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7岁的李桂芳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如纸,一双曾经有力的手如今只剩下皮包骨头。
养母李桂芳离世时,只留给养女李妨一张普通的银行卡。
可当丈夫得知消息后,忍不住出言嘲讽:
"才两万块?你妈一辈子就留下这点钱?真值得我们操办那么大的葬礼?"
在王耀辉的催促下,李妨去银行查询存款。
可谁知,行长陈志远竟亲自接待了她,并邀请进贵宾室。
闻讯赶来的王耀辉,直接不顾保安的阻拦一把闯入:"什么私人事务需要躲着我谈?"
随着陈行长平静地说出的一句话,却让王耀辉彻底崩溃...
01
夏末的午后,阳光穿过医院走廊的窗户,在洁白的地砖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57岁的李桂芳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如纸,一双曾经有力的手如今只剩下皮包骨头。
屋外的世界热闹喧嚣,而这间病房里只有生命垂危的沉寂和心电监护仪单调的"滴滴"声。
李妨坐在病床边,握着养母的手,眼睛红肿。
三个月前,李桂芳被确诊为晚期肝癌,医生说她最多还能活半年。
李妨记得那天,李桂芳听完医生的话,脸上没有一丝波澜。
"闺女,别哭了。人这一辈子,能活到我这个岁数,算是值了。"
李桂芳艰难地转过头,看着李妨,声音微弱却坚定。
李妨咬着嘴唇,强忍住泪水:"妈,您别说这些。医生说新的治疗方法有希望,我们再坚持一下。"
李桂芳缓缓摇头,眼里流露出一丝疲惫:"别再折腾了,我心里有数。这几十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看着你过上好日子。如今你有工作,有家庭,我没什么遗憾了。"
窗外,一只麻雀落在窗台上,好奇地向里张望,又扑棱着翅膀飞走了。
李桂芳目送着它消失在蓝天里,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的微笑。
二十八年前,李桂芳在一个寒冬的早晨,发现了被遗弃在福利院门口的李妨。
那是个皮肤白皙、眼神明亮的女婴,裹在一条旧毛毯里,随身只有一个小小的平安符。
当时三十岁的李桂芳刚刚被医生确诊无法生育,丈夫为此离开了她。
看着这个无助的婴儿,李桂芳仿佛看到了命运的安排。
"你就是老天派来陪我的。"她抱起婴儿,轻声说。
从那天起,李桂芳成了李妨的全部世界。
她在纺织厂做工,下班后还在餐馆洗碗,只为让李妨能穿得暖、吃得饱、上得起学。
别人家的孩子有父母陪着去春游,李妨只有李桂芳一个人在人群中为她鼓掌。
别人家的孩子有漂亮的新衣服,李妨穿的都是李桂芳熬夜缝制的。
但李妨从不抱怨,因为她知道,养母给了她最珍贵的东西——无条件的爱。
"妈,当初您为什么要收养我?"十二岁那年,李妨问过这个问题。
李桂芳笑了笑:"因为我看到你的第一眼,就知道你是我命中注定的女儿。"
如今,躺在病床上的李桂芳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冬日的清晨。
她抚摸着李妨的脸,眼里充满了慈爱:"闺女,这辈子能遇见你,是我最大的福气。"
护士推门进来,轻声提醒探视时间已经结束。
李妨不舍地站起身,却被李桂芳拉住了手,从枕头下摸出一个信封:
"等等,这个给你。"
李妨接过信封,里面是一张农业银行的储蓄卡和一张纸条。
"这卡里有两万块钱,是我这些年的积蓄。密码是你的生日。等我走了,你拿去用吧。"李桂芳费力地说。
李妨泪如雨下,紧紧握住养母的手:"妈,您别这么说,您会好起来的。"
李桂芳微笑着闭上眼睛:"记住,无论发生什么,做个善良的人,就像你一直以来那样。"
那是李桂芳最后一次与李妨长谈。
三天后的深夜,医院打来电话,当李妨赶到时,养母已经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02
李桂芳的葬礼很简单,来的人不多,大多是街坊邻居和她在纺织厂的老同事。
李妨站在灵堂前,接受着众人的吊唁,脸上写满了哀伤。
她的丈夫王耀辉站在一旁,时不时看看手表,眉头紧锁。
王耀辉是李妨大学时的同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国企,收入稳定,但野心勃勃。
他对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岳母一直敬而远之,认为李桂芳的存在时常让李妨分心,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如今老人去世,他表面上装出悲痛的样子,内心却松了一口气。
葬礼结束后,李妨和王耀辉回到家中。
这是一套七十平米的小公寓,是他们结婚时买的,首付还用了李桂芳的一万块钱。
屋子不大,但收拾得很整洁,墙上挂着李妨和李桂芳的合影。
"终于结束了。"王耀辉脱下西装外套,随手扔在沙发上,"这几天累死我了。"
李妨没有回应,只是默默走进厨房,倒了杯水。她的眼睛红肿,整个人看起来憔悴不堪。
"对了,"王耀辉突然想起什么,"你妈临走前不是给了你张银行卡吗?里面到底有多少钱?"
