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9日,由佛山市生态环境局顺德分局主办的“云鹭湿地春日研学活动”圆满开展。该活动为“美丽中国我先行 ”顺德区202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系列活动的首秀,亦是今年3月29日云鹭生态保护基金正式成立后的首场线下公益实践。
4月29日,由佛山市生态环境局顺德分局主办的“云鹭湿地春日研学活动”圆满开展。该活动为“美丽中国我先行 ”顺德区202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系列活动的首秀,亦是今年3月29日云鹭生态保护基金正式成立后的首场线下公益实践。
当天,来自顺德一中的数十名师生及家长代表一起走进顺德云鹭湿地公园,开展生态研学,助力鹭鸟及湿地保育工作。
探访鹭鸟秘境
一堂行走的生态公开课
“这些鹭鸟种类好像不一样,并且占据的生态位也有差异?白色鹭鸟的腿很长,他们的生长习性是不是要涉水”“他们是留鸟还是迁徙鸟类,这里为什么会是他们的家园?”在顺德鹭鸟园核心区,同学通过专业观鸟望远镜里观察到从未见识过的一片神奇天地,对自然的好奇心驱动他们去探索这片生灵秘境。
本次研学活动为顺德一中地理、生物学科教学提供了生动实践案例,将成为学校开展生态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为了对云鹭湿地的生态环境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同学们在专业自然导师的带领下,踏入鹭鸟园内的环岛路,近距离观察鹭鸟生活起居、繁衍生息的生存环境。
随后,大家走进云鹭城市客厅,在观鸟平台远眺云鹭湿地公园整体规划布局,借助专业望远镜观察黄昏时飞回竹林巢区的鹭鸟。
助力生态保育
顺德自然教育的新实践
记者了解到,云鹭湿地公园示范区目前已开放,水系连通工程一期正处于建设阶段,预计将于今年12月建成。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在云鹭湿地公园内,尚处原始状态的鹭鸟园是大量鹭鸟集群筑巢的家园,云鹭湿地公园则如同一个“未来家园”,正逐步吸引更多鸟类前来栖息。这种对比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生态修复的渐进过程,也让大家对湿地公园建成后的生态效益充满期待。
湿地公园在后续建设推进过程中,还需要为这些鸟类居民规划哪些活动空间?本次研学小组的同学们对此展开了积极的思考及讨论。此外,研学小组还针对云鹭湿地公园的水质、蚊虫及土壤方面提出了相关问题。
顺德一中带队老师表示,学校社团将会基于这些问题成立相应的项目小组,希望通过课题的方式,长期扎根云鹭湿地公园开展数据收集,最后提出来自学生视角的解决方案,助力鹭鸟和湿地保育工作。
据了解,云鹭湿地公园未来将打造成为区域重要的生态教育基地,持续为青少年提供优质的生态研学体验。“这样的实地研学,让课本知识变得鲜活起来。”顺德一中的同学们表示,“我们不仅观察到了教科书上的生态现象,更理解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在这里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希望整合我们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在考察中发现的问题,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生态学家一样保护美丽的环境。”
“通过这次沉浸式研学,我们的学生不仅观察到了生物教科书上的生态现象,更理解了地理课堂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 老师们如是评价。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城央生态绿洲,顺德云鹭湿地公园以河涌、鱼塘与竹林编织的湿地网络,滋养着数万只鹭鸟的生命轨迹。
云鹭湿地公园位于顺德大良东区,公园如今共吸引了约22种水鸟、30种林鸟、约30000只鸟类在此繁衍生息,是大湾区密度最高的鹭鸟种群生态天堂。其中包含5种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更是迎来了30多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这是顺德以前从未发现过的珍稀鸟类。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29日,佛山市生态环境局顺德分局与顺德慈善会共同发起成立云鹭生态保护基金,致力于守护这片珍贵的城央生态空间。
本次活动得到了云鹭生态保护基金的大力支持以及华润置地广佛公司、顺德一中的积极协同。聚力前行,以一场守护万鹭归城的少年行动为开端,顺德慈善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致力于让湿地成为实践教育的公益课堂,为学生们搭建科学探究、生态保育的自然实验室,也为鹭鸟及湿地保育吸收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成为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吴海泉 通讯员鄞莎莉
图|通讯员提供
来源:佛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