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中关村学院迎900名师生赴平谷学农实践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9 22:19 2

摘要:4月28日-30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二年级900余名师生齐聚平谷区农业中关村学院劳动教育基地,举行“春耕践学,劳育芳华”学农实践活动。北京师大附中900余名师生被分为4组,轮换玉米、中草药、蔬菜、大桃4大主题农事基地,体验学农技、干农活、知农科、做农餐等

第3412期

全文字数:1769 阅读时间:6分钟

春耕践学促成长

劳育芳华谱新章

农业中关村学院

4月28日-30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二年级900余名师生齐聚平谷区农业中关村学院劳动教育基地,举行“春耕践学,劳育芳华”学农实践活动。北京师大附中900余名师生被分为4组,轮换玉米、中草药、蔬菜、大桃4大主题农事基地,体验学农技、干农活、知农科、做农餐等16门特色课程。

为全方位承接好本次活动,农业中关村学院坚持“以农为本”,在课程设计上聚焦“农耕”“农技”“农科”“农餐”等农业专题实践;坚持“思政为准”,植入“拉红歌”“观红影”等爱国主义教育环节,采用部队化“整理内务”教学,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学农劳动教育项目。

做深做实课程体系建设

立足“农耕”,全面开发玉米、红薯等粮食,黄瓜、西红柿等蔬菜,野菊花、艾草等中草药,苹果、大桃等水果的全系列农耕种植课程;着眼“农技”,全面开展玉米脱粒、研磨等粮食加工,独轮车、喷雾器等设备操作,铁锹、锄头等工具使用,疏花、疏果等农作物管理的全系列农技教培指导;展望“农科”,全面开拓现代化仓储、物流,智慧蛋、肉鸡选育,数字化果园、田园管理,无人机耕种、灭虫等全系列农业科技观摩研究指导;聚焦“农餐”,开创既有干净锃亮的校园餐盘,又有泥浇陶塑的农家土碗,既有田间地头的天然农食,又有精致美味的饕餮自助,更有寓教于食的非遗美食,将用餐与“农”深度绑定,与“劳”高度结合。

协同联动做好服务保障

在功能性服务方面。农业中关村学院与区教委、团区委的紧密配合,组建专项带班团队,即每个班级配备1名班教师、1名安全员,每小组配备1名校医、1名联络员,全力开展岗前培训、活动前全流程串联预演等筹备工作,全面细化学生学农实践过程管理。同时联合各乡镇共同组建以农学院教授、农技指导员、村播达人、农企主理人为核心的多元化师资团队,同时配以专职员工、网格员、志愿者等多元化服务保障团队,推进整个学农实践活动更接地气、更加有趣。此外,在区机关服务中心的配合保障下,市场监管局的检查指导下,实现对学生餐食从加工到运输、从用餐到餐后的全流程保障。

在内容性服务方面。学院以军绿色的被褥营造专业化的军旅住宿场景,邀请党校副高级教授为学生们讲述生动的党史故事;协调区文旅局安排传统电影设备,播放红色教育题材的露天电影;开展内务整理方面的分组专项指导,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提高自主生活能力。

▲900余名学生合唱《军民大生产》

在基础设施保障方面。在完善基地建设过程中制定了《劳动教育基地(点位)接待指导规范》《劳动教育基地(点位)建设规划建设情况自查表》《劳动教育基地(点位)功能分区指导说明》《基地教学内容模块规范性指引(农技学习、农耕实践、农食制作)》等规范性指导文件,结合活动已推进北台头鲜食玉米博士农场、东樊各庄中草药基地、刘家店生态桥国桃基地、马坊镇蔬菜物流基地4大学农劳动实践基地标准化、体系化建设。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站在全市角度进行思考谋划,锚定打造同时满足3000人住宿的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教育场地,在全区范围内充分调研摸排,会同区教委初步确定了华夏管理学院作为主要承载地,打造为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劳动教育基地。经过区属建设单位为期1个月的高效改造,现已具备承载千人级住宿、餐饮及会议功能。

持续深耕做强学农劳动教育品牌

在活动的开营仪式上,校地双方领导对学生们寄予“学农兴农,劳耕结合,行字当头”的殷切希望,并联合启动“农耕行”品牌活动。该活动以“农”为根基,学农兴农;以“耕”为形式,耕读劳作;以“行”为载体,知行合一。在内容方面将围绕全年四季、十二月场景,以“最美人间四月天”“七月蜜桃淬匠心”“腊月桃符映新春”等为特色主题,将四季时令、万物生长与平谷区特色作物、非遗文化、传统民俗进行深度融合,培育平谷特色“农耕美学”,助力发展农业研学产业链,打造特色品牌,做好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大文章。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