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7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任内的首席经济顾问加里·科恩在电视节目中发出罕见警告:美国政府新一轮对华关税政策,正在演变成一场“劫贫济富”的灾难。他直言,美国人正在痛苦地认识到:真正支撑着他们日常生活、真正无法割舍的,正是中国制造。
文︱陆弃
4月27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任内的首席经济顾问加里·科恩在电视节目中发出罕见警告:美国政府新一轮对华关税政策,正在演变成一场“劫贫济富”的灾难。他直言,美国人正在痛苦地认识到:真正支撑着他们日常生活、真正无法割舍的,正是中国制造。
可悲吗?当然。可笑吗?更是。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自以为能打断全球供应链,自以为能在中美博弈中掌控主动,结果呢?反噬已经在路上了,而且正以八周为一个周期,循着从中国出港、漂洋过海、到美国货架的物流链条,一步步精准回击到美国普通民众的肋骨上。
科恩的警告堪称一次冰冷的实况直播。他指出,从下单到消费者手中,整个供应链大约需要八周,而现在美国正处在这条时间线的前半段。换句话说,五月下旬起,成千上万的美国小企业,将真正开始感受到关税带来的勒索般压力。这不是夸张,而是必然。物流滞后,货源紧张,价格飙升,终端销售崩溃,小企业首先撑不住,这条简单直白的逻辑链,为什么特朗普政府的人永远看不清?
更直观的例子来了。美国人订购圣诞节玩具的时间到了,可眼下这些玩具背上了高达145%的关税。145%是什么概念?小型玩具店根本无力承担这一巨额成本,只能陷入两难:要么关门大吉,要么冒险压货,赌未来关税是否会取消。科恩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不是资本大鳄的问题,而是每一个普通小企业的问题。这不是宏观经济学的抽象讨论,而是活生生、血淋淋的小商户生死存亡的决择。
而这,恰恰戳破了美国政府“关税制裁中国,拯救美国工人阶层”的最大谎言。所谓的关税,不仅没有让制造业回流,反而重创了美国最脆弱、最依赖全球供应链的小企业群体。关税成了地道的“劫贫济富”,成了大企业还能通过财力与规模转嫁成本,小企业则直接被碾碎的修罗场。谁在受益?少数掌控资本和渠道资源的巨头公司;谁在受害?无数支撑美国社会正常运转的草根商户与普通家庭。
科恩还在节目最后总结:“我们最依赖、最离不开的,是中国产品”,并非中国自夸,而是美国自己在全球市场的残酷事实确认。美国人每天睁开眼,穿的衣服,开的汽车,吃的食物,用的手机,玩的玩具,几乎无一不打上“中国制造”的印记。即便在过去几年华盛顿鼓吹“脱钩”,即便狂热地推行所谓“供应链转移”,现实却以最无情的方式告诉他们:脱钩成本高到不可承受,甚至根本无法实现。
当中国制造因为关税而在美国市场价格飞涨,不是美国工人欢呼的时代到来了,而是美国消费者苦难的时代降临了。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全面上涨,玩具、家电、日用品乃至汽车零部件的稀缺与涨价,终将反噬美国民众自己。他们想要抵制中国?不,他们连抵制的资格都没有。就像科恩所言,连一件普通圣诞玩具都离不开中国,离开中国,美国的整个圣诞消费季都要直接坍塌。
这场闹剧不仅仅是经济的自残,更是战略的自我毁灭。试图用关税打压中国经济,是冷战时代零和思维的陈腐产物,但21世纪的全球化早已织成一张密不可分的网络。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更是世界市场,世界引擎,世界动力源。贸然切断和中国的联系,美国只会把自己推向孤立、昂贵、效率低下的死胡同。而全球供应链是有记忆的,一旦失去了稳定与可靠性,即便以后想回头,也难以恢复原状。
更现实的打击还在后头。美国政府的荒唐关税政策,很快会加速美国国内的两极分化。一边是跨国巨头们继续赚得盆满钵满,一边是底层中小企业破产潮涌,社会动荡加剧,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迅速发酵。这不是理论推演,而是已经在路上的社会动乱前兆。正如历史多次上演的剧本:经济失衡、贫富悬殊、政治极端主义崛起,最终只会引爆更大的国家危机。
而这一切,本可以避免。如果美国能够理智地接受全球化的现实,如果能够认清自己与中国深度绑定、共生共赢的本质,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可惜,特朗普政府,包括当前延续这套政策的继任者们,选择了最愚蠢、最破坏性的路线。他们用关税当成武器,妄图在自残中赢得虚幻的胜利;结果,只能是自己在经济废墟中苟延残喘。
正如加里·科恩冷峻提醒的那样:我们距离感受关税真正苦果,只剩下几周时间。而这一次,美国将无法再以任何方式掩盖现实的残酷。中国产品不会因为美国关税而消失,只会因为美国自身的傲慢与无知,让整个美国社会付出更高昂、更沉重的代价。
来源:陆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