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赛事“加速跑”激发城市新活力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30 08:00 2

摘要:大赛不断,“京”彩不断!连日来,北京体育赛事好戏连台,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注入了蓬勃的体育活力,展现出体育与城市发展紧密融合与促进的多方面成果,形成一道独特而亮丽的城市体育风景线。

大赛不断,“京”彩不断!连日来,北京体育赛事好戏连台,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注入了蓬勃的体育活力,展现出体育与城市发展紧密融合与促进的多方面成果,形成一道独特而亮丽的城市体育风景线。

从大运河畔到亦庄泡桐大道、顺义后沙峪,再到天安门广场,四场马拉松赛事在不同地点先后展开,让北京瞬间成为奔跑的海洋。从工人体育场到国家体育馆、再到京郊骑行大道,无论城乡,体育竞赛中的热情呐喊,响彻赛道旁、看台上、直播间和屏幕前,让所有参与者共同见证了北京这座城市与体育的“双向奔赴”。体育赛事作为连接城市与市民、促进交流与融合的重要桥梁,正精彩书写着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靓丽新篇章。

竞赛组织赛事服务双升级

春日的亦庄通明湖畔,上演了历史性的一幕。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鸣枪起跑。20支人形机器人赛队与跑步爱好者在21.0975公里长的赛道上挑战极限。

与此同时,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在通州区起跑。选手们奔跑在千年运河之畔,沿途欣赏运河商务区、行政办公区、绿心公园等城市地标,感受着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发展的完美结合。

一天后的同一时间,2025北京国际长跑节—北京半程马拉松在天安门广场起跑,本届赛事以“一城春色半程诗”为主题。1.77万名跑者在春日清晨,尽情享受长跑带来的乐趣。

4月26日,2025顺义后沙峪人才社区半程马拉松暨第63届公园半程马拉松北京公开赛再次鸣枪,“一路生花”的环湖堤路加入“漫游时空”彩绘,让跑友们在此留下永不褪色的热爱。

据北京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春天连续举办的四场马拉松赛事在竞赛组织和赛事服务方面均进行了优化升级,为参赛者提供了更加专业、细致的赛事体验,进一步提升了北京体育赛事的品质与影响力。

为努力打造全国最干净、最文明赛道,北京半程马拉松加强起点区雨衣回收,做到起跑没有一件雨衣落地。在全部7个补给点设置大尺寸的垃圾池组,有效收集纸杯、包装纸等垃圾,各点位见缝插针式组织高效清扫,实现起终点和赛道“人走地净”。医疗保障也更加完善,北京半程马拉松构建起七级医疗急救保障体系,高度关注选手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部署医疗观察员、医师跑者、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救援人员、固定医疗点、固定点位救护车、线路随跑救护车、后备急诊医院等7部分医疗保障力量,第一时间救治伤病选手。赛事文化也得到进一步凸显,天安门、故宫、钟鼓楼等北京中轴线标志性建筑都被融入本届北京半程马拉松设计元素和主视觉,赋能赛事形成独特的北半马文化,进一步提升了品牌价值。

北京这个春天,不仅马拉松运动吸引越来越多市民参与,足球、篮球等传统体育项目同样火热进行着。国安在工体的比赛场场爆满,“京鲁大战”等焦点比赛更是一票难求。CBA(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季后赛“京城德比”上演巅峰对决。这些赛事热度不断抬升的背后,是日益完善和专业化的赛事组织服务。全市携手共同构筑了京城体育赛事的繁荣景象,为广大体育爱好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比赛和活动。

从优化赛场设计、创新赛事形式,到强化安全保障、提升服务细节,一系列举措不仅为体育爱好者提供了更加细致、贴心的参赛体验,也展现了北京体育赛事在品质化、专业化方面的积极探索。这种创新与精细化管理,提升了赛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助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

赛事流量激发城市新活力

体育赛事是认识一座城市的窗口。高水平密集举办的赛事,不仅充分展示了北京城市风采,也带动了相关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

