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协风采展示 | 首都医科大学科学技术协会:积极进行科普场馆建设活动——以中国口腔医学史博物馆为例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9 18:46 2

摘要:为进一步发挥北京地区教育、科技、人才优势,汇聚在京高校创新资源和人才力量,搭建高校科协融通赋能平台,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2024年,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推动下,北京地区50余家高校科协共同发起成立北京高校科协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联盟围绕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

为进一步发挥北京地区教育、科技、人才优势,汇聚在京高校创新资源和人才力量,搭建高校科协融通赋能平台,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2024年,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推动下,北京地区50余家高校科协共同发起成立北京高校科协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联盟围绕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组织动员北京高校科协发挥优势,探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工作。

在此,联盟收录了28家理事单位的经验汇集成系列,旨在分享经验、宣传典型、碰撞思想,探索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校科协发展道路,助力高校科协建设发展,更好地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

首都医科大学科学技术协会

积极进行科普场馆建设活动

——以中国口腔医学史博物馆为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公众对医学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开展医学科普工作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首都医科大学科协依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所述的“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落实学校科普工作要求,广泛组织动员全体师生以多种形式参与各类科普工作。一直以来,学校积极进行着科普场馆的建设活动,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已有三处科普场馆落成,包括首都医科大学生命健康科普馆、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标本展示馆及中国口腔医学史博物馆。

中国口腔医学史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在2024年于校内落成,依托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健康北京实验室,以博物馆本身为载体,旨在通过打造研究型博物馆,充分展现我国传统口腔医学的辉煌历史、现当代口腔医学的卓越成就以及创新成果,凸显以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松灵教授为代表的我国科学家在前沿科研中发现的原创性科普成果

博物馆展厅面积约300平方米,分为中国古代口腔医学史、国际口腔医学发展史和现代口腔医学研究创新研究成果3个部分。展品包括物种进化化石和颅骨标本、中国古代口腔医学文献文物、保健与治疗器具等1000余件

博物馆施行预约参观制度,自2024年6月开馆以来,为广大群众(包括专业人士、大中小学师生团体及社会人士等)普及了口腔医学与日常保健知识,帮助公众提高科学素养

在近几年的科普实践工作中,校科协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相关知识葆有浓厚的兴趣。但与此同时,各类活动开展后社会反响不强,影响力亦不足。这意味着,现有的针对生命科学与健康的宣传力度仍然不足,缺少可供群众了解、参观、体验、实践的专门场所,对于科学普及方法的研究与成果无法满足人民群众认识、学习、探求科学知识的需要。

为了进一步地满足当下群众对科普活动的需要,校科协未来将策划、拍摄、制作中国传统医学发展史、中国近四十年口腔医学研究成果科普宣传片,主要包括中国口腔医学前沿研究成果宣传片、清代宫廷口腔医学专题片、中国口腔医学史家周大成教授生平宣传片等。这些科普宣传片将在中国口腔医学史博物馆日常开放展览时播出,同时作为社会科普资源提供给各大专院校、中小学,提升学校科普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校科协还计划编撰科普读物、学术论著及相关图文资料,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优势,并以博物馆为核心开展各类科普活动。

滑动查看更多栏目

来源:涩学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