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茶作为中国的国民饮品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历史上一度时期,茶叶同瓷器一样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通。
茶作为中国的国民饮品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历史上一度时期,茶叶同瓷器一样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通。
让传统茶文化注入现代健康基因
素有“大西北之小江南”美誉的汉中,自古就是茶马古道上的茶叶集散重镇,凭借北依秦岭、南屏巴山的独特地理气候,种茶、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古代的巴国巴人食用这种独特的“东方树叶”。今天的汉中该如何用千年茶韵泡出健康密码呢?
日前,记者采访了国茶制茶大师、陕西鹏翔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段成鹏,他用22年的艰苦探索给出答案:让科学数据为传统茶文化注入健康基因。
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的方式转变,晚睡早起、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诸多因素,导致“三高”人群持续增多,严重地危害侵袭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众所周知,茶作为饮品,其功用和辅助血糖控制、增强免疫调节、促进脂肪代谢等密切相关。作为大健康产业从业者,段成鹏一直在思考,自己能为“健康中国建设”做些什么?
近年来,汉中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强茶制品研发生产,延伸茶产业链条,叫响做实汉中仙毫品牌。目前,形成了以汉中仙毫高端绿茶为主,汉中红、汉中蜜黄、汉中白茶、汉中黑茶为辅的“五色汉茶、五茶共舞”发展格局。然而,对夏秋茶叶的高效深度利用一直是汉中的一块短板。
2016年,安徽农业大学宛晓春教授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与绿茶、红茶相比,黄大茶具有显著的降血糖功效。这一研究结果在市场上掀起了“黄茶热”,对市场十分敏感的段成鹏欣喜不已,他深知,这一成果对汉中132万亩茶园数以万吨夏秋茶的意义非凡。同年,他便联系上安徽农业大学表达了一起搞“产学研”合作的意愿,通过“大学科研+企业实践”的科研成果转化模式为汉中夏秋茶的高效深度利用进行有益尝试。
突出重围让当地数十万农茶获益
三年后的2019年,安徽农业大学谢忠稳教授团队结合文献记载和现代科学研究,研制出了降糖效果更加显著的桑叶、苦瓜、黄大茶复合茶,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研究表明,将黄大茶、桑叶、苦瓜按科学比例复配而成的复合茶对降低血糖、减肥降脂、血管保护效果更佳,对代谢综合征的防治作用更为显著。该研究成果不仅为开发以降血糖为健康导向的功能性茶产品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汉中做长茶产业链、提高产业效益给予启示。
其实,上述科研成果原计划在茶叶强省安徽做科研转化实践。而在段成鹏的多次登门拜访和真诚邀请下,谢忠稳教授团队来到西乡实地考察,其团队通过严谨的科学研究后发现,产自西乡当地种植历史悠久的一种苦瓜和桑叶,配合西乡高山茶所生产的复合茶效果更优。
说干就干,果断将真金白银砸在前期的产品研发上。段成鹏的实干精神深深打动了谢忠稳教授,让其毅然决定将科研成果播撒在秦巴山间,仅西乡一个县就有10余万茶农从中受益。
“唐稳茶”将为汉中乃至陕西茶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23年,陕西鹏翔茶业股份有限公司顺利成为上述科研发明专利的实际使用人,该公司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试制,于2024年8月在西安推出专利对应的茶叶新品:唐稳茶—桑叶苦瓜黄大茶。经前期反复的科学实验论证,产品发布后便收获了良好的市场反馈。目前,汉中本土的连锁药房也有推荐。甚至已有南方大型三甲医院联系,将该产品作为控制血糖药物之外的保健品,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陕西茶叶看汉中,汉中茶叶看西乡。陕西鹏翔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大健康茶品只是西乡县践行健康中国建设的缩影。
作为著名的生态茶乡,西乡在健康中国建设的道路上,率先行动、不断探索,将健康融入茶叶产业,利用秦巴山区宝贵的中医药资源,结合中医养生,广泛开展药食同源研究,进行科研成果转化,开发出唐稳茶这类金黄透亮、香气宜人的养生茶品,为茶叶大健康产品利用开启了新征程,更为汉中乃至陕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胡 毅
来源:西安晚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