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现锋:引领钧瓷之峰的艺术家|大国工匠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9 20:28 4

摘要:在禹州有一位钧瓷艺术家叫王现锋,他勇于探索创新,研制的玉脂釉,钧瓷悬空烧制技艺,“正玉铜彩釉”系列,让他的艺术独具特色,由此他获得了首届“中国钧瓷领军人物”、大国非遗工匠”、“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是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他的作品《马踏飞燕》被人民大会堂

编者按:

自古就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钧瓷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艺术闻名古今。

钧瓷是河南省禹州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钧瓷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璀璨华章,在世界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禹州有一位钧瓷艺术家叫王现锋,他勇于探索创新,研制的玉脂釉,钧瓷悬空烧制技艺,“正玉铜彩釉”系列,让他的艺术独具特色,由此他获得了首届“中国钧瓷领军人物”、大国非遗工匠”、“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是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他的作品《马踏飞燕》被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玉逍遥》《玉钧玺》《祥龙鼎》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为钧瓷文化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钧瓷艺术的千年长河中,窑变是火与土的诗歌,雕塑是形与神的对话。王现锋,这位当代钧瓷艺术的革新者,以刀为笔、以釉为墨,在钧瓷的胎骨上刻写出一段关于传承与突破的传奇。

▲王现锋大师

文|白鹿新闻首席艺术评论员 金一斌

一个人获得国家专利200多项,这人是不是科学家?不,他却是一位艺术家。

为了展现钧瓷艺术,提升钧瓷艺术的表现空间,王现锋大师一直在探索的路上。

钧瓷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其实说的就是一个“变”字,这个“变”字诠释着多少神奇的故事。

求变,是要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突破,在突破中超越自我。那么就必须探索与创新,开发出新的钧釉来,才能创作出震撼人心的作品来。

30多年来,王现锋大师先后开发出几十种钧釉新品。他首研了玉石釉、牡丹花釉、灵泉釉、正玉铜彩、孔雀羽毛釉、玉彩釉、春花釉、鸢尾花釉、星空釉……这些钧釉的出现,让钧瓷“釉彩幻化,妙韵天成”的窑变艺术推向了更高更新的高度。

尤其是王现锋研制出的玉石釉,一时轰动了收藏界。

玉石釉完美展现了“似玉非玉胜似玉”、“类翠似玉赛玛瑙”的艺术神韵。被誉为“中国陶瓷行业终身成就奖”的张守智先生盛赞这是“千年一遇”。玉石釉还被中国收藏家协会陶瓷委员会荆治忠主任命名为“贵妃醉”。

▲太和鼎

“钧瓷的窑变,既包含物理变化,又包含高温的化学变化。钧瓷的先人们以创新的探索精神为后来者开创了一个有别于其他瓷种的新世界,这是我们的历史瑰宝,是我们的文脉之源,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将钧瓷艺术发扬光大。”这是王现锋大师说的,他也是这么做的,正因为有这种艺人的责任感,才使他在釉色上不遗余力地进行探索与研究,才使他创作了如《马踏飞燕》《玉逍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雀之灵》《滴水之恩》《太和鼎》等大气之作。

王现锋大师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从器型到釉彩,如何在根植传统精髓的基础上标新立异,形成自己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

▲马踏飞燕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个生活就是艺术家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马踏飞燕》是王现锋大师的代表作,2015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被中国国家方志馆、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这一荣誉不仅是对王现锋大师个人艺术成就的肯定,更是对钧瓷艺术的一次极大提升。

说起《马踏飞燕》的创作,王现锋至今也难以忘记,那是他来到洛阳,偶然间看到国家旅游标志青铜马踏飞燕的时候,他的心灵震撼了:这是一件国之重器,承载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强烈艺术表现力,如果能够运用钧瓷艺术的形式来展现这件旷世珍宝,不仅是自己艺术水平的超越,更能把钧瓷推向了新的艺术高度。

王现锋想,自东汉青铜器《马踏飞燕》诞生以来,它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闪烁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熠熠光辉。作为国宝级文物,王现锋想用钧瓷艺术重塑这一历史经典。作为钧瓷艺术的创新开拓者这是一条非常艰难之路,王现锋大师笃定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要攻克难关,首先要考虑到创作《马踏飞燕》难的关键点在哪里?

▲过江罗汉

难点就在于钧瓷是胎固釉厚,而一条弯曲的马腿难以支撑起马身的重量,且当炉温升高到1300℃时,承重部位会更加软化,导致坍塌。

之前,由于工艺的限制,钧瓷马都是在下方肚子上加置云纹等附饰,或三腿或四腿着地,使之能适应钧瓷的烧制。

而《马踏飞燕》这一器型要求马匹单腿着地,这在钧瓷制作中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王现锋大师并未因此退缩,他对钧瓷泥料配方进行大胆的实验和调配,对烧制工艺进行创新和改革,巧妙地运用支烧和重心平衡原理。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王现锋大师终于取得了突破,这个突破就是他创新的悬空烧制法。

