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到前段时间,去一个互联网大厂内部做交流分享,被问了一个问题,才启发了我,我终于找到了一个角度,互联网公关现在落后了吗?车圈如火如荼的传播创新,颠覆了互联网的传播高山吗?
互联网行业,尤其是电商圈,依旧代表了中国公关传播行业最先进的生产力,而且现在还要加上另外一个优势,成熟、稳健且合规。
京东和美团,左手是客户,右手还是客户,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我又不甘心保持沉默,毕竟,我圈,已经多年没有这种大战役爆发了。
直到前段时间,去一个互联网大厂内部做交流分享,被问了一个问题,才启发了我,我终于找到了一个角度,互联网公关现在落后了吗?车圈如火如荼的传播创新,颠覆了互联网的传播高山吗?
我的结论是:互联网行业,尤其是电商圈,依旧代表了中国公关传播行业最先进的生产力,而且现在还要加上另外一个优势,成熟、稳健且合规。
互联网大厂的公关们,委屈、沉寂、苟着多年之后,依旧不是廉颇,没老,且很能打。
好几个跨圈的超级大公司市场一号位、公关一号位私信问我,能不能去他们公司内部复盘这场公关战,太精彩了,也让人感觉后怕,如果在他们的领域,被发动这么一次珍珠港偷袭,谁也遭不住,我想了想,还是写成文章吧,搞培训、卖课都不属于我的领域,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吧,我的专业就是写文章。
在开始正文之前,我真的感觉到特别特别的开心,我们这个曾经创造了各种各样神奇公关手段的行业,终于随着行业成为了基建,迎来了成熟期,我们的传播也成熟了,无论如何,这是一次君子之战,犹如中世纪的骑士决斗,没有人下毒,也没有人用暗器,更没有人踢蛋抓阴。
我们在这场公关战中,能够看到几个明显的特征:阳谋合规论、公关驱动业务、不配合吵架、在圈子里玩。
首先,这是一次阳谋。
京东打,美团守,大家是明着来的,人人都知道他们打起来了。
在车圈、在手机数码圈、在酒圈、在地产圈,很多企业都太要脸,又太不要脸,明明恨对方入骨,却又不敢明着说出来,业务端竞争激烈,舆论战就开始水下做工,车圈、手机圈,没有水军似乎就不会干活,做点什么破事,都要发布一堆所谓“民意”然后动用水军去评论区道德绑架,造谣对手,这种干预尝试的恶习,恶心又恶俗。
这一次,无论是京东,还是美团,在我们的数据分析中,都没有出现大面积的底层流量动用,基本还是自己的官方账号、机构媒体、KOL,传播控制在有基本内容节操的“专业圈”,媒体们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或者关系远近,选择各自站队,都是明着来的。
而且,最终的实际效果,大家都看到了,一点问题都没有,传统不代表无效,用守规矩、讲武德的方式,依旧可以掀动巨大的影响力,这套组合拳,我觉得可以跟今天任何一家车企过招,无论是比亚迪,还是小米。
这是一次古典公关的正名之战,这是让我最兴奋的地方,我们熟悉的一切配方都回来了,传统依旧有效,未来的商学院,又会多了一课。
其次,公关驱动业务。
在互联网圈,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公关启动业务,一种是市场启动业务,前者是阿里巴巴最擅长的事情,小米在手机圈和车圈复制过,后者是腾讯和拼多多最擅长的事情。
外人看到的是,你死我活,其实京东心里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用一次事件,省去几个亿或者几十亿的新业务启动的认知普及费用,否则谁会知道京东外卖这四个字?一次公关事件,短短两周,全中国人民都知道了,这就是公关在很多时候,比市场广告性价比更高的原因,人们都爱吃瓜,更爱薅羊毛。
其实,去年整个车圈,为何一直学不会小米?因为他们只看到了雷军做网红,然后开始逼迫高管一起去开微博,复制,却没看到,这底层的逻辑,其实是公关驱动业务,雷军有自己的特殊性,把自己变成了一种公关事件,然后驱动切入新能源市场。
长城的魏建军,去年可能想干点大事情,如果他们的公关团队,有京东一半的能力,大概率比亚迪的日子就会像今天这么好过了,京东这次的传播节奏链路,最应该复盘学习的就是长城,之前的那次天赐良机,却打得稀烂。
第三,不配合吵架。
美团,以及美团的公关,都是身经百战的老选手了,从百团大战,到外卖大战,死人堆里爬出来好几次了,他们清楚知道自己的七寸在哪里,也清楚知道自己的市场护城河在哪里,美团行业大哥的地位,阿里冲击不动,京东当然也冲击不动。
既然知道业务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所以美团没有太大的动力,在公关层面跟京东配合吵架,京东是巴不得你来我往,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说明美团的公关团队太幼稚,只会把京东外卖的热度炒得越来越高。于是很多人,看到的是,美团怎么那么怂?
如果你感觉美团是怂,要不就是你想赚人家的约稿钱,要不就是你还太年轻。
我甚至认为,美团还希望行业能多一个京东,和饿了么一起,替自己掩盖一下占有率太高的问题。
降温,是美团公关团队的第一要务,这一点他们做到了,克制。
第四,在圈子里玩。
过去几年,我们看到的太多委屈,太多谣言,都是因为无底线的破圈,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把一切歪瓜裂枣烂茄子都引到行业里来,结果圈子里的媒体数量越来越多,比如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圈,几十万人张嘴要饭吃,造谣太是家常便饭了,蔚来的新车还没发布,北京的竞对就开始给媒体发黑单了,结果一不小心提前发布了,闹了大笑话。
京东和美团,有没有能力在水下做事?太有了,他们能找到一大堆乙方公司,调用无数底层流量来替对手“回忆”一下曾经的往事。
但是,我们没看到无底线的谣言出现,造谣彼此创始人的段子,比如咱们东哥,中国人都懂,但是美团没有,王兴热衷于写的那些饭否,可利用的言论也一大堆,京东也没有。
双方,都是在互联网圈内的存量流量池里做事,其实目前整个互联网圈已经有了共识,互联网圈已经是中国最能写的商业作者扎堆最多的圈子,如果这个圈子都找不到好作者,出去也是死路一条,已经没有企业会再扩充流量池了,引狼入室,狼越多,肉就越少。
所以,在这次公关战中,我们能看到站队,但是没看到什么新面孔,大家就在圈内打,让有认知的群体来唇枪舌战,绝对不会给你找一群村里的大爷、店里的小卖铺老板站在短视频里,口喷一段“民意”。
这次京东和美团的业务作战,我个人的观点在前段时间澎湃的直播中说得很明白,京东实现了低价启动新业务,不过行业的格局不会发生变化,但是美团会开始反思自己在中国人吃饭这件事上的责任,公关层面,双方的团队都经受住了考验,负责攻击的,攻的很好,负责防守的,防的很好,一比一,没有胜负。
我这种爱恨分明的人,人到了中年,也终于学会了鸡贼,都是兄弟,切磋一下,挺好,互联网大厂依旧是整个中国公关圈最大的人才储备池,人才外泄还会持续很多年。
两边公司,认识的人,加在一起,估计能有一百个,从最上到最下,所以,一个名字都不提了,我们只看过程。
最后,我们回到本文的主题,成熟。
公司的收放自如,和公关的收放自如,能不能步调一致,这个才是真正考验一个公司的地方,公关代表了一个公司的性格,腾讯率先走入成熟期,然后是阿里巴巴,现在整个互联网圈,已经没有愣头青了。
成熟,是一件喜事,能攻能守,且不脏。
来源:一口老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