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上海车展的喧嚣中,有一款车型深深吸引了我的目光,它就是马自达EZ-60。这款合资新能源车不仅在外观设计上展现了高超的空气动力学理念,更在细节处理和工艺水平上令人赞叹不已。驻足细赏,我不禁感慨:合资新能源车已悄然进化至如此高度。
在上海车展的喧嚣中,有一款车型深深吸引了我的目光,它就是马自达EZ-60。这款合资新能源车不仅在外观设计上展现了高超的空气动力学理念,更在细节处理和工艺水平上令人赞叹不已。驻足细赏,我不禁感慨:合资新能源车已悄然进化至如此高度。
马自达EZ-60并非孤例,丰田、本田、日产、大众、通用等车企也纷纷亮出了自己的新能源底牌,自信满满地展示着最新的技术和车型。这些合资品牌的展品所带来的惊喜,甚至超越了众多中国品牌,让人眼前一亮。
从车展现场的氛围来看,观众对合资新能源车的态度明显转暖。曾经被质疑、被看衰的合资新能源,如今似乎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节奏。这一变化,从丰田展台的变迁中便可见一斑。
去年,丰田展台虽大,但观众稀少,展出的大多为燃油车。而今年,虽然展台面积有所缩减,却热闹非凡。C位上摆放的是丰田针对中国市场研发的最新纯电轿车——铂智7。这款车长超5米1、搭载华为鸿蒙座舱、配备激光雷达、支持800V平台的大型纯电轿车,无疑成为了车展的焦点。媒体日当天,这里更是被前来实拍的记者围得水泄不通。
丰田铂智3X的上市就曾引起市场高度关注,而此次铂智7的亮相,更是彰显了丰田在新能源领域的加速转型。与此同时,丰田bZ5以及雷克萨斯新一代ES的展出,也进一步证明了丰田在新能源市场的布局和思考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大众的表现同样令人意外。车展上,大众一口气推出了三款概念新车,其中话题性最高的当属ID.ERA——一款增程大型SUV。要知道,大众曾公开质疑增程系统的市场价值,认为其是过渡技术。然而如今,大众不仅大步踏入增程领域,而且做得十分认真。ID.ERA的纯电续航超350km,综合续航超1000km,直接对标理想L9和问界M9。
ID.ERA的推出,标志着大众对待新能源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他们不再执迷于纯电,不再受限于单一技术路线,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种转变,对于一个产销达千万级的跨国集团来说,无疑是一次重要的转折。
除了新产品,合资车企在技术上的惊喜同样令人瞩目。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主动地拥抱本土新能源技术,但与中国车企争相比拼“含华量”不同,合资车企并不迷信于单一技术供应商。他们更倾向于以更开放、更高效的方式与本土产业链进行融合。
例如,在高阶驾驶辅助功能上,本田、大众、别克等车企纷纷与Momenta合作。Momenta的算法和硬件具有较强的适配性,能同时支持多种芯片方案。对于已拥有自研技术体系能力的合资车企来说,Momenta能让它们在原有技术框架上进行有选择性的功能补强。
在智能座舱方面,合资车企也展现出了开放的态度。丰田铂智7搭载了鸿蒙座舱系统,成为其一大宣传卖点。但宝马等车企则选择了自研与合作并重的道路。他们不仅与鸿蒙生态合作,还自研了“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舱”,融合了多项创新技术。
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的转型过程中,越来越注重中国团队的作用。丰田在中国推出了RCE区域总工程师制度,赋予年轻工程师更大的权限,让他们负责产品的全流程开发。别克则推出了中方主导的高端新能源品牌“至境”,旗下车型均基于上汽通用首个本土研发的新能源整车架构打造。
尽管合资车企在车展上展现出了反击的姿态,但市场响应速度仍是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车展上亮相的新车或新技术,相当一部分尚未正式落地,有的还要等到2026年才正式登陆市场。不过,至少从这次车展的表现来看,合资车企已经找到了新的方向,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推进转型。
来源:ITBear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