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海经》《诗经》《离骚》里有哪些内容涉及中药材?分别对应的是什么植物?一面中药墙给出答案。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四君子汤用到了哪些药材?观众可在互动屏中模拟配置这些经典中医方剂。 4月29日,“生生之道——中医药非遗主题展”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幕,从非物质
《山海经》《诗经》《离骚》里有哪些内容涉及中药材?分别对应的是什么植物?一面中药墙给出答案。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四君子汤用到了哪些药材?观众可在互动屏中模拟配置这些经典中医方剂。 4月29日,“生生之道——中医药非遗主题展”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展示了近50项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此演绎中医药的根与魂、道与法、术与技,展开中医药融入生活、焕发生机活力的生动长卷,体现出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宝库钥匙的多元价值。
整场展览笼罩在浓郁的中药材味道中。展览面积2600平方米,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文脉赓续 大医精诚”阐释了“中医从何而来,价值几何”,呈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宇宙、社会、生命等内容的认知与价值观念,以及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维护生命健康的智慧,展现了中医药非遗的根与魂。在这一单元,观众能看到武威旱滩坡汉墓出土的中医简,记载医生如何用不同药方和诊疗方法应对不同的疾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第二单元“生命智慧 上工之道” 阐释中医药是中国各族人民在数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医学科学,对各时期先进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兼收并蓄,不断传承创新发展,理论体系日趋完善,技术方法逐渐丰富。
从药材的采集、炮制,到形形色色的药罐、药瓶、药坛,在这一单元,观众能看到一服中药的诞生流程,还能亲自上手用药碾磨中药,体验如何炮制中药。展览还特别布置了一处传统中药馆场景,柜台后是一整面中药柜,柜台前有大夫坐堂行医的桌椅。另一侧的铜人模型和互动装置展示了神秘有奇效的针灸,观众可通过互动装置体验大夫针灸,看看自己能否准确扎到穴位、通过测试。
片仔癀、宏济堂、九芝堂等知名中药品牌与常州梳篦、金牛眼药、保滋堂保婴丹等中医药非遗项目,展览专门开辟了一处中医药仿古街区,汇集国内知名中药品牌与非遗项目。这里不仅能买到各类中药、中医药相关文创,还能体验针灸按摩、品尝药饮茶饮。薄荷、何首乌、虎耳草、活血莲……散发着清香的中药材植物形成“百草园”盆景,围出一处舞台,由非遗传承人带来的八段锦等表演将在这里举行。角落里的沉浸式空间用影像模拟出竹林场景,坐在这里的蒲团上打坐、发呆、闭目养神,体会古人“独坐幽篁里”的养生之道。
第三单元“四时颐养 形与神俱”阐释天人相应、顺应四时的理念,展现了中国古人仰观宇宙、体察万物,凝练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以及如何通过调摄身心达到形与神俱的健康境界。观众可在这里看到古人的养生秘诀。
本次展览旨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主要载体,以中医药来自人们生产生活实践,历经创新发展,又融入现代生活并焕发活力的脉络为主线,让观众体会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医药非遗项目的蓬勃生命力。
展览期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将通过举办主题日、专题讲座、传承人现场讲解示范等活动,定期邀请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进行现场展示,让中医药非遗走近大众、融入生活,推动中医药非遗的传承与传播。
该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8月。
记者:袁云儿
来源: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