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L系列智能焕新版5月8日上市,AI跃进打破新势力技术天花板?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9 21:42 2

摘要:那时候每个进店的人都要摸摸后排显示屏,试试座椅按摩,再感叹一句“这车真懂家庭用户”。

以前说起理想汽车,人们总先想到“冰箱彩电大沙发”。

那时候每个进店的人都要摸摸后排显示屏,试试座椅按摩,再感叹一句“这车真懂家庭用户”。

可到了2025年5月,情况突然变了。

理想展厅里的销售话术集体转向“Thor芯片”“VLA大模型”,挂在墙上的参数表密密麻麻写着“毫秒级决策”“全场景理解”。

更耐人寻味的是,L6焕新版售价纹丝不动——24.98万的价格,配上比现款小30%的激光雷达。

很多人都在问:不降价只堆智能,这招还灵吗?

先看一组数据。

今年一季度理想汽车毛利率跌至20.1%,比去年巅峰期缩水近5个百分点;

L系列车型平均成交周期从7天拉长到21天,库存深度达到1.8个月;

更关键的是,蔚来ES6在4月卖出11200台,比理想L7多出2300台。

这种情况下,理想突然把宝押在AI Talk上,更像是被逼出来的转型。

关于VLA司机大模型,官方解释是“能看懂红绿灯倒计时,预判加塞车辆意图”。

但隔壁小鹏早就把XNGP开到胡同里,华为ADS 3.0甚至能识别路边摊贩的手势。

理想现在才说“要教AI当好司机”,难免让人想起手机圈的故事——当年锤子科技大谈情怀时,华为已经把徕卡镜头塞进手机了。

硬件升级倒是实打实的。

AD Max车型换上单颗Thor-U芯片,算力从508TOPS暴涨到2000TOPS;

AD Pro版本增配激光雷达,地平线J6M芯片的感知帧率提升80%;

可问题在于,现款L9车主还在抱怨NOA变道逻辑保守,高速上遇到施工桩桶总要急刹。

这时候推“更聪明的AI”,倒像是厨师锅里的菜还没炒熟,先给客人端了盘更贵的调料。

有个细节很值得玩味。

L6焕新版CLTC纯电续航保持在212km,和半年前一模一样;

而问界M7增程版已经把纯电续航拉到240km,馈电油耗还低0.3L/100km。

当竞争对手在补短板,理想却执着于拉长板——这到底是自信,还是焦虑?

再看智能驾驶分层策略。

AD Max支持全场景NOA,AD Pro只给高速NOA——这和两年前蔚来搞的NAD与NOP+有什么区别?

更别说特斯拉FSD入华风声越来越紧,极越01已经用上百度Apollo的厘米级高精地图。

在这个连五菱缤果都标配L2驾驶辅助的市场,理想的“技术秀”更像是在给老车主画饼。

不过必须承认,理想这次硬件下放够狠。

AD Pro车型装上激光雷达后,AEB刹停速度从60km/h提到85km/h;

夜间识别行人距离延长12米,雨天误报率降低40%;

这些数据放在25万价位确实能打,但隔壁智己LS6的激光雷达版,终端价已经杀到23万。

还有个现象很有意思。

理想L9焕新版维持45.98万起售价,却把双Orin-X换成单Thor-U;

官方说这是“用更先进芯片降低成本”,可消费者看到的是“四颗雷达变三颗,价格一分不让”。

这种“技术升级”,到底是为了用户,还是为了财报?

说到底,理想的困境和当年的BBA很像。

当特斯拉用软件定义汽车,蔚来靠服务建立壁垒,理想却还在硬件堆砌的路上狂奔。

李想说的“硅基家人”或许很美好,但眼下消费者更关心“夏天开NOA会不会中暑”“更新车机要不要加钱”。

毕竟在这个小米SU7都能教用户编程的时代,光靠参数表,真的不够用了。

最后看一组对比。

蔚来ET7搭载4颗Orin-X,总算力1016TOPS;

理想L9焕新版单颗Thor-U算力2000TOPS;

可前者能实现领航换电、跨层泊车,后者连商场停车场都要手动接管。

算力翻倍体验打折,这种“技术跃进”,多少有点黑色幽默。

或许理想的真正挑战不在技术,而在态度。

当李斌蹲在换电站给用户递咖啡,李想却在AI Talk大谈“人类与机器的共生”;

当余承东直播开问界M9穿越市区,理想高管还在PPT上画着“三阶段路线图”。

在这个务实到残酷的中国车市,情怀牌能打多久,真的要画个问号了。

说到底,没人怀疑理想的技术实力。

从三联屏到5C超充,从城市NOA到Mind GPT,他们确实总能带来惊喜。

但看看4月新势力上险量榜单,问界比理想多卖4000台,极氪同比增速是理想的2.3倍。

这种时候还沉迷“AI畅想”,难免让人想起手机界的名言——

“你只管认真堆料,剩下的交给友商。”

来源:老梁品车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