李妨放下水杯,眉头微蹙:"两万块,她说是这些年的积蓄。"
王耀辉吹了声口哨:"两万?比我想象的多啊。老人平时那么节俭,想不到能存这么多。"
"那是妈一辈子的血汗钱。"李妨语气中带着责备。
王耀辉察觉到妻子的不悦,赶紧换了副表情:
"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你妈真不容易,那么辛苦还能存下这笔钱。那你...准备什么时候去银行取出来?"
李妨摇了摇头:"暂时不取。妈刚走,我还没想好怎么处理这笔钱。"
"有什么好想的?"王耀辉不解地问,"钱就是用来花的。反正早晚是要用,不如趁早拿出来。"
"我想用这笔钱做点有意义的事,也许是资助几个贫困学生,或者捐给福利院,妈会喜欢这样。"
对于李妨的善心,王耀辉翻了个白眼:
"得了吧,才两万块钱,捐出去连个水花都溅不起。不如我们用来还房贷,或者换个新沙发,这个都坐塌了。"
"这钱不是你的!"李妨突然提高了声音,"这是妈留给我的,我有权决定怎么用!"
王耀辉被妻子的反应吓了一跳,随即冷笑道:
"怎么,我是外人?我们结婚五年了,什么时候我把你当外人了?这钱不也是我们家的吗?"
李妨没有再说话,只是转身走进卧室,轻轻关上门。
她躺在床上,眼泪无声地流下来。
其实这些年她知道,王耀辉一直对养母有些看法,认为李桂芳是负担。
但她没想到,在养母刚走的时候,他就开始惦记那点钱。
接下来的几天,王耀辉不断提起银行卡的事。
一开始是委婉建议,后来变成了直白的催促。
一天晚上,王耀辉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随口问道。
"都一个星期了,你还不去银行?真打算消防古代披麻戴孝3年啊?"
李妨正在厨房洗碗,闻言手上的动作停了下来:"我说了,我还没想好怎么用这笔钱。"
"你啊,就是太优柔寡断。"王耀辉关掉电视,走到厨房门口,"说不定卡里根本没有两万呢?老人家记性不好,可能搞错了。"
李妨转过身,不敢相信地看着丈夫:"你这是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与其在这猜来猜去,不如直接去银行查一下,不就清楚了?"
"你怀疑我妈骗我?"李妨的声音因为愤怒而颤抖。
王耀辉看出妻子真的生气了,赶紧软化态度:"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说,老人有时候会记错事,这很正常。再说,如果真有两万,也没必要放在那里不用,对吧?"
