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一夜暴富,985买不起房!读书没用了吗?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9 17:30 3

摘要:“那你觉得读书有用吗?很多网红年入百万。反而清华北大毕业的,却赚不到钱。”

这几天,博主@许润博满分数学的一段采访火了。

他毕业于浙大竺可桢学院,绝对的“学霸”。

可当有人问他:“在北京买房了吗?”

他笑笑说:“想多了,买不起一点。”

对方接着问:

“那你觉得读书有用吗?很多网红年入百万。反而清华北大毕业的,却赚不到钱。”

这次,博主直接怼了回去:“我觉得,你这完全是‘流氓逻辑’。”

“你用低学历中混的最好的,去比高学历中混的最差的。

那些一夜暴富的网红,也就占几千万媒体从业者的1%;而清华北大毕业找不到工作的,也只占1%。”

紧接着,博主开始摆事实讲道理。

“就算名校毕业生,去当网红,照样可以凭借高学历、高认知,突出重围。而更扎心的真相是,收割百万网红的,其实是那些头部MCN(多频道网络机构)的创始人。这些人,个顶个都是名校高材生。像无忧传媒的雷彬艺,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新片场的尹兴良,北邮毕业;蜂群文化的莫力洋,深圳大学的……”

所以,千万别再说读书没有用了。

学历从来不是你发展的上限,而是你发展的下限。

一个人若是有学历兜底,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读书赋予普通人最大的特权,就是让你输光之后,还能有重开一局的底气。

你看到的“读书无用”

其实是一种“幸存者偏差”

前阵子,有两条新闻,把“读书无用”这一社会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一则是,某网红自曝,年收入超2亿,每年单是缴税,就得几千万。

他粉丝700多万,名下豪宅数套,豪车几辆,还成立了几十家企业。

关键是才23岁,做网红前,他早就辍学打工,从未想过自己能实现财富自由。

另一则是,某大型公司在10座城市、14所高校招聘,竟收到120万份简历。

随后,公司的官网大大方方地将这个数据展示了出来。

言下之意:“看,这就是我司的实力,多少人挤破头都进不来!”

该公司或许只是开开玩笑,“凡尔赛”一下。

但对打工人而言,就如鲠在喉、如芒在背了。

两则新闻放在一起,“学历不值钱”这句话,再一次被具象化。

于是,“读书无用”的呼声甚嚣尘上,很多家长也跟风表示:后悔逼孩子学习。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有官方数据统计,目前网络上的主播账号超1.5亿个。

但其中95.2%的主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

仅0.4%的主播月收入10万元以上。

连博主@许润博满分数学说的1%,都不到。

你能看到的一夜暴富,都是被高流量选中的佼佼者。

成千上万的直播间里,在低收入中苦苦挣扎,才是大部分网红的现状。

事实就是,无论是虚拟世界里的一夜暴富,还是你身边“不读书就赚了大钱”的张三,都是“幸存者偏差”。

他们的成功模式,不具有代表性,普通人根本学不来。

所以,我的切身感受是,很多家长并没有盼着孩子一夜暴富。

而是在眼下魔幻的现实中,我们被舆论引导,也开始疑惑读书的意义。

就不免陷入“幸存者偏差”的认知误区。

读书最大的意义

为普通家庭的孩子兜底

看过一篇报道。

有位黄女士,北大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心仪的工作。

为了生计,她就做了房产销售,门槛低,收入也不高。

于是有人就说:“你看,读书不读书,名校不名校的,还不是一个样。”

黄女士,和咱们大多数人一样,家境普通,手里没什么人脉和资源。

表面看去,除了一张文凭,她什么都没有,比那些流水线拧螺丝的小年轻强不了多少。

但事实是什么呢?

