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加坡近期持续高温潮湿,为传播骨痛热的伊蚊提供了绝佳繁殖环境。骨痛热疫情迅速升温,病例激增,防控形势严峻。
新加坡近期持续高温潮湿,为传播骨痛热的伊蚊提供了绝佳繁殖环境。骨痛热疫情迅速升温,病例激增,防控形势严峻。
根据新加坡环境局(NEA)最新数据,2025年前16周,新加坡累计报告1495起骨痛热病例,仅4月24日当周新增93例。后港、宏茂桥、兀兰等12个地区因伊蚊活跃被列为高风险区。骨痛热病毒2型(DENV-2)自2023年9月以来持续主导疫情,而本地居民对四种血清型免疫力较低,疫情或进一步恶化。
骨痛热并非普通感冒,约5%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肾脏、肝脏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典型症状包括:
一位66岁老人因骨痛热街头昏倒,幸及时送医脱险,凸显疾病的凶险性。
科学灭蚊,阻断骨痛热传播为遏制疫情,新加坡环境局采取多项创新措施:
绝育雄蚊计划:释放绝育雄蚊,使雌蚊产卵无法孵化,减少蚊虫数量。重力诱捕器:捕捉寻找产卵地的雌蚊,中断伊蚊生命周期。居民也需行动起来,落实以下防蚊措施:
清理积水:检查花盆、容器等,哪怕硬币大小的水洼也可能滋生蚊虫。物理防护:安装纱窗、使用蚊帐或电蚊拍。减少暴露:避免黎明和傍晚外出,外出穿长袖长裤。驱蚊产品:使用有效驱蚊液或蚊香。高危人群警惕,预防胜于治疗孕妇、老人及慢性病患者需格外小心。若出现以下症状,务必立即就医:
新加坡环境局官网定期更新骨痛热高风险区信息,建议居民关注,及时防护。来源:新加坡眼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