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走吧,下雪了,回家晚点。”电话那头的声音被风雪切割得支离破碎。
“你小心点开车。”张丽握紧电话,窗外的雪花无声地堆叠着白色的孤独。
九年后的某个黄昏,一辆黑色桑塔纳缓缓停在她面前。
车窗缓缓摇下,司机脸上的口罩和帽子遮住了他的面容,只露出一双眼睛,在昏暗的光线下闪烁着陌生而熟悉的光芒...
01
哈尔滨的冬天总是来得突然而猛烈。
2004年12月,一场大雪覆盖了整座城市,松花江结了厚厚的冰,路灯在雪幕中形成一个个朦胧的光晕。天空灰蒙蒙的,仿佛永远不会亮起来。
雪越下越大,轻轻拍打着窗户,像是无数个不眠的灵魂在敲门。
李明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的雪景。他今年三十五岁,在一家国企工作,是个普通的工程师。
他和妻子张丽结婚已经十年,有一个八岁的儿子小海。他们住在哈尔滨郊区的一个小区里,生活平淡而幸福。
那天早上,李明接到单位电话,说有个工程出了问题,需要他去现场看看。
“今天雪这么大,要不明天再去?”张丽递给他一杯热牛奶。
李明摇摇头:“没事,我开车去。”
他穿上厚厚的羽绒服,围上围巾,戴上手套。临出门前,他看了一眼在沙发上看动画片的儿子,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
“爸爸去上班,晚上给你带好吃的回来。”
儿子头也不抬,只是“嗯”了一声。
张丽送他到门口:“路上小心,雪天路滑。”
李明点点头,拿起车钥匙,走出了家门。
那是一辆黑色的桑塔纳轿车,是李明工作三年后买的第一辆车,虽然不是什么豪车,但他很珍惜。
车身上有几处小刮痕,副驾驶手套箱上有一道明显的划痕,是去年小海用玩具不小心划的。
李明发动汽车,雨刷器缓慢地扫着挡风玻璃上的雪花。他摇下车窗,对站在楼下的张丽挥了挥手,然后驶入茫茫雪幕中。
张丽站在原地,看着车尾灯消失在雪中,不知为何,心里突然涌上一阵莫名的不安。
中午时分,张丽给李明打电话,想问他什么时候回来吃饭,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通。
“喂,在哪呢?回来吃饭吗?”张丽一边说话,一边往锅里放菜。
电话那头有些嘈杂,李明的声音断断续续:“现场……问题比较复杂……可能……回不去吃饭了。”
“那你什么时候能回来?”
“不好说,可能要晚点。外面雪越下越大,路上很滑,我会小心开车的,别担心。”
“好,那你饿了记得吃点东西。”
“嗯,挂了,忙着呢。”
电话挂断后,张丽看了看窗外,雪下得更大了,整个城市仿佛被埋在了一个巨大的棉花糖里。
晚上六点,天已经全黑了。张丽做好了饭,小海写完了作业,父亲还没有回来。
“爸爸怎么还不回来?”小海问。
“爸爸工作忙,可能要晚点回来。”张丽看了看表,又给李明打了个电话。
这一次,电话响了很久,无人接听。
七点,八点,九点……李明依然没有回来,他的电话也无人接听。
张丽开始担心起来。她又给李明的同事打电话,对方说李明中午处理完现场的问题就离开了,应该是往家的方向去了。
十点,十一点……李明还是没有回来。
张丽的心跳得厉害,她给李明的所有朋友都打了电话,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小海已经睡了,张丽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的雪,眼泪悄悄地流了下来。
半夜,张丽决定报警。
“您好,我丈夫今天出门后就没回来,电话也打不通。”她的声音因为恐惧而颤抖。
警方询问了李明的基本信息、车辆信息以及最后出现的地点,记录了案件,但告诉张丽,成年人失踪24小时内一般不会立即采取行动,让她再等等,或许李明只是手机没电,在朋友家过夜了。
但张丽知道,李明不是这样的人。如果不回家,他一定会想办法联系她。
第二天,李明依然没有回来。
张丽带着小海,去了李明工作的地方,去了他常去的地方,问了所有认识的人,但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警方开始正式调查,他们查了李明的手机记录,信用卡使用记录,走访了他去过的工地,但一无所获。
他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连同那辆黑色的桑塔纳轿车,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接下来的日子,警方组织了搜索,在可能的路线上寻找李明和他的车,亲友们也四处打听,贴寻人启事,但都没有任何结果。
一周后,一个月后,半年后……李明依然下落不明。
警方的搜索逐渐减少,最后只剩下例行询问。李明的失踪案成了一个悬案,尘封在警局的档案室里。
02
张丽不敢相信李明就这样离开了她和儿子。
她每天都期待着门铃响起,李明站在门外,笑着说:“对不起,我回来晚了。”