李妨擦干手,走出厨房,从抽屉里拿出那个信封:
"好,明天我就去查。但无论卡里有多少钱,我都要尊重妈的意愿。"
王耀辉点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当然,当然,我也希望能多点。"
03
夜深了,李妨躺在床上,想起和养母生前那些艰难的日子,那些温暖的时刻。
李桂芳从不抱怨生活的艰辛,总是乐观向上,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会竭尽所能帮助别人。
"妈,您为什么不多为自己想想呢?"李妨轻声自语,泪水再次模糊了视线。
第二天一早,李妨起床时,发现王耀辉已经出门了。
在餐桌上放着一张纸条:"公司有急事,先走了。别忘了去银行。"
李妨叹了口气,慢慢收拾好自己,拿上银行卡,踏上了前往银行的路。
农业银行市中心支行位于一栋现代化的玻璃大楼里。
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可以看到里面整洁明亮的大厅和忙碌的工作人员。
李妨站在银行门口,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了进去。
银行大厅里人不多,几个客户分散在各个窗口前办理业务。
李妨看了看手中的卡,走向"综合业务"窗口。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柜台后坐着一位年轻的女职员,面带职业性的微笑。
李妨把银行卡递过去:"我想查询一下这张卡的余额。"
"好的,请出示您的身份证。"
李妨从钱包里拿出身份证,递给工作人员。对方接过证件,在电脑上操作起来。
"这是您养母的卡?"工作人员看着屏幕,问道。
"是的,"李妨点点头,"她前不久过世了。"
"节哀顺变。"工作人员说着,继续查询,"您有密码吗?"
"有,是0523。"
工作人员输入密码,然后看着屏幕,眉头突然皱了起来。
她再次核对了什么,又抬头看了看李妨,脸上露出一丝异样的表情。
"请稍等。"她站起身,快步走向办公区域。
李妨坐在椅子上,心里有些忐忑。
难道王耀辉说的是对的?卡里没有两万元?或者密码错了?
她看着工作人员走进一间办公室,与里面的人低声交谈,不时朝这边看来。
过了大约五分钟,工作人员回来了,身后跟着一位中年男子,西装革履,看起来很有威严。
"您好,我是这家银行的行长陈志远。冒昧问一下,您是李桂芳女士的女儿吗?"
男子做完介绍后,微笑着伸出手。
李妨站起身,紧张地握了握他的手:"是的,我是她的养女。请问有什么问题吗?"
听到这,陈行长的笑容更加亲切了:
"没有问题,只是有些事情需要私下与您详谈。请跟我来贵宾室,那里更安静。"
李妨愣了一下,但还是跟着陈行长穿过大厅,进入了一间装修豪华的贵宾接待室。
"请坐。"陈行长做了个手势,"需要喝点什么吗?咖啡?茶?"
"不用了,谢谢。请问,我母亲的卡出了什么问题吗?"
李妨坐在真皮沙发上,感觉浑身不自在。
陈行长坐在对面,深吸一口气:"李女士,首先我要为您养母的离世表示真诚的哀悼。"
"谢谢。"
"其次,"陈行长看着李妨的眼睛,"我需要确认一下,李桂芳女士有没有告诉过您,关于这张卡的特殊情况?"
李妨摇摇头:"她只说卡里有两万元,是她的积蓄。"
陈行长点点头,若有所思:"我明白了。我想,您养母可能有意隐瞒了一些事情。"
"什么事情?"李妨的心跳加速。
"在我告诉您之前,我需要再次核实您的身份。"陈行长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这是李桂芳女士生前留下的公证遗嘱,指定您为她所有财产的唯一继承人。请您确认一下签名。"
李妨接过文件,看到上面确实是养母熟悉的笔迹和签名。
她不记得养母什么时候做的公证,想必是背着她偷偷去的。这个发现让她心里一阵酸楚。
"没错,这是她的签名。"李妨轻声说。
陈行长收回文件,又拿出另一份表格:
"根据规定,我需要您签署这份继承确认书,然后我们才能提供完整的账户信息。"
李妨奇怪地看了行长一眼,面对一堆文字也懒得看,直接签了字。
她越来越感到困惑,为什么一张只有两万元的储蓄卡需要这么多手续?
04
可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接着是争执声。
"先生,您不能进去,里面正在谈重要事项!"是前台工作人员的声音。
"我是她丈夫,我有权知道发生了什么!"