《马踏飞燕》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对原器型的创新和升华。王现锋大师使用了悬空烧制法,让作品达到飘逸灵动之感。骏马腾空的瞬间被凝固在钧釉之下,马首昂扬的姿态与飞燕振翅的弧度形成张力十足的视觉交响。窑变釉色在马身流淌出青蓝与紫红的渐变,仿佛天光云影与历史烟尘在此交汇。

还有马腿的纤细、马嘴的张合、燕子与马头的协调,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反复推敲,最终呈现出的《马踏飞燕》不仅形态逼真,更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王现锋大师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湛的技艺,创作出了《马踏飞燕》这一传世之作。作品完美展现了东汉青铜器原作的艺术风韵,做到力的感觉、动的节奏、飘逸轻盈、秀美洒脱,有专家如此评价钧瓷《马踏飞燕》,是对东汉青铜器《马踏飞燕》艺术精髓的深刻诠释和升华,是王现锋艺术生涯的巅峰之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无穷魅力。

在王现锋大师的艺术展厅,看到的是一件件精品力作,他的作品是以型巧动人,以釉润取胜,个性突出。钧瓷爱好者不看底款,凭作品釉色自然纯净、窑变奇美,莹润似玉、细腻如脂,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就能一眼认出是王现锋大师的作品。

▲雀之灵

作为钧瓷人,首先应该是一个文化学者,是一个钧瓷文化的实践者和继承者,同时又是钧瓷文化的创新者。无论是王现锋的《马踏飞燕》《玉道遥》,还是他的《雀之灵》《滴水之恩》,以及他的《过江罗汉》《关公》,无不说明了制作者对钧瓷文化的深刻理解。

说起雕塑,想起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一段话:“艺术家把灵魂灌注到石头里去,使它柔润起来,活起来,这样灵魂就完全渗透到自然物质的材料里去,使它服从自己的驾驭。”

看王现锋大师的这些作品,尤其让人感到黑格尔这段话的魅力,因为王现锋大师是把灵魂渗透到泥巴里,让釉服从自己的驾驭,从而达到艺术的独特境界。

▲滴水之恩

《滴水之恩》是一个富有哲理的作品,它让人有了太多的想象空间,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当你注视着《滴水之恩》,你可能会问自己,这画面是不是一泓清泉?那中心的圆红点,宛如一颗跳动的心脏,又似一滴饱含生命力的水珠。

那五条流畅的线条环绕主体,既像禅意的手势,又似涌动的泉水……或许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王现锋创作的初衷与本意。

钧瓷特有的窑变工艺,作品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微妙的变化,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律动。周围的釉色如泉水般流淌,形成自然的肌理,与中央的红点形成完美的呼应。

▲复兴鼎

这种变化不定的视觉效果,恰如生命的多面性,让人联想到恩情的深远与回报的永恒。作品表面的每一道纹理都是窑火淬炼的印记,记录着泥土在高温中的蜕变,象征着生命在磨难中的升华。

《滴水之恩》打破了陶瓷固有的形态限制,创造出一种向上的动势,让静止的作品充满流动感。这种设计既体现了雕塑的空间意识,又保留了钧瓷的材质美感,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一古老智慧,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艺术形态。

钧瓷之美,始于造型。王现锋大师深谙“器为釉骨”之道,将雕塑的立体语言融入钧瓷创作。他借鉴西方雕塑的解剖学原理,结合东方写意线条,创造出既具几何张力又含哲学隐喻的器型。

在钧瓷界马的造型是王现锋作品的一大特点,一匹唐马,静立千年。它低垂着头,尾巴翘起,一只前脚是提起钩着的,是在自我陶醉?还是在凯旋的飞絮中徜徉?

▲玉芙蓉

这就是王现锋创作的《玉芙蓉》。艺术上追求玉一般的感觉,“风雅玉润、别有风格”,是王现锋心中理想的《玉芙蓉》。

的确,色如玉,彩似芙蓉,釉色在它身上流淌,如月光倾泻,如星河璀璨。在《玉芙蓉》中,窑变之美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釉色在高温中自然流淌,形成独特的纹理与色彩。马身的釉色分布恰到好处,既有玉的温润,又有钧瓷的绚烂,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艺术家以精湛的雕塑语言,将马的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它让人想起宋代文人画中的意境,想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美学理念。真正的艺术,在于对生命的理解与敬畏。

从《马踏飞燕》的动势美学,到《玉芙蓉》的文人意趣,这种创作不仅是火的艺术,更是时间的艺术、哲学的艺术。

▲梅瓶

其实,要真正成为一个艺术家,就必须是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人,还要有独到的审美眼光。

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学习与丰富的实践同样重要。有句话说得好,见多识广,王现锋始终从书本中,从艺术馆、博物馆吸取艺术的营养,从而形成自己的对艺术的独到见解。

王现锋是当代钧瓷艺术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钧瓷的窑变之美,还融入了雕塑语言的艺术表达,成为传统与现代、技艺与思想的完美结合。“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王现锋正是以这种执着与专注,引领着钧瓷艺术的未来,成为当之无愧的“钧瓷之锋”。

▲鸿牛

- END-

往期回顾

来源:白鹿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