但这一天始终没有到来。
生活还得继续。张丽必须坚强起来,为了自己,更为了儿子。
李明失踪后,张丽不得不重新找工作。她本来是家庭主妇,照顾家庭和孩子,现在她必须成为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
她找了一份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工资不高,但足够维持基本生活。小海也懂事了很多,不再像以前那样调皮,放学后总是自己写作业,从不让妈妈操心。
“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刚开始的日子里,小海经常这样问。
张丽只能强忍泪水,微笑着说:“爸爸出差了,过段时间就回来。”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海问这个问题的次数越来越少,最后不再问了。
李明的父母也来哈尔滨帮忙照顾孙子,但他们已经年迈,不能长期在这里生活。几个月后,他们不得不回老家,只能偶尔来看看。
张丽的父母住在外地,也只能提供有限的帮助。
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张丽一个人身上。
有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当小海睡着了,张丽会独自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街灯,任泪水无声地流下。
她不知道李明是死是活,不知道他是遭遇不测,还是主动离开。这种不确定性比任何事情都更让人痛苦。
但白天,她依然会笑着面对世界,坚强地生活。
她把李明的衣服、用品都保留着,定期清洗,仿佛他随时可能回来。她会对着李明的照片说话,告诉他小海的成长,告诉他自己的思念。
“你知道吗,小海上个月数学考了满分,和你一样聪明。”
“你什么时候回来啊,我好想你。”
“我相信你一定会回来的,我会一直等你。”
时间一天天过去,希望一点点变淡,但张丽从未放弃。
三年后,法院宣告李明失踪。
五年后,有人提议宣告李明死亡,这样张丽就可以得到一些保险金和补偿,但张丽拒绝了。
“他还活着,我知道。”张丽固执地说。
七年后,小海已经十五岁了,长得越来越像他的父亲。
“妈妈,你有没有想过,爸爸可能是不想和我们在一起了,所以才离开的?”有一天,小海突然这样问道。
张丽愣住了,随即摇摇头:“不会的,你爸爸很爱我们。他如果想离开,不会连一句话都不说。一定是发生了什么意外。”
小海似乎不太相信,但没有再说什么。
八年后,张丽的幼儿园因为经营不善关门了。她不得不重新找工作。
经朋友介绍,她去一家公司应聘会计。因为她大学学的就是会计专业,虽然毕业后没有从事相关工作,但基础知识还在。
经过努力,她获得了这份工作,工资比在幼儿园高了不少,生活总算有了些起色。
九年过去了,李明失踪的事情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已经淡去,只有张丽和小海,依然在等待着那个可能永远不会回来的人。
2013年12月,哈尔滨又迎来了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
这一天,张丽在公司加班到很晚。当她走出公司大门时,外面的雪已经下得很大,路上的行人稀少,偶尔有几辆车缓慢地驶过。
张丽站在公司门口,看着远处的公交站,犹豫要不要走过去等车。这么大的雪,公交车可能会晚点,而且站台没有遮挡,等车会很冷。
就在这时,一辆黑色的出租车缓缓驶来,停在她面前。
张丽犹豫了一下,决定打车回家。她拉开车门,坐了进去。
“去哪里?”司机问道,声音有些沙哑。
张丽报了自己的小区名称,然后靠在座位上,闭目养神。
车内很暖和,暖气开得很足。窗外的雪花在车灯的照射下,形成一道道白色的光束。
张丽忽然觉得这情景似曾相识,九年前的那个雪夜,李明就是这样驶入茫茫雪幕中,再也没有回来。
她叹了口气,睁开眼睛,看了一眼司机。
司机戴着帽子和口罩,在昏暗的车内灯光下,看不清面容。
车子平稳地行驶在雪中,收音机里播放着一首怀旧的歌曲,是李明最喜欢的一首。
这首歌让张丽想起了很多往事,她和李明相识、相恋、结婚的点点滴滴。
恍惚间,她注意到副驾驶手套箱上有一道划痕。
这道划痕的形状很特别,像是一个歪歪扭扭的“L”形。
张丽的心突然跳得厉害。这道划痕,和李明那辆黑色桑塔纳上的划痕一模一样,是小海用玩具划的。
她的目光开始在车内搜寻,注意到方向盘上的皮套有一处磨损,座位下面塞着一本《工程力学》,后视镜上挂着一个小布偶,是小海小时候的玩具。
张丽的呼吸变得急促,手心开始冒汗。
这不可能是巧合,这些细节太多了,太具体了。
更令她震惊的是,车内挂着一把特殊的折叠小刀,是她送给丈夫的生日礼物。
恐惧与疑惑交织,她发现车门已被锁住。
这时司机突然开口:“好久不见,还认得我吗?”
