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秒无声求救!广州急救将上线新程序保障听障人士生命安全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9 17:56 2

摘要:近日,广州120调度员梁雯婷接到一通特殊的来电,在13秒的通话时间里对面一直无人应答并突然挂断。梁雯婷立刻回拨再次与对方取得联系。原来对方是一位听障人士,通过AI语音播报的方式与梁雯婷沟通情况后,最终成功获救。

近日,广州120调度员梁雯婷接到一通特殊的来电,在13秒的通话时间里对面一直无人应答并突然挂断。梁雯婷立刻回拨再次与对方取得联系。原来对方是一位听障人士,通过AI语音播报的方式与梁雯婷沟通情况后,最终成功获救。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这已经不是广州市急救中心第一次成功对听障人士实施救援。目前,广州市急救中心正在依托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手段开发更加先进、方便的求救程序,更好地保障特殊人士在紧急情况下的生命安全。

不放弃!AI语音播报成为信息传递的关键

“喂,你好,广州120,是需要救护车吗?”上午9时39分,梁雯婷接到一通无声的电话,在13秒的通话时间里,对方一直没有回复,电话却突然断线了。凭着职业敏感性,梁雯婷选择回拨,多次回拨后,电话再次接通。

这回听筒里出现AI语音播报的声音:“你好,我是一名聋人骑手,打电话不方便。”

梁雯婷问道:“是需要救护车吗?”对面AI语音播报回应道:“是的。”

梁雯婷想到,可以利用调度系统内发送定位短信的方式快速获取对方的准确地址。

“我会发送一条手机定位短信给你,你点击进去看能不能操作。”短信发出后30秒,电话那头依然没有声音,调度平台也没有收到对方的定位信息。

突然,电话里再次传来AI语音播报的声音:“我的地址是广州市白云区龙归街×村××街××号。”

原来这位外卖骑手正通过文字转语音传递信息,梁雯婷立即根据地址,派出白云区东仁医院的救护车,并第一时间告知出车医护人员患者的特殊情况。

与此同时,广州120中心调度组长林欣和调度实时质控员梁啟柏也监测到了这通来电的异常情况。“还不能完全放心,我们需要确认这名患者,包括主诉、年龄和性别等关键信息。”

急救人员通过微信与外卖骑手文字沟通 图/受访者提供

调度组长林欣立即做出安排,急救人员成功添加了外卖小哥的微信,通过文字交流与现场图片,确认他为四肢外伤,行动受限。

“我们救护车已经在路上了,放心,会尽快到达的。”急救人员告诉对方。在多方紧密配合下,10时03分,救护车顺利抵达,将外卖小哥送往医院救治。

据了解,受伤的外卖小哥目前正在住院治疗,生命体征平稳。

更方便!广州急救将更好地保障听障人士生命安全

“急救中心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位求助者,没有声音的电话、断掉的电话我们一定会尝试多种方式取得联系并积极救援。”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主任罗红彬介绍,本次成功抢救听障人士的案例并非特例,广州市急救中心已经多次成功抢救听障人士、重症无法说话的患者。

据介绍,如果求救人在拨通电话后无法发声,急救中心会合法地使用大数据进行查找,找到求救人曾经留过的地址电话,或者联系公安部门协助救援,不放弃任何一丝生机。

近年来,广州市急救控制中心已经关注到了听障人士、重症患者的急救需求,并通过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手段为他们上了一道“生命保险”。

罗红彬介绍,市民群众可以在广州市急救中心微信公众号的“一键呼救”功能中预先添加好自己的位置、电话、紧急联系人等信息,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快速帮助急救人员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实施救援;紧急情况下,也可以即时填报必要信息后及时呼出,上传信息和实时位置。120中心收到后会立即派出救护车,并进一步跟进。

不仅如此,罗红彬透露,广州市急救中心正在依靠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方便听障人士呼救的手机程序,帮助听障人士在手机上快速实现语音转文字、文字转语音、精准定位等功能,更好地保障听障人士在紧急情况下的生命安全。

呼救电话要怎么说?

很多时候市民群众在拨打急救电话时都会紧张无措,罗红彬提醒,在拨打急救电话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向急救中心说明求救的核心“三要素”:

1.求救的详细地点;

2.求救现场的具体情况,包括患者/伤员的情况、人数等;

3.急救人员到场时的备用联系人、联系方式。

文、图|记者 薛仁政 通讯员 穗卫健宣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