李妨一听就知道是王耀辉来了,立马站起身。
刚要说话,贵宾室的门就被推开了。
只见,王耀辉气喘吁吁地站在门口,脸上写满了焦虑和不安。
他看看李妨,又看看陈行长,眼里闪过一丝警惕:
"怎么回事?这是在做什么?为什么把我妻子带到这里来?"
陈行长站起身,礼貌但坚定地说:"先生,请您冷静。我正在与李女士讨论一些私人事务。"
王耀辉走到李妨身边,声音里带着愤怒:
"什么私人事务需要躲着我谈?我是她丈夫,有权知道一切。"
李妨拉了拉王耀辉的衣袖:"冷静点,陈行长正要告诉我妈的卡里有多少钱。"
王耀辉这才安静下来,但眼神仍充满警惕,坐在李妨旁边,双手交叉抱在胸前:
"那就说吧,到底有多少?是不是根本没有两万?还是需要我倒贴?"
陈行长看了看王耀辉,又看了看李妨,似乎在考虑什么。
最后,在二人的注视下,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清晰。
"李女士,您养母的银行卡里比较特殊。"
王耀辉听到后立马斜了妻子一眼,嘴角露出一丝不屑的冷笑:
"要是需要我补钱,你就等着瞧!我就知道老太太那点钱哪够两万。"
陈行长听到这皱了皱眉,可随后说出的一句话却让王耀辉张大嘴巴,彻底傻眼...
"里面有两千万元。"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仿佛时间凝固了。
李妨睁大眼睛,以为自己听错了:"您说什么?"
"两千万元,"陈行长重复道,"准确地说,是两千零三十六万七千八百五十二元。"
"这不可能,"李妨摇着头,"我妈一辈子都在纺织厂工作,后来退休金也只有两千多。她怎么会有这么多钱?"
陈行长从文件夹里拿出一封信:"这是李桂芳女士生前委托我们在您来银行时交给您的。也许这能解答您的疑问。"
李妨颤抖着接过信封,上面写着"给我亲爱的女儿"几个字,是养母的笔迹。
她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封手写信和几张照片。
李妨开始阅读信的内容:
"亲爱的女儿: 当你读到这封信时,我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请原谅我没有告诉你真相,我只是不想你为我担心,也不想让金钱影响你纯净的心灵。 你一定很惊讶,为什么我会有这么多钱。这要从三十年前说起。那时我二十七岁,刚刚离婚,在纺织厂工作。有一天下班回家,我在路边发现了一个受伤的男孩,大约十三四岁,浑身是血,看起来像是被人打伤了。我把他带回家,给他包扎伤口,煮了一碗面条给他吃。 那个男孩叫周明远,是个孤儿,从福利院逃出来的。他告诉我院长经常虐待他们,他忍无可忍才逃跑。我收留了他几天,给他买了些衣服和日用品,还教他读书认字。后来,我托关系把他送进了一所普通中学。那之后,我们就失去了联系。 直到十五年前,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突然来找我,说他是周明远,已经成为了一家大型企业的创始人。他告诉我,当年我的帮助改变了他的命运。为了感谢我,他每年都会往我的账户里存一笔钱。我一开始拒绝了,但他坚持认为这是他应该做的。我知道无法说服他,就接受了,但我从不动用这些钱,因为在我心中,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出于本能,不需要回报。 女儿,我把这笔钱留给你,不是希望你过上奢侈的生活,而是希望你能像我当年帮助周明远一样,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记住,金钱只是工具,真正的财富是善良的心灵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无论你如何选择使用这笔钱,我都会支持你,因为我相信你的判断。我最大的骄傲和幸福,就是有你这样的女儿。 永远爱你的妈妈"
信的旁边是几张泛黄的照片,一张是年轻的李桂芳和一个消瘦的男孩站在一起,另一张是一个西装笔挺的中年男子站在李桂芳身边,两人笑得很开心。
05
李妨握着信,泪流满面。她从未想过,养母平凡的生命背后,隐藏着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那个骨瘦如柴、衣衫褴褛的孤儿,在养母无私的帮助下,竟然成为了商业大亨,并用实际行动表达着自己的感激之情。
而养母,明明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却依然选择了简朴,甚至从不告诉李妨这笔钱的存在。
"原来如此,"李妨轻声说,"妈一直都知道卡里有这么多钱,却只告诉我有两万。"
陈行长点点头:"是的。李女士每个月只从账户里取两千元作为生活费,其余的钱从不动用。周先生每年都往这个账户里存钱,十五年来从未间断。"
王耀辉这时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他一把抢过李妨手中的照片,声音因兴奋而发颤:
"周明远?是那个地产大亨周明远?他可是身价几十亿的富豪啊!"
