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组织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网上推荐评议活动,经过群众推荐、集中展示评议等环节,确定10位优秀医务人员为2025年3月月度人物。现发布如下:
近日,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组织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网上推荐评议活动,经过群众推荐、集中展示评议等环节,确定10位优秀医务人员为2025年3月月度人物。现发布如下:
2025年3月月度人物名单
王 昕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王启鸣
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
牛 波
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二科主任医师
刘贵平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巨城镇卫生院主治医师
胡 北
广东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
钟 平
江西省黎川县德胜中心卫生院副主任中医师
郭声敏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护师
黄建斌
福建省宁德市闽东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
梁永江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鲸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
喻永祥
浙江省皮肤病医院(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防治科、上柏住院部主治医师
不负重托 守护“一老一小”
“日复一日守护着孩子们的健康,看着他们长大,这就是医者最大的幸福。”在多年的行医生涯中,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二科主任医师牛波经历过许多难忘时刻。一次下班时,她突然听到一位母亲大声呼救。来不及换上白大褂,她立即冲向病床。原来是一个百日咳患儿因痉咳后吐奶窒息,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孩子面色青紫,口鼻满是呕吐物。牛波毫不犹豫地清理孩子的呼吸道,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由于抢救及时,孩子很快脱离危险,这时牛波才注意到自己满嘴的奶腥味……
数次救助患儿的经历让牛波深感科普之重要,因此,她利用业余时间,积极撰写科普知识、录制科普视频,通过多种渠道传播儿童健康知识,还走进校园为老师们讲解儿童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健康科普必须做在前面,要让普通家长都了解,这样才能让孩子少生病、不生病。”牛波说。
多年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护师郭声敏积极参与老年人的康复护理工作,带领团队深入社区,为慢病患者提供上门服务,带去专业照护与温暖关怀。她说:“护理,是医学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
“十分感谢郭护士,是她的坚持与付出,让我重新找回了尊严与希望。”一名截瘫患者身上出现多处严重压力性损伤。得知这一情况后,郭声敏带领团队坚持153天为他上门换药,帮助患者创面修复,也温暖了患者的心灵。
不仅如此,郭声敏借助四川省老年护理工作室和云平台,为区域内老年患者提供延续护理服务,累计服务约两千人次,显著提高了居家照护水平。同时,她还致力于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带领团队开展护理教学与指导,培养一大批护理能力强的专科护士,为护理水平提升注入动力。
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王启鸣,深耕肿瘤医学二十余年,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以精湛医术和人文关怀守护生命之光。2013年,他接诊了一名年仅10岁、罹患罕见黏液表皮样肺癌的患儿。面对医学难题,他潜心研究前沿方案,制定治疗策略,助力患儿病情好转并成功手术,为幼小生命重燃希望。
王启鸣不仅是临床一线的“战斗者”,更是科研领域的“开拓者”。他牵头成立河南省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长期致力于难治性肺癌分子机制的研究。面对一位101岁高龄、肿瘤已长至拳头大小的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他无惧高龄与基础病叠加风险,科学设计个性化方案,使患者肿瘤显著缩小、症状缓解。从稚龄孩童到期颐老者,他以责任跨越年龄鸿沟,用技术突破生命难关,在抗癌战场上书写着“生命至上”的医者答卷。
扎根基层 打通“最后一公里”
山西省平定县巨城镇西小麻村走出这样一位医者:清晨踏着露珠出诊,深夜伴着月光归家,只要乡亲们需要,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患者家中。这位中医世家的传人,自18岁背上父亲传下的药箱,用四十多个春秋守护着基层百姓的健康,他就是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巨城镇卫生院主治医师刘贵平。
对待经济条件较为困难的患者,刘贵平总是倾力相助。最让乡亲们动容的,是他为孤寡老人特制“拇指饺”的温情。当发现孤寡老人因病吃不下饭,他便让妻子包了方便咀嚼的小个水饺,煮熟了,热腾腾地送到老人病床前。
