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只能靠吃药?医生:艾司西酞普兰加这样做,或可有效改善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9 21:11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老王家最近成了小区里的"新闻联播",不是因为中彩票了,也不是因为家里娶了个明星儿媳妇,而是因为老王突然变了个人。以前天天在小区遛弯打太极,嘴里叼着根牙签喊着邻居大姐"靓仔"的老王,这阵子,突然像没电的手机,整天瘫在沙发上发呆。邻居们一开始以为是感冒闹腾的,结果一问,才知道,老王得了抑郁症。

很多人听到这第一反应就是一句话:"哎呀,老年人嘛,心宽点,吃点药就好了。"但真相是,老年抑郁不是靠吃几粒药就能翻篇的小打小闹,更不是"熬一熬就过去"的感冒。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为什么单靠药物远远不够,尤其是面对老年抑郁这只"隐形怪兽",光吃艾司西酞普兰是不行的,还得搭配点"小动作",才能让康复速度蹭蹭蹭往上冲。

说起老年抑郁,很多人脑子里浮现的画面都是"整天唉声叹气",但其实真正的老年抑郁,很多时候根本不像电视剧演的那样哭哭啼啼,更多的是不爱说话,身体各种小毛病频发,一日三餐像嚼蜡,活着就像没了拉链的裤子,提不起劲。

根据《中国老年健康报告》,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大约有15%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而真正接受规范治疗的,连一半都不到。更扎心的是,很多老人自己都不知道这叫病,以为"老了嘛,哪能还跟年轻人一样高兴"。一句"人老心灰"就把病给藏了,藏着藏着,就出大事了。

这里得敲黑板了,不及时干预的老年抑郁,不仅仅是心情不好这么简单,它还会引发严重的身体疾病,比如心血管病、糖尿病,甚至直接增加死亡率。美国一项大型研究显示,老年抑郁患者的死亡风险比一般同龄人高出近1.5倍。说白了,这病不光偷走了笑容,还可能偷走命。

那是不是吃了艾司西酞普兰就万事大吉了?别急,咱得拨开药盒子,看看里面的门道。

艾司西酞普兰,作为一款常用的抗抑郁药,口碑确实不错。它的厉害之处在于,能温柔地调节大脑里的"快乐信使"——血清素,让心情慢慢回暖。但这里有个小秘密,单靠药物,恢复速度往往像老牛拉破车,慢得让人捶胸顿足。尤其是老年人,代谢慢、药物反应弱,指望吃药扭转乾坤,基本等于指望过年吃饺子能瘦十斤,想得美。

精神科医生们的临床经验告诉我们,药物只是治疗的一半,另一半,得靠生活方式的"神助攻"。打个比方,艾司西酞普兰是发动机,但没有油门和方向盘,车也开不动。那油门和方向盘是啥?就是心理干预、运动锻炼、社交活动,还有一点点小小的生活调味料。

先说运动。别小看了每天遛弯那几步,国外有研究发现,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步走、太极拳,每周累计150分钟,可以让老年抑郁症状改善40%以上。有时候一双跑鞋的力量,比一瓶药水还要管用。运动能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这玩意儿号称天然的"快乐激素",让人心情舒畅,整个人都轻飘飘地像春天的柳絮。

再说心理干预。很多老人嘴上说"我没事",心里却积压了一仓库的委屈和孤独。这个时候,专业的心理疏导就像是给心灵做个大扫除。认知行为疗法最常用,简单地说,就是教老人们"换个脑子想问题",比如不再一味地盯着失去的东西,而是学会看到还有的美好。这种训练,能显著提高艾司西酞普兰的治疗效果,让康复速度翻倍不止

社交活动也是个治疗神器。孤独是老年抑郁最大的温床。邻里之间的串门,广场舞的招呼,哪怕是去菜市场跟卖菜大妈砍价,都是生活的小确幸。研究表明,有良好社交支持的老人,抑郁症状发生率比孤独老人低近三分之一。所以别小瞧了那一场场看似无聊的唠嗑,里面藏着救命的力量。

当然生活调味料也得讲究。比如合理的膳食,多吃富含欧米伽三脂肪酸的食物,比如鲑鱼、核桃;还有多晒太阳,让身体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这些都是"快乐的催化剂"。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中,抑郁症的发病率高达两倍。所以别总宅在家里,哪怕坐小区门口晒晒太阳,也是给心情充电。

有些人可能会疑惑,老人吃药会不会上瘾?会不会副作用特别大?这也是个大误区。艾司西酞普兰属于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成瘾性极低,而且相对安全,副作用大多数是胃口小、睡眠轻微紊乱,但随着适应,一般都能缓解。真正的危险,是因为害怕副作用而擅自停药,导致病情反弹,那才叫火上浇油。

还有人担心,"吃了药就得吃一辈子?"其实大可不必。大部分老年抑郁患者在规范治疗六到十二个月后,症状可以明显缓解甚至恢复。关键在于,别中途自己作主停药,就像种树一样,根没扎稳就拔掉,最后一地烂根。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如果家里的老人已经开始吃艾司西酞普兰了,怎么帮他们更好地配合治疗呢?这里有个小妙招,叫"三陪模式"。陪运动,陪聊天,陪晒太阳。简单三步,胜过千言万语。很多时候,老人不需要大道理,只需要有人在身边,一起慢慢走,一起笑,一起晒着太阳,说着不着边际的话题,自然就把黑暗赶跑了。

当然每位老人的情况不同,治疗方案也得因人而异。有些老人抑郁背后藏着慢性疼痛、丧偶打击,或者儿女远走高飞的孤独感,这些都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和辅导方式。一刀切的治疗,往往只治了表,没治到根

讲到这,或许你已经发现,老年抑郁症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无知和忽视。吃药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给老人一个温暖的环境,让他们在爱与陪伴中,慢慢找回对生活的热情。人这一生,最怕的不是病痛,而是孤独。

所以如果你家有老人正在经历情绪低落,不要只盯着药盒子看,不要只说"吃药就好",不妨多陪陪他们走走,多拉他们晒晒太阳,多鼓励他们动一动。艾司西酞普兰+温暖陪伴=康复提速器,这才是破解老年抑郁的真正密码。

有人说老年是一场没有归期的旅行,那么,就让这场旅行,在阳光、笑声和陪伴中,慢慢延伸吧。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健康报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年版

2. 《老年抑郁症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2021年版

3. 《抗抑郁药物疗效与运动干预联合治疗临床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0年第34卷

4. 《老年人社交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年第39卷

5. 《维生素D水平与抑郁症关系的系统回顾与荟萃分析》,中华精神科杂志,2021年第54卷

来源:小医说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