"认识,"陈行长回答,"他是我们银行的VIP客户。事实上,就是他安排我亲自接待您的。他听说李女士去世了,本想参加葬礼,但当时在国外无法赶回来。他特别嘱咐我,要妥善处理这件事,确保您能顺利继承这笔财产。"
王耀辉的眼睛闪闪发光:"那我们现在就可以取钱了吧?"
陈行长看了看李妨,得到她的默许后,点点头:
"是的,但需要一些手续。我们可以先把卡转到李女士名下,再商量具体的资金安排。"
王耀辉激动得直搓手:"太好了!两千万啊!我们可以买豪宅,买豪车,再也不用为钱发愁了!"
李妨听着丈夫的话,心里却异常平静,想起养母的信中那句话:
"金钱只是工具,真正的财富是善良的心灵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养母用一生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而现在,轮到她做出选择了。
"王耀辉,"李妨转向丈夫,声音坚定,"这笔钱不是用来享受的。我已经决定了,要用它成立一个基金会,帮助那些和妈妈一样善良却贫困的人,以及那些像我一样的孤儿。"
王耀辉的笑容凝固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什么?你要把两千万捐出去?你疯了吗?"
"我没疯,"李妨平静地说,"我只是尊重妈妈的意愿,做她希望我做的事。"
"她希望你做的事?"王耀辉怒极反笑,"你妈都走了,她什么都不知道!再说,信里也没说要你全部捐出去啊!"
李妨摇摇头:"妈妈说,无论我如何选择使用这笔钱,她都会支持我。而我的选择,就是延续她的善良。"
"你这是在浪费机会!"王耀辉咬牙切齿地说,"想想我们可以过上什么样的生活!不用再为房贷发愁,不用再挤公交,我们可以环游世界,住五星级酒店!"
"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李妨说,"钱多了并不会让人更幸福。我妈这一辈子,虽然清贫,但她很快乐,因为她有爱。"
王耀辉瞪着李妨,脸色阴晴不定。最后,他猛地站起身:"随便你吧!反正钱是你的,你爱怎么挥霍就怎么挥霍!"说完,他转身冲出了贵宾室,重重地摔上门。
陈行长有些尴尬地清了清嗓子:"李女士,如果您需要一些时间考虑..."
"不用了,"李妨擦干眼泪,声音坚定,"我已经决定了。我想尽快办理手续,成立一个以我母亲名字命名的基金会。"
陈行长微微一笑:"我理解。如果您愿意,我可以帮您联系专业的律师和财务顾问,协助您完成这件事。"
"谢谢您,"李妨真诚地说,"我想我妈妈会很高兴看到这一切的。"
走出银行时,阳光正好。李妨深吸一口气,感觉胸中有一股暖流在涌动。
06
王耀辉没有回家,他在附近的酒吧里一杯接一杯地喝着啤酒,心中的怒火与失望交织在一起。他不明白,为什么老天给了他们这样一个发财的机会,李妨却要白白放弃。
"两千万啊!"他自言自语,"够我们下半辈子都花不完的了!"
