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川蜀行》Ⅰ——26块钱保住希望,老百姓很满意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9 20:46 2

摘要:他说尽管去年村子里的牦牛死了近400头,但老百姓对结果却很满意——人保的赔款很快就打到了养殖户的一卡通账户上,死掉的牦牛也由人保统一做了无害化处理,避免了疾病的二次传播,而且相较之前老百姓的处理方式,村里的环境也变得更美了,他笑着说,今年来村子里旅游的人都比之

“过去损失一头牛要白干四、五个月,现在有了牦牛保险就安心多了,老百姓都很满意。”红原县安曲镇夺龙村副书记泽朗太会想起去年的事仍难掩兴奋。

他说尽管去年村子里的牦牛死了近400头,但老百姓对结果却很满意——人保的赔款很快就打到了养殖户的一卡通账户上,死掉的牦牛也由人保统一做了无害化处理,避免了疾病的二次传播,而且相较之前老百姓的处理方式,村里的环境也变得更美了,他笑着说,今年来村子里旅游的人都比之前多了。

坐落于红原县中部的夺龙村,背靠查针梁子的连绵山影,面朝无垠的若尔盖湿地延伸带。村名源自夺玛与龙日玛部落的融合传说,走访过程中,亦可真实地感知到历史与自然在此交织的印记——全村300余户村民主要以藏族为主,今天的牧民,仍与牦牛为伴,他们和草甸上的格桑花与薰衣草共同织就出一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牧野画卷。而作为“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近年来其逐步构建起以牦牛产业为轴心,“天然放牧+科学养殖”为核心的现代牧业体系,但不论时光如何流转,牦牛始终是夺龙村人的命根子。

26块钱保住的希望

牦牛是大自然对夺龙村的馈赠,亦是夺龙村人精心养护着的“希望”。

尽管牦牛养殖让夺龙村人逐渐富起来、日子好起来。但现实中,夏季短暂的草场丰茂期稍纵即逝,突如其来的冰雹或山洪亦时有发生,而与自然灾害相比,疾病更是悬在牧民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口蹄疫能在48小时内席卷整个牛群,寄生虫感染率常年高达60%;再加之长达九个月的繁殖周期和耗时4年的养殖过程,其风险对于夺龙村人而言亦难以承受。

幸而有保险的介入,夺龙村人自此不再为风险焦虑。

“老百姓出小头,政府出大头。我们村保了1万多头”。谈及人保提供的牦牛保险,泽朗太说一头牛养殖户仅需自付26元,其他的由政府补贴,使得老百姓接受起来难度小了很多,二三十块钱却实实在在地化解了牧民最大的担忧。

当然不止牧民,规模化养殖企业亦面临着同样的风险。

“过去我们最怕牦牛死了,牛死了损失很大。现在有了牦牛保险,我们对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也充满了信心。去年,牛死了13个,保险公司给我们赔了5万块钱”。红原县安曲镇藏高公司负责人唐锐一边拉着人保公司人员的手一边反复地说着“感谢国家的好政策。”。

的确,相较牧民而言,规模化养殖成本高、风险亦更高,比如,一旦出现交叉感染等情况,损失将难以估计。但相较公司而言,牧民对理赔时效和精准度的需求则会更高,毕竟,牛死掉之后从头再养需资金。

对于这个问题,四川推行的“一卡通”,则成为破题密钥。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农业保险综合信息平台与社保卡省级平台专线对接,社保卡成为农业保险赔款的优先支付渠道,即缩短了理赔周期,亦提高了资金发放的精准度——解决了以往信息不准确等原因而可能出现的 “冒领”“滴漏” 等情况。而这亦成为牧民赞不绝口的又一示例。

如果说,在高原的凛冽寒风中,牦牛养殖如同一场与自然博弈的生存挑战,那一份保险所筑起的“希望”守护之塔,会在牧民红彤彤的脸上瞬间变得具象起来。

能少掉一斤就少掉一斤

如果说,牦牛是夺龙村人的“草原银行”,那只有膘肥体壮的牦牛才能转化为夺龙村人实实在在的收益。

长冬无夏、年均气温2.9℃,冬季封冻期长达5个月。这就是夺龙村的自然条件。

对于夺龙村人而言,或许早已熟悉了这恶劣的自然环境,但不管是可以带来多少利益的牦牛干或是手把肉,前提都是牦牛尽快出栏少掉膘。

但事实是,在寒冷的自然条件下,一般牦牛不仅会掉膘20~30%,死亡率亦会显著升高。

对于这一现实问题,于保险公司而言,牛死掉后给付保险金是最简单省事的处理方式,但对于饲养周期长达四五年的牦牛养殖户而言,保险赔款却难以完全覆盖其这一周期内所可能获取的全部收益。

对此,中国人保采取了不同的方式——

自2024年起,中国人保积极围绕牦牛养殖开展风险减量服务,2024年其以红原县为试点区域,重点围绕牦牛疫病防治、降低死损率等课题,与西南民族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展风险减量研究。

西南民族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副院长,中国人保牦牛风险减量项目技术负责人史海涛教授对中国人保的这一动作连连点赞,为此多方调研,创新提出了低成本精准补饲理念,研发了“牦牛冷季低成本精准补饲关键技术体系”,切实实现了牦牛养殖领域的“两降两升”——牦牛死亡率和补饲成本降低,牦牛产业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提升。

夺龙村的农保互动共生只是中国人保在四川无数项目的缩影。尽管项目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其核心都是服务人民、保住民生。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其跳脱出既往“一赔了之”的行业惯有经营逻辑,全力构建起了全过程风险减量服务价值链,即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和科技赋能手段,持续提升灾害预防、减灾救灾的能力,在风险防范、紧急救援、损失理赔等环节切实发挥保险的专业价值功用。

能与不能在乎于心,“人民保险,服务人民”的初心使命,在这边川蜀大地上挥洒浇灌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暖心故事。

来源:鲁南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