术和产品已在全球6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口腔医疗机构落地应用,为数百万名口腔疾病患者提供服务。

数字医疗与顶尖同行并肩赛跑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昔日开发周期漫长、技术难度高、资金耗费高的新药研发领域,也步入了飞速发展的新纪元。借助英飞智药自主研发的AI+新药研发平台“智药大脑”,科研人员能够对化合物的设计与筛选进行精准计算预测,从源头上显著提升创新药研发水平和早期研发成功率。据悉,英飞智药团队的AI药物设计成功率,已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3到10倍。

去年11月,中关村(朝阳)数字医疗产业园正式揭牌。将中国口腔AI诊疗技术推广到全球的羽医甘蓝,以发展原始创新药物为目标的AI制药公司英飞智药,正推动实现高端冷冻电镜国产化“从0到1”突破的水木科仪,研制数字中医循经治疗装备的中科尚易……以首批入驻园区的企业为代表,中国的数字医疗正与全球顶尖同行并肩赛跑,带着中国原创技术奔走在行业最前沿。

中关村朝阳园管委会透露,园区将聚焦“人工智能+诊疗”、智能医疗器械、数字健康管理三大主导产业,发展“AI+药物研发”、数字中医药、健康数据要素三大特色产业,培育脑机脑科学、细胞基因诊疗、再生医学等多个未来赛道。到2030年,园区将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数字医疗创新高地,引进培育集聚500家以上数字医疗产业链企业,带动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

在中关村(朝阳)数字医疗产业园,人们正在参观园区入驻企业羽医甘蓝的“AI牙医”等产品。

中关村(朝阳)数字医疗产业园先导区。

中关村(大兴)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园

园区汇聚全球前沿团队

去年9月中关村(大兴)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园开园以来,已吸引北京马歇尔中心、普华赛尔、基因启明、亦度生物、五加和基因等全球前沿团队聚集于此。

中关村(大兴)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园展厅内,一袋100毫升的透明液体看似并不起眼,但将其输入肝癌病人体内,能大幅提升治疗效率,为病人延长3到5年的生存期。对不少癌症病人来说,普华赛尔正在研发的RAK细胞注射液,无疑是莫大的福音。

不久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教授在北京市支持下发起成立的北京马歇尔中心,已将办公地落在了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园区。这将是北京首个外籍诺奖院士领衔的生物医学新型研发机构。

幽门螺杆菌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因子,但全球尚未有一款正式上市的预防用幽门螺杆菌疫苗。“作为北京马歇尔中心首批在京转化的重大科研成果,也是全球首个由诺奖科学家领导开发的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目前已经完成临床前研究工作,正在启动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工作。”北京马歇尔中心建设办公室负责人夏平博士介绍,中心计划五年内通过全球引进和培养汇聚一批国际化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建设一支由诺奖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的200人规模的直属科研团队,并推动诺奖团队自主研发的多款疫苗新药成果在北京完成转化。

市区联动提供全方位服务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里曾是个生产铁钉的老旧厂房。中关村(大兴)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园总经理助理罗真介绍,园区于2022年启动城市更新改造施工,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仅用15个月就完成了升级改造,2024年9月,13万平方米的中关村(大兴)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园正式开园。

为了最大程度帮助企业提高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园区在建设过程中花足了心思。例如,医药研发类企业在建设洁净间、药物研发等过程中都需要用到蒸汽。“用电转化蒸汽成本太高,燃气蒸汽又存在安全问题。”罗真说,园区为此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蒸汽项目,实现每栋厂房都有蒸汽可用。这一举措能让企业每吨蒸汽的使用成本节省100多元。对一家小型医药研发企业来说,每年几千吨的蒸汽用量,就能省下数十万元。

“北京正通过市区联动为园区和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让‘小事不出园、大事有人管、急事马上办、难事不拖延’成为一种习惯和自觉。”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园区处副处长刘亚军说。

中关村(大兴)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园。

中关村(大兴)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园内,科研人员正在忙碌。

本报记者 孙奇茹 文 园区及企业 供图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