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4岁能活成什么样?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思源实验学校八年级学生张兢庭给出了闪光答案:5岁投身公益,9年用爱温暖老人与孩童,从 “最小义工” 蜕变为带动众人的公益 “领路人”;课堂内稳居全校前20名,课堂外揽获编程、书法等30余项荣誉。当公益心与少年力同频生
14岁能活成什么样?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思源实验学校八年级学生张兢庭给出了闪光答案:5岁投身公益,9年用爱温暖老人与孩童,从 “最小义工” 蜕变为带动众人的公益 “领路人”;课堂内稳居全校前20名,课堂外揽获编程、书法等30余项荣誉。当公益心与少年力同频生长,这个“双开挂”的新时代好少年,正用行动诠释什么叫“优秀从不设限”。
公益为帆:九载坚守传温情
5岁的张兢庭在2016年成为琼中乐善义工社最年幼注册义工,9年间坚持公益,累计服务超200次,助老扶幼足迹遍及琼中10个乡镇,每年节假日关爱8家敬老院120余名老人及100多户事实孤儿,常以零花钱捐款并捐赠书籍、足球等物品。
2016年起,他每次随义工社赴敬老院,都会为老人打扫房间、修剪指甲、清洗衣物、清理禽舍、菜园摘菜、表演节目、陪聊解闷,逢年过节还会送米油、贴春联、包饺子等,老人住院时也不忘探望,被敬老院老人们视为“亲孙子”。因初中学业繁忙,他去敬老院的频次由每月至少1次变为每个节假日才去,却仍被老人们惦念,还会接到电话和收到自种水果。红毛敬老院王爷爷送松鼠陪伴他,他非常欣喜感动,却选择在次日放生至百花岭,称“小松鼠该住森林里”;春节前在新进敬老院陪老人吃团圆饭,90多岁坐轮椅的张爷爷颤抖着手塞红包让他热泪盈眶,推辞未果后偷偷放回柜中,以暖心举动守护生命自由与老人尊严。
2021年起,他参与“关爱事实孤儿”项目,每次春节和儿童节前为留守、困境儿童送物资、打扫卫生,与内向叛逆儿童耐心交流,陪伴他们玩耍并分享故事。2024年,他与义工们助力乌石村10岁困境儿童陈奕勤圆梦。父母双失、与患病祖父母相依为命的陈奕勤内向厌学,却热爱足球,梦想看琼中女足踢球。义工社联系沟通好后带其前往琼中女足训练地,一路上张兢庭悉心陪伴鼓励,通过交流足球偶像和亲自示范传球技巧,帮他克服出行和踢球的恐惧。最终陈奕勤沉浸于足球快乐,重燃生活希望并立志好好学习。
爱心作炬:星火燎原映初心
张兢庭的公益足迹远超义工社范畴。他在学校课堂分享公益故事,与母亲剪辑公益活动视频发至社交平台,带动20余个家庭加入助老扶幼公益;2018年加入“星火志愿行动”后,持续为“地中海贫血”儿童宣传献血救治。2020年疫情期间,他在网课之余与哥哥连续1个多月清扫河道落叶,被环卫群体称为“晨光小卫士”,日常还会主动清扫家门口的街道卫生,赠予拾荒老人们纸箱、空瓶等可回收物。
2020-2023年担任校少先队大队长期间,他组织师生多次赴敬老院、烈士陵园开展志愿服务;2023-2025年,课余积极参与禁毒宣传、心肺复苏教学、技能大赛等多项志愿服务。校园内,他主动背扶崴脚同学、帮取遗落物品、参与义务值日;生活中,常帮助老人提物过马路、劝父母帮扶乞讨者,返乡途中全程协助抱幼儿的母亲。
在公益实践中,他也收获诸多荣誉:2019年获评乐善义工社“优秀小义工”;2020年拍摄抗疫宣传视频在抖音阅读量达2万+、点赞量达400+,获评校“抗疫小达人”;2022年获评县图书馆“优秀文化志愿者”、参加省新闻频道《奔跑吧,少年!》节目拍摄;2023年其家庭获评省级“最美家庭”、县级“文明家庭”,并荣获“全国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海南赛区第3名;2024年参加省广电总台《追寻》公益节目拍摄。
全面发展:五育并举展风华
张兢庭小学阶段连续6年担任班长,小学高年级起兼任 3 年校少先队大队长,3次荣获“优秀大队干部”;初中就读于重点班,成绩稳居全校前20名,多次斩获“学习标兵”“优秀科代表”等称号。他深耕非遗文化,主动学习黎锦刺绣、剪纸等技艺;在家中自觉承担家务,父母劳累时,会主动煮饭、择菜,为父母按摩、洗脚,并精心准备手工节日礼物表达感恩。受党员军人外公的言传身教,加之对科技的浓厚兴趣,他9岁起自学编程,立志成为掌握顶尖科学技术的军人,以科技力量报效祖国。他每周坚持篮球、羽毛球运动,以偶像凯里・欧文“带伤坚持”的精神激励自我成长。
在综合素质培养上,他成绩斐然:2018-2024年获30余项校级奖项,涵盖播音、书法、绘画、足球、舞蹈、学科竞赛等领域,累计主持活动近百场。县级及以上荣誉更是亮眼:2018-2019 年蝉联跆拳道省赛冠季军;2019年获评省级“校园好少年”;2020-2024年3次斩获县级演讲比赛一、二等奖;2022 年同时荣获省级和县级“三好学生”;2023年,摘得全省“红领巾奖章”个人四星章,在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大赛中获三等奖,于全省信息素养实践活动、航天创新大赛琼中赛区分获2项二等奖和 3 项三等奖,斩获全省大众街舞比赛亚军,朗诵作品入选央视网展播;2024年代表学校参与县级国家宪法保密宣讲活动,展现新时代少年的多元担当。
少年心声:长期主义绘青春
谈及九年公益路,张兢庭坦言:“小时候只是跟着大人参加活动,随着年龄增长,我逐渐感受到敬老院老人的孤独、留守儿童的渴望,也开始理解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不再认为做义工只是简单的‘做好事’。看到比如敬老院老人颤抖的双手和逐渐不利索的腿脚,注意到留守儿童提到父母时躲闪的眼神,这些具体现象让我意识到,有些问题无法单靠善意解决,更需要长期主义的坚持。”
在他看来,公益不仅是付出,更是成长的养分:“我在公益活动中收获的远比付出的多,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实践智慧。但我也明白,即便每年定期探望,老人们内心的孤独感依然存在。虽然不能改变一切,但每个行动都有价值,就像我带动身边同学一起做工义。从最初怯生生地为老人表演节目,到现在能自然握住他们的手倾听,志愿活动已成为我的生活态度,它让我懂得责任与担当,让我知道自己是能为他人传递温暖的。”
九载公益路,张兢庭以爱为炬,在助老扶幼中践行长期主义;成长征途中,他以奋斗为笔,在多元发展中勾勒青春底色。这个眼里有光的少年,正用行动证明:新时代好少年的担当,始于微小善举,终于持续生长。
来源:热情的青山L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