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缅南伞口岸全面恢复人员货物通关,4月27日,镇康县司法局紧抓跨境人员流动高峰契机,深入口岸一线开展“法治文化边关行”专项活动。活动以中缅边境群众共同喜爱的“阿数瑟”民间文化为载体,为跨境流动人员送上“法治大礼包”,助力打造平安和谐边境。
随着中缅南伞口岸全面恢复人员货物通关,4月27日,镇康县司法局紧抓跨境人员流动高峰契机,深入口岸一线开展“法治文化边关行”专项活动。活动以中缅边境群众共同喜爱的“阿数瑟”民间文化为载体,为跨境流动人员送上“法治大礼包”,助力打造平安和谐边境。
乡音共鸣:民间文化赋能法治传播
在口岸外籍人员服务中心,镇康县司法局局长陈国斌手持普法手册《“阿数瑟”普法对子大全》,向入境缅籍人员讲解普法知识,普法小分队成员唱起普法“对子”,邀请现场群众参加对唱。这种将法律法规条款转化为民间小调进行传唱的创新形式,吸引了数百名跨境流动人员驻足参与。
精准服务:口岸法治驿站贴心护航
针对近期跨境就医、商贸、探亲、求学人员激增的需求,普法小分队聚焦高频法律问题,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法律服务指引》等实用内容。“通关后每天都有侨胞返乡,这本权益保护手册能帮助大家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工作人员特别提示归国侨胞关注政策红利。活动现场,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扫码登录访问法律服务微信公众号,图文并茂的普法手册被争相领取。工作人员现场一对一指导群众使用法律咨询平台,演示“扫码即联、全程免费”的便捷维权渠道。
长效机制:构建边境法治服务生态圈
此次活动以“口岸普法”为载体,创新打造“两个一”服务体系:在通关大厅设立一个固定法治驿站,开通一条24小时法治咨询热线。
镇康县司法局后续将在边民互市市场、跨境场所增设流动普法点,每月举办“口岸法治课堂”,针对商贸合同、劳务纠纷等开展案例教学,构建“关口前置、文化浸润、双语服务”的边境治理新模式。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