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陇西县在双泉、首阳、柯寨、云田、巩昌、渭阳等6个乡镇打造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2000亩,以基地为核心引擎,带动全县群众积极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中药材育苗产业正成为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惠民产业。
今年,陇西县在双泉、首阳、柯寨、云田、巩昌、渭阳等6个乡镇打造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2000亩,以基地为核心引擎,带动全县群众积极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中药材育苗产业正成为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惠民产业。
陇西融媒全媒体记者 蔺阳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良种更是中药材生产的基础,也是中药材质量的源头保障。我现在位于陇西县双泉镇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镜头一起来看看,小苗子如何长成大产业。
在双泉镇千亩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记者看到深松机来回穿梭,平整好的土地经过施肥、覆膜、穴播、覆沙等标准化工序后,中药材育苗工作高效推进,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育苗图景。对于67岁的中药材种植能手马有仓来说,当前的育苗工作是一年当中最为关键的一项。“选良种、育好苗、种好药”是马有仓连年增收的秘诀。
种植户 马有仓:我今年种了10亩药材,黄芪今年种了6亩。种子饱满、发芽率高、产量好,一亩能有2000多斤,比平时的种子能增产400斤,一年种药材净收入7万元。
种苗长的好,种源是关键。近年来,陇西县坚持“良种化”种植,依托农业农村部“中药材现代种业提升工程”,联合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陇西县中医药研究院等机构,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重点突破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等关键技术,为基地优选陇芪1号、陇芪2号、渭党1号等抗病性强、药效稳定的高产优质品种,从源头保障中药材品质。
陇西县双泉镇综治中心主任 李爱平:今年2月份,双泉镇通过召开中药材种子繁育育苗基地建设专题会议,提前安排部署,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并积极衔接农科院,邀请专家进行专业技术指导,采用微生物菌剂改善土壤,种植实验田等,改善提高良种和品质。(双泉镇)在胡家门村和癿羊口村全面科学布局,建设以黄芪为主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3个1240亩,辐射带动全镇中药材育苗12000亩,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以上。
史虎军是陇西县中医药研究院的一名农艺师。每年春种时节,他都要和同事们深入田间,为种植户提供全过程技术指导,这是确保种苗繁育质量可控必不可少的环节。
陇西县中医药研究院农艺师 史虎军:现阶段正值育苗播种阶段,我们全程要在基地进行指导。整地必须要深松50公分以上,并且地表要压紧实,地膜要绷紧覆平,种子要放匀称,避免种子扎堆,覆沙厚度2-3公分。后期我们将从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指导。
种植户 杨永军:研究院的技术人员在播种的时候,从深耕地到铺膜、平整土地、撒籽、覆沙一条龙的服务。所有的苗子长的十公分左右,技术人员在田间地头针对药苗起病,比如白粉病、斑点病,一经发现就无人机喷洒,防止病虫害。
记者了解到,通过“基地示范+技术辐射+优质良种供应”模式,为周边群众搭建起“看得到、学得会”的实践课堂,带动群众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持续高涨。目前双泉镇年均繁育黄芪、党参等优质种苗超1300吨,实现年产值1300万元,形成“小种苗撬动大产业”的振兴格局。
截至目前,陇西县已建成省市县高水平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暨抓点示范基地2个,17 个乡镇 215个村建成中药材药源基地 55 万亩以上,其中标准化种植面积扩大到 44.88 万亩,实现了“人均一亩药”的目标,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富民强县的“黄金产业”,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陇西融媒全媒体记者吕欢 蔺阳天
来源:陇西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