体育产业作为民生与市场的关键连接点,既是衡量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在体育产业的多元构成中,体育赛事凭借其高度的参与性、广泛的带动性以及持久的影响力,成为激发城市活力的核心要素。

体育赛事作为庞大的消费场景,其价值不仅体现在门票销售收入、品牌赞助以及赛事直播等直接收益上,更在于能够吸引大量游客,进而带动旅游、餐饮、购物等关联产业的协同增长,将赛事流量有效转化为消费能量与经济增量。

近年来,北京通过深挖赛事潜力,以赛事为支点撬动经济杠杆,推动了文化、旅游、商业等多产业深度融合。2024年,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和中国网球公开赛的赛事人气高涨,带动全网涉体育赛事话题阅读量超16亿次,两大赛事门票收入超1.2亿元。众星云集的中网、WTT成为市民国庆假日出行佳选,也是全国甚至全世界球迷的心之所向。中网正赛尚未打响,门票销售额已超过了上一年整个赛期总额,票房总收入达到6500万元,增长80%,创历史新高。WTT门票销售同样火爆,票房总收入达到5700万元,决赛三天的门票全部售罄。WTT期间,首钢园区游客人次近40万,日均游客达7万人次,园区餐饮、商业、住宿累计综合消费额达到2900万元,入园客流和消费额比去年增长近一倍。中网园区综合消费额超2500万元,较上一年增长40%,其中特许商品销售额575万元,同比增长150%,“阿中抱枕、毛绒网球钥匙扣”等特许商品更是供不应求。

火爆赛事还带动了WTT和中网场馆周边区域假日旅游增长。石景山区7个重点文化旅游点累计接待游客数同比增长62.5%,综合收入同比增长33.7%。国家网球中心所处的奥林匹克中心区,在赛期迎来更多游客,亚奥商圈客流量达到396万人,日均消费额较去年增长14.2%。

北京立足“双奥之城”的独特优势,以双奥遗产活化利用为切入点,积极申办国际顶级体育赛事,并培育如中国网球公开赛等自主IP赛事,为奥运遗产再利用树立典范。

此外,各区依据全市赛事布局,充分发挥自然、文化等资源优势,举办各具特色的赛事活动,丰富体育服务产品供给,激发体育消费活力。2024年,北京市形成了东城区中国体育舞蹈公开系列赛、西城区“金融街杯”体育季、朝阳区国际马术大师赛、海淀区TNF100越野跑挑战赛、丰台区龙舟大赛、石景山区中国田径街头巡回赛总决赛、门头沟区北京虚拟体育运动会、房山区青少年向未来主题三大球赛事、通州区城市副中心运动会、顺义区全国索道尾波滑水锦标赛、昌平区超级铁人三项赛、大兴花卉半程马拉松、平谷区北京国际帆船赛、怀柔区“科学城杯”龙舟大赛、密云区环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延庆区八达岭环长城越野赛等一系列品牌赛事。

在举办各类赛事的同时,市区各部门紧密围绕群众对赛事活动、场地设施和健身指导等需求,以民生实事项目为抓手,加大工作力度,为市民提供优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2024年,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不断增加,改扩建体育公园10个,新建、更新室外健身器材5465件,安装乒乓球桌400张,安装儿童健身设施器材1710件。科学详尽的健身指导更是深受市民欢迎,全年举办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大讲堂780余场,成功举办北京市体育大会、公园半程马拉松、社区杯足球赛、北京市乒乓球公开赛、市民快乐冰雪季等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3.8万余场。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多方面完备的体育服务,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构建新布局满足发展需求

如今的北京,作为“双奥之城”,体育赛事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亮丽名片。各类赛事不仅涵盖了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还融入了文化、旅游、科技等元素,成为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城市活力的重要引擎,充分彰显着北京的开放与包容。

