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布鲁氏菌病是世界流行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人感染布鲁氏菌常见途径是食用未经消毒的奶制品和未煮熟的肉类。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指腹腔内无原发感染灶,致病菌通过血液循环、淋巴管、肠壁等途径侵
导语
布鲁氏菌病是世界流行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人感染布鲁氏菌常见途径是食用未经消毒的奶制品和未煮熟的肉类。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指腹腔内无原发感染灶,致病菌通过血液循环、淋巴管、肠壁等途径侵入腹腔而引起的腹腔感染,是肝硬化的重要并发症。SBP的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布鲁氏菌引起的SBP罕见。本文介绍了一例罕见的由布鲁氏菌病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HBV)肝硬化患者的SBP,以供参考。病例资料
患者为30岁男性,因持续两个月的发热、盗汗、体重减轻、关节疼痛、腹痛及腹胀入院就诊。患者从事畜牧业,且有食用新鲜奶酪史。患者有慢性乙型肝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也未定期复查。查体发现患者腹部膨隆、肝脾肿大,双侧胫骨前凹陷性水肿。其他未见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WBC)为 3.4×109/L,血红蛋白 12g/dL,血小板计数(PLT)52×109/L,肌酐 0.7mg/dL,白蛋白 17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62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04U/L,碱性磷酸酶(ALP)70U/L,γ-谷氨酰转移酶(GGT)20U/L,C反应蛋白(CRP)42.2mg/dL,抗HCV、抗HIV均为阴性,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阳性,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 1/160。诊疗经过
患者以布鲁氏菌病和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初步诊断入院。入院第一天行腹腔穿刺术及腹水检查。腹水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320个,其中95%为多形核白细胞,革兰染色未发现微生物,红细胞2000个。给予口服多西环素100mg,每12小时一次及利福平600mg,每日一次治疗。HBV DNA定量为2.63×107IU/mL。腹部增强 CT 显示肝脏实质轻度颗粒样改变,轮廓散在微小结节状,门静脉周围水肿,以及弥漫性腹腔积液(图1和图2)。肠系膜及腹主动脉旁可见多个短径8mm淋巴结。食管下段可见轻度扩张,内镜检查示Ⅰ级食管静脉曲张。基于MELD评分11分和Child-Pugh B级,诊断为肝硬化,并给予恩替卡韦0.5mg每日一次治疗。血培养和腹水培养于第5天检出布鲁氏菌生长,经 MALDI-TOF MS鉴定确认。继续维持布鲁氏菌病治疗方案。因无骨关节病变证据,未行额外影像学检查。图1 腹部CT示肝脏实质轻度颗粒样改变,轮廓散在微小结节状,门静脉周围水肿
图2 腹部CT示腹腔内弥漫性腹水
患者于治疗第15天出院,复查血液及腹水培养均未见细菌生长。随访期间,患者无不适,经多西环素和利福平治疗 6 周后患者完全康复。抗病毒治疗第 4 周,HBV DNA水平降至80 IU/L,后续随访中检测不到。在1年的随访期内,未出现复发或并发症。
病例讨论
SBP 是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引起 SBP 最常见的细菌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肺炎链球菌。由布鲁氏菌引起的 SBP 极为罕见。文献报道的病例主要涉及肝硬化患者、腹膜透析患者或有畜牧业接触史的人群。
我国布鲁氏菌病的流行趋势:发病区域由北部、西北和东北地区逐渐向中部和南部蔓延,从牧区逐渐向周边的半农半牧区和农区扩散,呈现向南方及城市蔓延之势。患病与职业有密切关系,畜牧业相关从业者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全身性感染,属多系统多脏器损伤性疾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以发热、乏力、多汗、食欲差、体重下降,以及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肌肉疼痛、骨关节炎等器质性病变等为主要症状。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等非典型症状。与现有文献相符,本病例患者表现出典型的布鲁氏菌病症状,如发热、盗汗和体重减轻,以及SBP相关症状,如腹痛和腹胀。
布鲁菌性相关SBP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通过血行播散或肠道细菌移位发生。布鲁氏菌相关 SBP 的诊断需要细菌分离或通过血清学检测发现特异性抗体。分离培养是布鲁氏菌病诊断的金标准。然而,在培养结果阴性或不具培养条件的情况下,血清学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例如RBPT和STA试验。疑似布鲁氏菌病患者STA试验阳性且滴度≥1:160 对其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在本病例中,RBPT和 STA 试验均为阳性,并且通过血培养和腹腔积液培养鉴定出布鲁氏菌,进一步确诊。
目前治疗人类布鲁氏菌病的方案仍基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包括多西环素6周联合链霉素2–3周或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6周。布鲁氏菌相关SBP的抗生素治疗疗程尚无具体指南,但多西环素和利福平是最常用药物,文献报道的治疗疗程为6-18周。本病例经6周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未观察到复发。
结语
由布鲁氏菌引起的SBP是一种罕见的情况。在其流行地区,结合病史,肝硬化患者的SBP可能与布鲁氏菌病有关,对于标准SBP治疗无效的肝硬化患者,应将布鲁氏菌病纳入考虑。
参考文献:
[1] Kıymaz YÇ, Yeşildağ SK, Baltacı S,et al.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due to Brucella in an HBV-positive cirrhotic patient. J Infect Chemother. 2025 Apr;31(4):102663.
[2] 宫伟,葛晶雪,尹世辉,等.人布鲁氏菌病致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24,51(08):2809-2818.
[3] 彭小霞,董碧蓉,郑晓梅.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2023,49(06):458-460+463.
[4] 郝海水,王斌,张秀芬,等.布鲁氏菌病的防治研究进展[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21,27(04):366-370.DOI:10.19821/j.1671-2781.2021.04.020.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肝脏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