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5—27日,就持续亏损、新产品商业化等问题,时代商业研究院向东芯股份证券部发函并致电询问。其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回复称,目前公司处于静默期,暂不接受媒体采访和调研。
图源:图虫创意
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孙华秋
编辑|韩迅
【导语】
4月23日,存储芯片厂商东芯股份(688110.SH)发布了2024年年报。
年报显示,2024年,东芯股份尽管营收同比增长20.80%至6.41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亏损1.67亿元,已连续两年陷入亏损的困局。
如今,这家深耕中小容量存储芯片的企业,正面临同国际巨头与本土厂商的双重竞争。行业价格战亦进入白热化阶段。
4月25—27日,就持续亏损、新产品商业化等问题,时代商业研究院向东芯股份证券部发函并致电询问。其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回复称,目前公司处于静默期,暂不接受媒体采访和调研。
【摘要】
1.深陷价格战泥潭,连亏两年。2022年以来,半导体行业步入下行周期,市场需求疲软。在此背景下,三星、美光等国际存储巨头采取降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同时,国内同行也在不断扩产,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受此影响,2023—2024年,东芯股份均处于亏损状态。
2.锚定车规级芯片战略突围。面对当前困境,东芯股份选择以战略突围破局。其将车规级芯片作为核心增长点,通过技术纵深拓展与多元化布局,试图开辟新赛道。
3.关注研发成果转化和客户订单落地。时代商业研究院认为,东芯股份当前面临的短期亏损,是逆周期研发投入与市场拓展的必经阶段。这场破局之战的胜负手,在于东芯股份能否将研发投入转化为市场份额,将客户认证转化为规模收入,在半导体国产化浪潮中从“跟随者”升级为“生态构建者”。
【正文】
一、深陷价格战泥潭,连亏两年
目前,东芯股份主要聚焦于中小容量存储芯片领域,向客户提供4Gb+4Gb、8Gb+8Gb、16Gb+16Gb等组合的多芯片封装存储器(MCP)产品,主要应用于5G通信模块、车载模块等领域。
2022年以来,半导体行业步入下行周期,市场需求显著疲软。在此背景下,三星、美光等国际存储巨头凭借规模效应与技术壁垒,采取降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兆易创新(603986.SH)、北京君正(300223.SZ)等国内同行乘半导体国产化的东风,不断扩大产能,导致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
在内外竞争的双重压力下,东芯股份业绩明显承压。财报显示,2022—2024年,东芯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46亿元、5.31亿元、6.4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6亿元、-3.06亿元、-1.67亿元。
其中,2024年,得益于网络通信、消费电子等下游市场需求触底回升,东芯股份的产品销量迎来阶段性反弹,带动营业收入同比大增20.80%至6.41亿元。
在利润端,同期,受研发费用持续加大,“三费”(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增长,以及确认部分投资亏损的影响,东芯股份延续2023年的亏损态势,归母净利润为-1.67亿元,但亏损额同比有所收窄。
这种“量增利减”的尴尬,暴露出中小厂商在巨头博弈中的被动地位。从另一个角度看,东芯股份亏损的背后,是成本与需求的角力。
2024年,东芯股份的毛利率回升至13.99%,看似传递积极信号,却仍不足2021年峰值(42.12%)的三分之一。这组数据勾勒出一个残酷现实:即便通过产品结构优化与成本管控暂时稳住毛利率,国际巨头的技术壁垒与规模定价权,仍像无形枷锁限制着东芯股份的盈利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研发投入的持续高企,叠加“三费”增长与投资亏损,正在考验东芯股份的现金流续航能力。2024年,东芯股份的经营现金流净额为-2.78亿元,自2022年以来连续三年呈净流出态势。
时代商业研究院认为,东芯股份的困境恰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重构期的缩影。在半导体国产化进程遭遇国际巨头的“价格屠刀”,叠加技术突破需要持续烧钱而市场回报周期漫长的双重压力下,中小厂商的战略定力与资源整合能力正面临终极考验。2024年,东芯股份的营收反弹虽显韧性,却未触及根本矛盾:在存储芯片这个“规模即话语权”的赛道,该如何突破“高端失守、中低端混战”的格局?