这声音,像是从九年的时光深处传来,带着岁月的沧桑,却又如此熟悉。
张丽的心跳几乎停止,她盯着后视镜中司机的眼睛,那双眼睛,她朝思暮想了九年。
“你……你是……”张丽的声音颤抖着,几乎说不出话来。
司机慢慢地摘下了口罩和帽子,露出一张消瘦而憔悴的脸。
是李明,那个九年前消失的丈夫。
但他的脸上多了几道皱纹,眼角有了明显的鱼尾纹,头发也花白了不少。最明显的变化是他右侧脸颊上多了一道长长的疤痕,从眉角一直延伸到下巴。
“是我。”李明的声音低沉而沙哑,“我回来了。”
张丽的眼泪瞬间涌出,模糊了视线。她想说什么,但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了,发不出声音。
李明把车停在路边,转过身来,看着张丽。
“对不起,我知道你有很多问题,我会解释的,但不是在这里。”
张丽用力点点头,擦了擦眼泪。她的心情无法形容,震惊、喜悦、疑惑、愤怒,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小海……还好吗?”李明问道,声音中带着深深的歉疚。
“他很好,长大了,像你。”张丽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九年了,你去哪了?为什么不回来?为什么不联系我们?”
李明深吸一口气:“这是个很长的故事,我会告诉你的,但不是现在。现在,我想先带你去一个地方。”
他重新发动汽车,驶入雪夜中。
03
李明把车开到了城市郊区的一个小区,停在一栋破旧的居民楼下。
“我住在这里。”他说,然后下车,为张丽打开车门。
雪依然在下,两人的脚步在雪地上留下一串串脚印。
李明住在五楼,没有电梯。楼道里昏暗潮湿,墙皮脱落,露出里面的砖块。
他打开502室的门,里面是一个简陋的单身公寓,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一个小衣柜。房间很整洁,但明显缺乏生活气息。
“坐吧。”李明指了指床,自己则坐在了椅子上。
张丽坐下,环顾四周,看到墙上贴着一张她和小海的照片,是九年前拍的。
“你……到底发生了什么?”张丽终于问出了这个埋藏在心底九年的问题。
李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开始讲述他的故事。
“那天,我处理完工地的问题,就往家开。雪下得很大,路况很差。在经过江边那段路时,车子打滑了,我试图控制,但失败了。车子冲破护栏,直接掉进了江里。”
李明的声音很平静,仿佛在讲述别人的故事。
“我记得车子下沉的感觉,冰冷的水灌进来,我试图打开车门,但门被卡住了。我用力踢窗户,终于踢碎了,但那时我已经几乎没有力气了。我记得我挣扎着浮出水面,然后就什么都不记得了。”
张丽捂住嘴,眼泪再次涌出。她无法想象李明当时的绝望和恐惧。
“醒来时,我在一家小诊所里。据说是一个路过的货车司机看到我在江边昏迷,就把我救了上来,送到了诊所。但那已经是三天后了,我高烧不退,而且……我失忆了。”
李明苦笑了一下。
“我不记得我是谁,不记得我从哪里来,不记得我有家人。诊所的医生和那个货车司机以为我是外地来打工的,没有家人。我的身上没有任何证件,手机也在事故中丢失了。”
“但是……你的车呢?”张丽问道。
李明的眼中闪过一丝痛苦:“那个救我的货车司机告诉我,他没有看到任何车辆。后来我才知道,其实他看到了,但他选择了沉默。因为……他把车据为己有了。”
张丽瞪大了眼睛:“他偷了你的车?那是我们的车!”
李明点点头:“是的,他偷了我的车,并且把它改装成了出租车。但当时我什么都不知道,只觉得感谢他救了我。”
“那后来呢?你为什么不回哈尔滨?”