北京市体育局牢牢把握北京双奥国际赛事名城建设的重大机遇,积极作为、开拓创新,精心打造“双奥100”精品赛事体系,科学优化整合体育空间与赛事资源,精心构筑起“一环、四区、N场景”的赛事布局。目前,北京已初步形成城市体育活力环和精彩赛事、时尚运动、魅力健身、体育休闲等各具特色的聚集区,以及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新场景。此外,通过建立“1+1+1+N”赛事运行保障机制,全面提升赛事综合运行、监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赛事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坚实保障。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北京市体育局将坚定不移地以“五子”联动为引领,紧密围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更加全局性、针对性的举措,全面深化体育改革,深入推进体育“四个重要”创新实践。着力加快构建精品赛事、新型青训、“四优”人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育产业等五大体系,为人民健康筑牢根基,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努力推动北京体育事业迈向更高水平。

在此背景下,北京市体育局精心规划2025年赛事布局,发布详细赛事日历,明确198项精品赛事,将全年赛事逐月排布。根据赛事特点确定“开年季、潮动季、燃情季、冰雪季”4个季度主题和12个月度主题,还特别用“皇冠”“钻石”标注首次在京举办的重大赛事和重点推荐赛事,让广大体育爱好者更加直观地了解重点赛事情况。这一年,北京周周有赛事、月月有亮点、季季有精彩,为市民和游客呈现一场场精彩的体育大餐。

在扩大优质赛事供给的基础上,北京市体育局充分发挥赛事的引领作用,深入挖掘赛事的竞技性、观赏性、参与性和消费性等特点,通过丰富消费场景、培育办赛主体、搭建宣传矩阵、优化服务保障等多方面措施,全面赋能赛事消费工作,推动体商文旅深度融合,进一步延伸首都体育产业链条,与多种业态实现协同发展。积极探索“吃住行游购娱”深度融合的商业模式,以体育的独特魅力激发城市活力,让赛事流量持续转化为消费增量,为城市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在创新消费新场景方面,北京市体育局积极推动“体育+”融合发展模式。以品牌赛事为龙头,进一步开发升级涵盖商业、文化、旅游、体育、农业、林业、水利等多元业态,充分释放赛事资源的链接和辐射带动作用,深入挖掘赛事消费新场景,创造更多经济增长点。精心打造“一赛一品牌”,深度挖掘赛事品牌价值,充分利用明星运动员的影响力,精准施策,全方位提升赛事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创新推出“一赛一会展”,开展赛事与博览会(体育用品展销会)等双赛会活动,促进体育与商业的紧密结合。推出“北马+马博会”“中网+网博会”“WTT大满贯+乒博会”等一批双赛会活动,结合赛事开展品牌首发、首秀、首展、首演,扩大赛事品牌红利效应。2025北京半程马拉松在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举办马拉松博览会,规模扩大到1.6万平方米,打造了体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全民健身综合性展示平台,使北京半程马拉松成为促消费的引擎。精心开发“一赛一特许”,推出“双奥100”赛事专属文创产品,丰富衍生品供给,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用心定制“一赛一路线”,扩大“跟着赛事去旅行”的品牌影响力,带动体育旅游消费升级,为游客提供更具特色的旅游体验。创新打造“一赛一潮玩”,加强传统赛事与时尚娱乐的跨界融合,推出系列联名产品和赛事主题短视频,增添赛事时尚魅力,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关注和参与。积极开展“一赛一活动”,与“8·8”北京体育消费节等品牌活动紧密联动,持续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拓展融合消费新空间,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消费选择。精心搭建“一赛一平台”,构建“赛事+电商”“赛事+网络直播”等新业态,推出线下赛事线上购物、线下赛事线上节目等全新场景,创新赛事增值模式,提升赛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北京市还将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运动健身需求。深入推进新型青训体系建设,推动青少年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夯实青少年三大球发展基础,加快提升三大球竞技水平,为竞技体育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2025年,北京体育事业已迎来良好开局,取得开门红。一系列体育赛事活动的圆满举办,不仅满足了广大体育爱好者现场观赛和参与运动的热切需求,进一步丰富了市民的文体生活,还展现了北京作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风采与魅力。北京市体育局将以此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全面落实全国体育局长会议的部署,进一步深化体育改革,拼搏进取,真抓实干,不断开创北京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