2007年接任卫生院负责人后,刘贵平和团队积极改善医疗条件,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主动争取大医院的支持,壮大卫生院的技术实力。如今,焕然一新的卫生院不仅能开展一般疾病的常规治疗,还能开展七十余项手术。
“身为一名基层医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辖区的群众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那就是最高兴、最有成就感的事了。”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鲸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梁永江长期扎根基层,深知居民的健康需求。他经常带领团队走进小区开展“解读+义诊”服务,既讲解健康政策知识,又针对性提供义务诊疗。这种贴心的服务模式深受群众欢迎,“你们的服务真是到家了”成为社区居民对他工作的真诚评价。
为满足不同人群需求,2023年梁永江带领团队创建省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增热敏灸、脐灸、埋线、中药封包等多种中医诊疗项目。2024年科室规模扩大后,创新开设“体重管理门诊”,通过中医治未病理念,结合个性化饮食运动方案,帮助居民实现科学减重。
江西省黎川县德胜中心卫生院副主任中医师钟平,从医三十多年来以院为家,守护着村民们的健康。
一个寒冷的冬天,钟平接到一个电话——家住深山坳里的古稀老人病危。那天北风呼啸,天空飘着鹅毛大雪,钟平毫不犹豫背上药箱,跨上自行车急忙赶路。积雪在崎岖的山路上形成冰面,在驶过一片洼地时,轮胎突然一滑,钟平连人带车重重摔倒在地,擦伤的左手鲜血直流,他仅进行了简单处理,又继续赶路。得益于及时诊治,老人被钟平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
钟平将针灸推拿与中药汤剂相结合,治疗基层常见病。2018年参与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时,他绘制出《德胜道地药材集册》。钟平曾多次收到上级医院甚至外省医院抛来的“橄榄枝”,但都被他婉拒了:“城里大医院不缺我一个,但这里却非常需要,我只想在山区当一名好医生。”
革新技术 编织“生命赛道”
急诊室里,每一秒都关乎生死。投身急危重症抢救工作近二十年,广东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胡北始终保持着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只要急救电话打来,他放下碗筷就往科室跑,立即投入抢救中。
急诊病人病情变化快,医生的快速反应和准确判断至关重要,因此,胡北和团队不断精进院前急救、急诊抢救和重症监护等全方位能力。重症患者诊疗往往需要实施精准的“滴定式”治疗。曾有一位高血糖昏迷患者,胡北和同事快速施救并严密监测,根据指标精准调控,采用“超常规”补液,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
胡北在急诊科设立了“急诊先锋志愿岗”,利用休息时间开展志愿者活动,切实为患者提供便利,如今,身着黄马甲的志愿者已成为医院急诊科的一道独特风景。
2020年深秋,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诊室里传来低声啜泣。34岁的孙女士因卵巢功能衰退,历经三次试管婴儿失败,情绪备受打击。主任医师王昕悉心安抚孙女士的情绪,并为其量身定制了中医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反复,多次想要放弃,王昕总会第一时间给予鼓励。最终,这位患者以自然分娩方式迎来了一个健康的宝宝。
在妇产科工作近四十年,王昕每天都会遇到许多为生育问题焦虑的患者。看着患者眼中的期盼,她和团队共同努力,在中医院引入辅助生殖技术。她深耕中医典籍精髓,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融合现代生殖医学技术,创新中药、针灸、心理疏导等综合疗法,将传统中医助孕智慧与现代辅助生殖技术有机融合,以专业与温情为患者带来希望。
“看到村里的这些休养员,我不能掉头就走!”面对为何坚守山坳的询问,浙江省皮肤病医院防治科、上柏住院部主治医师喻永祥的回答质朴而坚定。二十载春秋流转,从青丝到白发,喻永祥为麻风病休养员们编织着温暖的家。
在日常工作中,喻永祥始终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他坚持不懈学习专业知识,尤其是麻风病相关诊疗技术。每天上班第一件事便是开展查房,遇到疑难病例他就组织会诊讨论,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确保医疗质量。他带领团队创新临床护理路径,有效降低了麻风病溃疡的危害,并研究解决药物依赖、营养不均衡及轮椅使用等问题,为浙江省麻风病防治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福建省宁德市闽东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黄建斌在两次跨越山海的援非医疗任务中,凭借精湛技术完成近三千台手术。2008年,黄建斌从福建医科大学毕业后返乡,扎根福建省宁德市闽东医院。2018年他积极响应号召,作为第15批中国(福建)援博茨瓦纳医疗队员远赴非洲。在一次救治中,面对出生仅3天需截肢的早产儿,他创新采用保留自主呼吸的复合麻醉术式,在无重症监护室、备血不足的困境下,凭借精湛技术配合完成手术。术后婴儿响亮的啼哭声,见证了这位中国麻醉医师在非洲大地上的专业担当。
黄建斌始终践行“鱼渔相授”理念,2021年再次援非时,他敏锐发现当地麻醉技术短板,将可视喉镜操作技术倾囊相授,填补技术空白,为脑积水、气管畸形等当地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开辟了新路径。既用仁心守护生命,又以技术架起友谊桥梁,黄建斌在非洲大地上书写着中国医者的无疆大爱。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