“因为我不知道我是哈尔滨人。”李明苦笑道,“我在外地生活了很长时间,靠打零工维持生计。我住在工地上,吃工地食堂,攒下一点钱后租了一个小房间。我一直在试图恢复记忆,去医院检查,但医生说我的失忆可能是永久性的,除非有什么强烈的刺激。”
张丽心疼地看着丈夫,九年的时间,他经历了太多。
“三年前,我在一个工地上偶然遇到了当年救我的那个货车司机。他认出了我,但假装不认识。我跟踪他,发现他开着一辆出租车,那辆车……就是我们的桑塔纳,只是被重新喷漆,改装成了出租车。”
李明的声音中带着愤怒和痛苦。
“那一刻,我感觉有什么东西在我脑子里炸开了。一些零碎的记忆开始回来:我记得这辆车,记得那道划痕,记得那把小刀。但我依然不记得我是谁,不记得我有家人。”
“我找到那个司机,质问他。他一开始不承认,后来终于告诉我真相:他看到我的车掉进江里,等了一会儿,没人来救,就把我救了上来。但他没有报警,而是把我的车拖走了,据为己有。”
“我要回我的车,他不同意。我们发生了争执,扭打起来。他用刀伤了我的脸。”李明指了指自己脸上的疤痕。
“但最终,我拿回了我的车。他怕我报警,就把车钥匙给了我,然后逃走了。我坐在车里,看着车内的一切,那种熟悉感越来越强烈。我知道,这辆车,一定和我的过去有关。”
“在车里,我发现了一个小盒子,里面有一张照片,是你和小海的照片。照片背面写着:'老公,2003年生日快乐'。”
李明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已经泛黄的照片,递给张丽。
张丽接过照片,泪水再次涌出。这是她九年前送给李明的生日礼物,照片是她和四岁的小海一起拍的。
“这张照片让我确信,我有家人,他们在等我。但我依然不记得你们的名字,不记得我们住在哪里。我只知道,我必须找到你们。”
“我带着车和照片,沿着长江逆流而上,寻找我的家乡。我去过很多城市,打听过无数次,但都没有结果。直到去年,我遇到一个哈尔滨来的建筑工人。他看到我的照片,说照片背景的建筑,是哈尔滨的一个地标。”
“那一刻,我知道我的家在哈尔滨。我立即动身前往哈尔滨,到达后,我用我的车做起了出租车司机,一边工作,一边寻找关于我过去的线索。”
“我去过很多地方,问过很多人,但都没有结果。我几乎要放弃了,直到今天……我看到了你。”
李明的眼中充满了泪水。
“一开始,我不确定那是不是你。九年过去了,你变了很多。但当你上车后,当我听到你的声音,闻到你身上的香水味,那种熟悉感如此强烈,我知道,你就是我要找的人。”
张丽已经泣不成声。九年的等待,九年的思念,终于在今天有了结果。
“我一直在等你,一直相信你会回来。”她哽咽着说。
李明站起来,走到张丽面前,轻轻抱住她。
“对不起,让你等了这么久。”
两人相拥而泣,九年的时光,在这一刻仿佛弹指一挥间。
04
李明和张丽聊了很久,直到深夜。他们互相讲述着这九年来各自的经历,填补着彼此生命中的空白。
“你现在……记起来多少?”张丽小心翼翼地问道。
李明摇摇头:“只有一些片段,像是拼图的碎片,散落在记忆的角落。我记得一些场景,一些感觉,但很多细节依然模糊。我记得我们的婚礼,记得小海出生的那天,记得我们一起去过的一些地方,但我不记得我父母的样子,不记得我的童年,不记得我们是怎么相识的。”
张丽点点头,理解地说:“没关系,记忆会慢慢回来的。重要的是,你回来了。”
李明犹豫了一下,问道:“小海……他会接受我吗?”
张丽微笑着说:“他会的。他经常问起你,虽然后来问得少了,但他从未忘记过你。他长得很像你,不只是外貌,连性格也很像。”
李明的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和忐忑:“我可以见他吗?明天?”
张丽点点头:“当然可以。但我们得先想好怎么告诉他。他已经十七岁了,不再是那个小男孩了。他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接受这一切。”
李明理解地点点头。
第二天早上,张丽回到家,小海已经起床,正在准备上学。
“妈,你去哪了?怎么昨晚没回来?”小海关切地问道。
张丽深吸一口气,坐到沙发上,拍拍身边的位置:“小海,坐下,我有事要告诉你。”
小海看出母亲表情的异常,坐了下来:“什么事这么严肃?”
“你爸爸……回来了。”
小海愣住了,半晌才回过神来:“什么?你说什么?”