王耀辉喝得烂醉,最后被酒吧老板叫了出租车送回家。
当他跌跌撞撞地推开家门时,已经是深夜。屋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客厅的一盏小灯亮着。
李妨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那封信,见王耀辉回来,抬起头,脸上没有责备,只有平静。
"你回来了。"她轻声说。
王耀辉甩掉鞋子,摇摇晃晃地走到李妨面前:"你真的决定了?要把钱全捐出去?"
李妨点点头:"不是捐出去,是成立一个基金会,专门资助贫困学生和孤儿。我已经和律师谈过了,下周就开始办手续。"
王耀辉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用手捂住脸:"你就不能留一部分给我们自己用吗?哪怕百分之十也好啊!那也是两百万!"
李妨轻轻叹了口气:"我没说要全部用于基金会。我们会拿出一部分改善生活,比如换个大一点的房子,但不会奢侈浪费。妈妈一辈子节俭,我不能辜负她的期望。"
王耀辉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真的?你愿意留一部分给我们自己用?"
"嗯,"李妨点点头,"毕竟我们也需要一个稳定的生活基础,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
王耀辉松了一口气,但很快又皱起眉头:"那具体留多少?"
"两百万,"李妨说,"足够我们换个大一点的房子,还有些余钱做储备。"
"才两百万?"王耀辉不满地嚷嚷,"那剩下的一千八百万都用来干什么?"
"成立基金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李妨的声音坚定而平静,"王耀辉,这些年你一直埋怨我妈是负担,觉得她拖累了我们。但你知道吗?她有能力过上富裕的生活,却选择了清贫,因为在她心中,善良和爱比金钱重要得多。"
王耀辉沉默了,想起李桂芳生前的种种,那个瘦小的老人,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吃着最简单的饭菜,却总是乐呵呵的,从不抱怨生活的艰辛。
而他,却总是嫌弃她,认为她是负担。如今想来,他感到一丝羞愧。
"你一直想过上更好的生活,"李妨继续说,"现在我们有机会了。不是靠挥霍这笔意外之财,而是通过它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让更多像我这样的孤儿有机会接受教育,改变命运。这才是真正的财富,不是吗?"
王耀辉没有说话,但他的眼神变得复杂起来。也许李妨是对的,他想。也许,人生的意义不仅仅是金钱和享受,还有那些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东西,比如善良、爱和责任。
"我需要时间想想,"最后,王耀辉低声说,"这对我来说太突然了。"
李妨微微一笑:"我理解。不管你最后做出什么决定,我都会尊重。但我希望,你能理解我的选择。"
那晚,两人各自怀着复杂的心情入睡。李妨梦见了养母,梦见她们坐在旧房子的小院子里,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温暖而宁静。
接下来的几天,王耀辉一直很沉默,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他不再提钱的事,但李妨能感觉到,他内心正经历着一场激烈的斗争。
周末,王耀辉突然提议去李桂芳生前最喜欢的公园散步。
这个提议让李妨有些意外,因为王耀辉以前很少主动提出这样的活动,尤其是去李桂芳喜欢的地方。
07
公园里人不多,初秋的阳光温暖而不炽热,树叶开始泛黄,偶尔有几片随风飘落。
李妨和王耀辉沿着小路慢慢走着,谁都没有说话。
最后,王耀辉打破了沉默:"我想了很多这几天。"
李妨看着他,等待下文。
"我一直以为,金钱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王耀辉说,"我羡慕那些开豪车、住豪宅的人,觉得他们才是人生赢家。但现在我想,也许我错了。"
李妨有些惊讶,她没想到王耀辉会有这样的转变。
"你母亲,"王耀辉继续说,"她本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但她选择了简朴,选择了奉献。而那个周明远,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却没有忘记当年的恩情,十五年如一日地回报你母亲。这些,才是真正的成功,不是吗?"
李妨点点头,眼眶湿润:"妈妈一直说,真正的财富是内心的富足,而不是物质的堆积。"
"我想我明白了,"王耀辉轻声说,"我同意你的决定。用那笔钱成立基金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李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真的这么想?"
