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旨在扶持和推动文旅跨界融合、打造“微短剧+文旅”新模式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计划,已经先后推出了六批推荐剧目。前五批推荐片目先后共114部,其中《恋恋小时光》《三星堆:未来启示录》以及央视频的《心栖梦归处》和《美猴王》等作品都很有代表性。
自2024年1月10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以来,文旅微短剧就不断凭借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推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比如以绍兴为背景的《穿越千年,寻路古城》,就借绍兴地铁1号线串联历史文化,播出后半月全网阅读量超1500万,点赞超8万,地铁客流量明显攀升。
《我的归途有风》更是凭借乐山美食引爆当地旅游业。去年五一期间,乐山43家A级景区接待游客超200万,同比增长45.5%。
旨在扶持和推动文旅跨界融合、打造“微短剧+文旅”新模式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计划,已经先后推出了六批推荐剧目。前五批推荐片目先后共114部,其中《恋恋小时光》《三星堆:未来启示录》以及央视频的《心栖梦归处》和《美猴王》等作品都很有代表性。
第六批推荐作品于今年3月27日发布,共计79部,数量直逼前五批总和,可见官方对文旅微短剧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市场上的优质作品也越来越多,正在不断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
与旅游景点及标志性特色紧密结合
2025年的文旅微短剧作品,不再仅仅满足于在各地方取景和展示泛化的地域标签,而是进一步聚焦于具像化的旅游景点及地方标志性特色,以点对点的形式,更加精准地拉动区域旅游发展。
这种聚焦式的旅游拉动效应,在2024下半年就已经有了明显展现。比如,在微短剧《咸亨印象》的宣传带动下,去年国庆期间绍兴咸亨酒店首日营收额破百万,进店人次过万。同时,绍兴越城区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69.8万人次,同比增长9.58%。
而这种点状文旅宣传方式,在今年的文旅微短剧中表现得更加突出。
今年1月上线的《今生簪花,世世漂亮》,就以前世今生的爱情故事,集中宣传了泉州蟳埔村的簪花文化;4月17日上线的《期许之地》,则聚焦在泉州的地标性建筑开元寺,深度挖掘泉州的世遗文化;待播的《人间办事处》则进一步将泉州这座寺庙众多、号称“半城烟火半城仙”和“神明办事处”的独特宗教文化与城市风貌展现了出来。
比起简单以城市区域作背景,这种细化到景区和旅游特色的呈现方式,不再只是浮光掠影,而是仿佛带剧情的旅游攻略,更有针对性地推动地方旅游业乃至具体景区的发展。
3月31日上线的央视频文旅微短剧《梦笔不能停》,也是这类作品的代表。这部剧聚焦于黄山风景区、花山谜窟等多个黄山市内景点,以实地拍摄的形式和唯美的镜头语言,展现了黄山云雾缭绕的壮观景色以及徽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待播文旅微短剧中,这类作品也有不少。比如聚焦绍兴黄酒文化的《客官请上座》、展现黑龙江野生动物和冰雪文化的《踏雪寻熊》、以山东“黄河入海口”为背景的《冰蓝遇见暖黄》等作品,都通过对地方标志性特色的呈现,为当地旅游景点做了精准宣传。
这种深度、紧密的结合,让“文旅+微短剧”不只是一种噱头,不再虚处着笔、泛泛而谈,而是将文旅微短剧的宣传功能用到了实处,火力也更加集中、高效。
与传统文化深度、多元融合
自2023年的《逃出大英博物馆》让文旅微短剧呈现破圈之势后,非遗和传统文化就成为了这类作品的核心要素之一。而这类元素在2025年的文旅微短剧中,进一步升级。
一方面,作为传统文化集中载体的博物馆,在今年文旅微短剧中的含量进一步增加。由广东省广播电视局选送、讲述博物馆文物修复的《恋恋博物馆》,以及香港旅游局出品、讲述博物馆策展人故事的《明日之约》,甚至直接聚焦博物馆人的喜怒哀乐,让文物保护与传承越来越具像化,让观众直观感受博物馆的文化魅力。
另一方面,文旅微短剧涉及的传统文化种类和讲述方式都更加多元,不仅有《大夫请出招》《岁岁知我意》这样讲述中医和戏曲等主流元素的作品,还有不少作品触及到了各种细分类型。
比如南京艺术学院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成功入选“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第六批推荐剧目的《傲娇村长来自斯坦福》,就将陶艺、银壶技艺与海归学子返乡参与乡村振兴的故事主线深度绑定;
聚焦安徽祁县红茶文化的《念念有茗》,则以爱情故事为载体,通过斗茶的情节,详细展示了萎凋、揉捻、发酵、烘干、分筛等“群芳醉”红茶制作工序,让茶文化在观众面前鲜活起来;
而古装微短剧《金箔奇缘》,则更是将南京传统金箔锻造技术与复仇、爱情等元素巧妙融合。在这部剧中,金箔技术是推动男女主感情及故事发展的关键,而不只是背景板和点缀。
这种嵌入式的呈现方式,让文旅微短剧不只是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而是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突出地方特色,以更加多样化的方式推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目标。
表现方式更具网感,AI技术加持
近期的文旅微短剧,不仅在文旅方面更加用心,为了符合目标受众的观剧喜好,在表现方式上也越来越有网感,“短剧感”十足,同时还大规模融入了AI等先进技术。
比如展现四川地域特色的《家里家外》,就以重组家庭的爽剧套路大受欢迎,在Data Eye等微短剧榜单上持续霸榜。
在AI技术的运用上,2024年央视频出品、入选“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第四批推荐剧目的AI微短剧《美猴王》,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先驱者。
而在今年第六批推荐剧目中的作品中,比起全流程AI微短剧,真人拍摄与AI等先进技术融合的方式更为普遍。
比如,以“屋脊兽重华”为主角的文旅微短剧《宋朝来的小贵人》,就依靠AI技术呈现了宏大战争场面,并将宋徽宗赵佶所画的《瑞鹤图》为开篇画面,以穿越和奇幻等网感元素为载体,唯美地展现了宋文化的独特魅力;
以重庆望乡台瀑布为背景的《屠龙》,走的则是男频微短剧的爽感路线,吸引了大量男性观众;待播出的《豫章旧梦》融入了XR技术,通过主角穿越回唐朝的方式,讲述了滕王阁景区的前世今生。
除了网感元素和技术上的突破,今年的文旅微短剧在故事上也是脑洞大开。比如讲述X星球王子阻止飞船坠落锡林浩特火山群的《火山漫游者》、讲述仙女与神官经历九十九世磨难才修成正果的《爱如天山不化雪》,以及讲述人猫双态奇幻爱情的闽地文旅微短剧《我喜欢的人变成猫是怎样的体验》等作品,可以说是剧情一个比一个高能。
元素、技术和剧情上的不断推陈出新,让文旅微短剧不止于旅游宣传片、风景MV,而是越来越趋近于主流微短剧,在拉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为观众带来更具审美意趣和文化底蕴的视觉享受。
2025年文旅微短剧在各个方面都展现出了新活力。可以预见,文旅微短剧会继续发挥其独特优势,在越来越符合微短剧受众观剧需求的同时,为推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更大贡献。
来源:深度文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