张丽把昨晚发生的一切告诉了小海,包括李明失忆的事情。
小海的表情从震惊到不信,再到复杂。他沉默了很久,最后问道:“他在哪?我想见他。”
“他在楼下等着。我们不确定你的反应,所以……”
小海站起来,朝门口走去。
张丽跟在后面,心里既期待又忐忑。
电梯下到一楼,小海快步走出小区大门。
在小区门口的长椅上,坐着一个中年男子。听到脚步声,他转过头来,看到小海,愣住了。
“爸爸?”小海的声音有些颤抖。
李明站起来,眼中含着泪水:“小海……”
小海慢慢走近,仔细打量着这个陌生又熟悉的男人。他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高大的、永远微笑的形象。而眼前这个人,虽然轮廓相似,但眼神中多了一种深沉的忧伤,脸上的皱纹和疤痕是他记忆中没有的。
“真的是你吗?”小海问道,声音中带着怀疑。
李明点点头:“是我,儿子。”
小海的眼睛湿润了,但他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没有哭出来。他只是问道:“你去哪了?为什么现在才回来?”
李明把自己的经历简单地讲了一遍。
小海听完,沉默了很久。最后,他上前一步,轻轻抱住了父亲。
“欢迎回家,爸爸。”
李明紧紧抱住儿子,眼泪终于流了下来。
张丽站在一旁,看着这对失而复得的父子,也泪流满面。
05
医院的门诊大厅里,李明坐在候诊区等待叫号。自从回来后,他每周都会来医院做记忆恢复治疗。
“李明,203号。”广播里传来护士的声音。
李明起身,走进诊室。主治医生是一位和蔼的老人,专攻神经系统疾病。
“感觉怎么样?有新的记忆恢复吗?”医生翻看着病历,问道。
李明点点头:“是的,昨天我突然记起了我大学毕业那天的场景,还有我和妻子第一次约会时去的餐厅。”
医生笑了:“这是个好兆头。你的记忆正在慢慢恢复。可能不会完全恢复,但重要的部分会回来的。”
“谢谢您,医生。”
离开医院,李明开车回家。现在他们已经搬进了一个新的公寓,三人重新开始了家庭生活。
适应并不容易。九年的分离,让他们都变成了不同的人。
张丽已经习惯了独立生活,对李明的关心有时会感到不适应;小海已经从一个依赖父亲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独立的青少年,对突然回来的父亲既亲近又陌生;而李明自己,也需要重新学习如何做一个丈夫和父亲。
他们会因为一些小事争吵,会有沟通不畅的时候,会有相互不理解的时刻。
但他们在努力,每一天都在努力。
周末的早晨,李明早早起来做早餐。他的手艺生疏了,但他在学习。
张丽从卧室出来,看到厨房里忙碌的丈夫,笑了:“需要帮忙吗?”
“不用,我自己可以。”李明坚持道,“你去叫小海起床吧,马上就好。”
张丽点点头,去敲儿子的房门。
小海睡眼惺忪地出来,看到餐桌上的早餐,揉了揉眼睛:“爸,你做的?”
李明得意地点点头:“尝尝看。”
早餐有些咸,面包也烤糊了一点,但这是李明自己做的第一顿早餐,他们吃得很开心。
“爸,下午我有场篮球赛,你来看吗?”小海问道。
李明一愣,然后笑着点头:“当然,我一定去。”
张丽看着这对父子,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有很多挑战,但只要他们在一起,就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
下午的篮球场上,小海穿着校队的球衣,在场上奔跑。李明和张丽坐在观众席上,为儿子加油。
“他打得很好,像你年轻时一样。”张丽说。
李明点点头,眼中满是骄傲:“是啊,我记得我高中时也是校队的。”
“你记起来了?”张丽惊喜地问。
李明笑了:“嗯,刚才看到他投篮的样子,突然就想起来了。”
张丽握住丈夫的手,轻轻依偎在他肩上。
比赛结束,小海的队伍赢了。他兴奋地跑过来,接过父亲递来的水。
“打得好,儿子。”李明拍拍小海的肩。
“谢谢,爸。”小海喘着气,笑着说,“我们去吃冰淇淋吧,庆祝一下。”
“好啊。”张丽点点头,“就去我们以前常去的那家店。”
三人走出体育馆,阳光明媚。李明拉着妻子的手,另一只手搭在儿子肩上。
他知道,失去的九年不会回来,但未来的日子还很长。他会珍惜每一天,弥补缺失的时光,重建家庭的温暖。
记忆或许不会完全恢复,但爱永远在那里,从未消失。
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来源:一才的篮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