二、破局:锚定车规级芯片,构建第二增长极
面对当前困境,东芯股份选择以战略突围破局。该公司将车规级芯片作为核心增长点,通过技术纵深拓展与多元化布局,试图开辟新赛道。这一抉择,既是对消费电子市场周期性疲软的主动规避,更是对汽车智能化浪潮下万亿级芯片需求的卡位。
车规级芯片的高门槛,率先体现在研发投入的强度与持续性上。年报显示,2024年,东芯股份的研发费用飙升至2.13亿元,占营收的比重达33.27%,同比增长17.02%。
如此高比例的研发投入,折射出东芯股份突破技术壁垒的决心。在核心存储领域,东芯股份持续推进1xnm闪存产品的风险量产,2xnm制程闪存产品研发迭代同步加速,产品料号不断丰富。
同时,东芯股份在已量产的DDR3(L)、LPDDR1、LPDDR2、PSRAM等产品基础上,持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目前,该公司设计研发的LPDDR4x产品已进入量产阶段,覆盖了从消费电子到工业和汽车电子的多元化场景。
车规级认证与客户导入,是打开市场的关键钥匙。年报显示,2024年,东芯股份成功跻身国内多家整车厂供应链白名单,并完成多家境内外一级汽车供应商(Tier1)的资质导入,实现车规产品实质性的开拓。
东芯股份在年报中表示,2025年,公司预计SLC NAND Flash、NOR Flash以及MCP等产品陆续有更多料号通过AEC-Q100的验证,将适用于要求更为严苛的车规级应用环境。
上述系列动作,本质上是东芯股份在构建“技术+认证+客户”的三重壁垒,为后续产品放量奠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东芯的破局思路不只在于垂直深耕存储芯片,更在于构建多元化产品生态。
2024年,东芯股份设立子公司上海亿芯通感技术有限公司,专攻Wi-Fi7无线通信芯片,瞄准车载无线连接、智能座舱等高速增长领域。Wi-Fi7的低时延、高带宽特性,恰好匹配车联网数据传输需求,与存储产品形成场景协同。
同年,东芯股份以2亿元战略投资砺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布局高性能GPU赛道,颇具前瞻性。
随着汽车智能化进入“算力竞争”阶段,GPU在自动驾驶算法训练、车规级AI芯片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入局GPU赛道,标志着东芯股份从单一存储供应商向“存储+计算”生态构建者的角色升级。
年报显示,砺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G100芯片已于2025年初进入流片阶段。这预示着双方在技术与生态上的协同即将落地,未来有望形成“存储赋能计算,计算反哺存储”的技术闭环。
三、核心观点:关注研发成果转化和客户订单落地
时代商业研究院认为,东芯股份当前面临的短期亏损,是逆周期研发投入与市场拓展的必经阶段。当消费电子存储市场陷入价格红海,汽车智能化带来的增量市场恰是破局的关键战略支点。
目前,美光、三星等国际巨头虽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在中小容量存储领域存在本土化服务短板,这为国产厂商留下机会窗口。且不同于消费电子市场的价格混战,车规级芯片更看重技术稳定性与供应链安全。东芯股份的竞争优势,在于其聚焦中小容量车规存储,避开与巨头的正面交锋,同时通过Wi-Fi7、GPU等关联领域的协同研发,以“技术纵深+场景渗透”构建差异化产品矩阵,未来有望在行业周期波动中实现穿越。
这场破局之战的胜负手,在于东芯股份能否将研发投入转化为市场份额,将客户认证转化为规模收入,在半导体国产化浪潮中从“跟随者”升级为“生态构建者”。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时代商业研究院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关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之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时代商业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来源: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