客户听说中介是北大毕业,还没看到人,便觉得她可靠。

具体接触时,她的文化水平、沟通方式、思考模式,都非常棒。

短短几年时间,她就把房产销售这份工作做到了极致。

不仅赚到了过百万的佣金,还成为团队主管,前途不可限量。

所以,那些你所羡慕的工作背后,其实都是高学历在支撑。

学历,不单单是一张纸,代表了一个人的韧性、能力、智商,等等。

而这些用知识和经验“养”出的品质,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竞争力。

尤其对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读书考学,是唯一能为人生兜底的事。

在@许润博满分数学的评论区,很多人也有过类似的感慨。

其中,有两位网友的故事,令我很有感触。

网友@火箭猴说:

“我10年大专毕业,赶上了互联网的浪潮,来杭州工作,当时互联网大厂门槛不高,我就职过四家上市公司,其中两家是世界五百强公司,很快也有车有房,年纪小的时候我一直觉得选择比读书重要,随着年纪大起来,我的学历让我没有更多的机会,逐渐被行业边缘化了。现在很后悔当时没有好好学习。记住,作为普通家庭,孩子读书和高考是人生中唯一一次相对公平的机会。”

还有网友@香菜麻薯的故事。

她是天生残疾人,211毕业,如今过着很稳定的生活,起码自己能养活自己。

她说,要是没有这张学历,以自己的条件,怕是早被社会淘汰了。

“赚快钱”风靡的时代,大家为什么仍选择读书呢?

答案或许就像这句话说的:

“曾经不愿意吃读书的苦,学历上和旁人差了一截,后来才知道,原来人生早已被拉开了一大段距离。”

而缩短距离,或者说逆袭人生的办法,就四个字——好好读书

读书与不读书,过的是两种人生

我很喜欢在B站上听免费课程。

其中,知识博主@朱老师的语文课堂,我经常去学习。

前几天,朱老师讲了明朝大学者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作为高中老师,她有个疑惑:

这篇文章,这两年很受8090后的家长喜爱,但学生却不怎么“感冒”。

她猜测,可能文章内容是劝人苦学,孩子们听了感觉“爹味”太重。

而有过人生阅历的中年人再读,才能明白读书的要义。

《送东阳马生序》内容很简单,就是宋濂讲述自己求学的过程。

他小时候家里穷,为了读书,他就去借书、抄书。

哪怕零下十几度,砚台里的墨都冻成冰,他都没放弃。

后来拜师求学,也是步行十几里山路,寒来暑往的,坚持不懈。

当看见一起上课的富家子弟,穿金戴银,吃香的喝辣的,宋濂丝毫不羡慕。

就一门心思读书、求学、考科举。

后来他入仕为官,实现了理想。

这么一看,的确是劝学,孩子们读来不免反感。

但朱老师从另一个角度,解析出更深的意义。

读书,除了换取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还有没有别的用处?

你看,极度贫穷、苦寒的岁月里,读书撑起了宋濂意志力。

因为读书,他有了盼头,可以不拘泥于眼前的苟且。

再看,当同龄人都穿金戴银,而他却衣衫褴褛时,他没有自卑,没有内耗。

也是因为有考学这一终极理想,他可以无视人世间的参差。

这就是眼界与心胸的锤炼。

最后,宋濂一步步逆袭人生,也是一步步实现了个人价值。

读书,赋予了他不一样的人格魅力。

所以,读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是余华说的“为了理解生活”,是苏童说的“积聚能量”。

也是黑塞说的“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所以孩子们,还有机会在校园里学习,千万要珍惜。

你学到的知识,会一点一点滋养你的心性,让你成长,让你觉悟。

写在最后

《杀鹌鹑的少女》中有段话,很经典。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的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人这辈子,关键几步,往往在刹那间决定。

与其投机似的去赌,能不能碰上风口啦,能不能抢到红利啦。

不如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该读书的时候,把书读好;该毕业的时候,把学历拿到。

普通人,别拿整个人生去试错。

只要你认真对待,命运自然还你一个明媚的未来。

与朋友们共勉。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官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