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启东法院久隆法庭通过“人大代表司法监督联络站+人民法庭”联动调解机制,成功化解一起孤寡老人遗产继承纠纷案件,各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受损的亲情得以弥合。
近日,启东法院久隆法庭通过“人大代表司法监督联络站+人民法庭”联动调解机制,成功化解一起孤寡老人遗产继承纠纷案件,各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受损的亲情得以弥合。
01
基本案情
王某去世后留下财产30万余元,其生前未婚未育且父母均已去世,生前主要由侄子、侄女轮流照顾。现王某的兄弟姐妹及侄子、侄女共10名旁系亲属要求对王某的遗产进行分割,各方均认为自身在王某生前的赡养方面付出更多,所以对遗产的分割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多次协商未果,故向王鲍镇司法所寻求帮助。
02
调解过程
及时听取意见
快速启动调解程序
久隆法庭庭长张媛媛接到王鲍镇司法所反映后,主动对该案进行矛盾纠纷化解指导,第一时间组织法庭干警对案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通过电话联系和走访调查,梳理各方实际赡养情况,明确了各方当事人的需求和争议焦点。考虑到各方当事人系亲属,为缓和关系、解开心结,实质性解决矛盾纠纷,张媛媛决定先行组织各方进行调解,并邀请镇人大代表杨军华共同参与。
法理情并用
力促各方解开心结
调解起初,各方当事人情绪激动、极不配合,调解工作一时陷入僵局。调解团队随即转变调解思路,采取“法官释法+代表说情”的调解模式,从法、理、情等多方面引导各方换位思考,化解矛盾的同时修复破裂的亲情。
首先,法庭干警采取“背靠背”调解,分别听取各方诉求。同时以法律为准绳,解读民法典继承相关规定,并以典型案例为参照,明晰权利义务边界。随后,杨军华代表充分发挥其熟悉基层、了解社情民意、具有良好群众基础等优势,以亲情血缘为纽带,唤起当事人情感共鸣。渐渐地,各方当事人的情绪逐渐缓和了下来。法庭干警见状,递上基于事实基础制作的《赡养事实清单》,客观呈现各方付出,提出“基础分配+贡献补偿”方案。
趁热打铁以情感人
持续巩固调解成效
“最好的遗产不是财物,而是家庭成员间相互理解、彼此珍视的情感传承。”调解现场,法庭干警语重心长地说道。最终,经过反复的沟通协商,各方当事人最终达成和解协议,并送来一面锦旗,对法院高效、认真的工作态度表示赞许,对法庭干警及人大代表的耐心、高效办案表示感谢。
03
典型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该案在进入诉讼程序前的成功调解,不仅节约了司法资源,更让法律规定与人间温情相融合,为各方当事人解决了纠纷,修复了亲情。
下一步,启东法院将不断加强与人大代表的沟通联络,持续深化“庭·站”融合机制,推动代表履职与法院工作深度融合,着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止息在源头,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度和力度。
▌来源:久隆法庭 政治部 徐越
▌责编:政治部 徐越 胡丹
▌审核:陈南松
▌终审:沈辉
来源:菲儿说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