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黔东南州群山环抱间,一场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文明建设实践正在黎平县尚重镇蓬勃开展。近年来,该镇创新构建文明载体、文明队伍、文明活动“三驾马车”协同发力的工作机制,走出一条有苗侗特色的乡风文明建设新路径。
黔东南州群山环抱间,一场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文明建设实践正在黎平县尚重镇蓬勃开展。近年来,该镇创新构建文明载体、文明队伍、文明活动“三驾马车”协同发力的工作机制,走出一条有苗侗特色的乡风文明建设新路径。
走进绍洞村便民服务中心,村民在等待办事间隙翻阅农技书籍的场景成为新常态。
“这是我们创新推出‘候事阅读’模式。”绍洞村党支部书记吴朝安说,书屋有种植养殖、电商运营等2000余册实用书籍可供借阅,农家书屋与便民服务区有机融合,让乡亲们办事、学习两不误。
绍洞村致富带头人杨秀灿是农家书屋的“常客”。
“以前种姜全凭经验,现在遇到难题可以来看书、查资料,去年我家的生姜亩产提高了20%。”
绍洞村农家书屋。
“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看图书、查资料的习惯,既提升村级服务能力,又让群众学到文化知识,一举两得。”尚重镇组织委员蒙瀚宇介绍,这种“办事 学习”的创新服务模式,让全镇20个农家书屋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知识传播“无时差”。
如何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常态化、多元化?在尚重镇,时常会看到一支支特色文化队伍在村寨穿行,将文明新风送进千家万户。
“快板一打响连天,父老乡亲听我言;高价彩礼咱不要,金钱难买好姻缘……”务弄村党员宣讲队自创的“快板移风易俗歌”在抖音平台点击量超50万次,20名“文化队长”组建的宣讲团结合实际开发“侗语普法”“苗歌传理”等特色课程。
尚重镇文明宣讲队在务弄村开展精神文明宣讲。
从一支队伍到一方文明,尚重镇凝聚合力,选派“文化队长”,用好“院坝会”“火塘夜话”等形式,引导村民主动参与文明建设。2025年以来,全镇累计开展宣讲活动42场,成功推动13个村修订村规民约,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风尚蔚然成风。
在此基础上,尚重镇深耕民族文化沃土,打造“盖宝超级星期六”特色文化品牌。
4月19日,时逢周末,盖宝侗寨篮球联赛、侗族大歌展演、非遗手作体验等30余项活动轮番上演,既保留“琵琶歌传唱”“芦笙舞比拼”等传统韵味,又融入“直播带货擂台”“农事技能大赛”等时代元素。
“盖宝超级星期六”活动现场。
归德村村民杨婢衣十分高兴:“现在村里月月有活动,周周有演出,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自2024年8月“盖宝超级星期六”特色文化品牌实施以来,已累计吸引15万人次参与,带动周边民宿、餐饮增收150余万元,实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良性循环。
文明创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不仅擦亮了侗乡文化名片,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通过系统推进文明载体、文明队伍、文明活动建设,尚重镇培育出省级文明村寨3个、州级文明家庭28户,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文化活力竞相迸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华姝
编辑 晏惠轩
二审 孙蕙
三审 张齐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