王耀辉点点头:"是的。这几天我一直在想,如果当初没有你母亲的帮助,周明远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而如果没有你母亲收养你,你的人生也会完全不同。一个人的善举,可以改变很多人的命运。我想,这就是你母亲希望我们理解的道理。"
李妨眼中的泪水终于滑落。她伸出手,握住王耀辉的手:"谢谢你能理解。"
"不用谢,"王耀辉微笑道,"倒是我要谢谢你,让我看到了金钱之外的东西。"
他们继续在公园里漫步,阳光穿过树叶,洒在他们身上,仿佛是李桂芳在天堂中的微笑。
时光飞逝,一眨眼,一年过去了。
"李桂芳助学基金"正式成立,旨在资助贫困学生和孤儿完成学业。
基金会的第一批受助者已经选定,共计五十名孤儿和贫困学生,他们将获得全额的学费资助,直到大学毕业。
李妨和王耀辉搬进了一套稍大一些的房子,但依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
王耀辉辞去了国企的工作,全职加入基金会,负责日常运营和项目跟进。
这个决定让李妨感到惊喜,她没想到王耀辉会有如此大的转变。
"我发现,帮助别人比追求物质更有满足感,"王耀辉解释道,"每次看到那些孩子们的笑脸,我都感到无比充实。"
基金会的成立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一篇题为《两千万的选择:一个普通家庭的不凡决定》的报道在网络上广为传播,感动了无数人。许多人被李桂芳的故事和李妨的选择所打动,纷纷表示愿意为基金会提供支持。
一天,李妨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您好,请问是李李妨女士吗?"电话那头是一个沉稳的男声。
"是的,我是。请问您是?"
"我是周明远。"
李妨屏住呼吸。这是她第一次与那个改变了养母命运的人通话。
"周先生您好,"李妨激动地说,"我一直想亲自感谢您对我母亲的关心和帮助。"
"不必客气,"周明远的声音透着真诚,"应该是我感谢李阿姨。如果不是她当年的帮助,就不会有我的今天。我得知您成立了助学基金,感到非常欣慰。这正是李阿姨会希望看到的。"
"是的,"李妨微笑着说,"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纪念她的方式。"
"我有一个请求,"周明远说,"下周我们公司有一个慈善晚宴,希望您和您丈夫能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李阿姨的故事,以及您的基金会。"
"我们很荣幸,"李妨答应道,"这对基金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机会。"
晚宴当天,李妨和王耀辉穿着简单但得体的礼服,来到了市中心的五星级酒店。
宴会厅金碧辉煌,宾客如云,多是城市的名流和企业家。
周明远亲自迎接了他们。他是一个五十来岁的男子,头发有些花白,但精神矍铄,眼神中透着坚毅和智慧。
"终于见到您了,李女士,"周明远热情地握住李妨的手,"您长得很像李阿姨,特别是眼睛,充满了善良和坚强。"
李妨微微一笑:"谢谢您的夸奖。我很高兴能认识您,母亲生前经常提起您。"
周明远有些惊讶:"真的吗?我以为她从不跟人提起这事。"
"她确实很少提及,"李妨解释道,"但在我小时候,她会讲一个故事,关于一个受伤的小男孩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那个故事教会了我,善良和坚持的力量。现在我才知道,那个小男孩就是您。"
周明远眼中闪过一丝感动:"李阿姨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她不仅救了我,还教会了我最宝贵的东西——如何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晚宴开始后,周明远站在台上,向所有来宾讲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雨夜,一个普通的纺织厂工人如何改变了一个孤儿的命运。他声情并茂地描述了李桂芳的善良和无私,以及她对他的影响。
"李阿姨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周明远的声音充满感情,"她说,'孩子,记住,你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给予多少。'这句话,成为了我一生的座右铭。"
接着,周明远请李妨上台,介绍"李桂芳助学基金"的情况。
李妨简单地讲述了基金会的宗旨和目前的工作,以及她对未来的规划。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基金会,能够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孤儿,给他们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这是我母亲的遗愿,也是我们夫妻的共同心愿。"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晚宴结束时,许多企业家主动表示愿意为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使得基金会的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来源:团子游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