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播间里,“1 元 30 枚鸡蛋” 的叫卖声是近两年,保健品行业,尤其是搞私域直播的,最响亮的冲锋号。如今,这声号子却成了悬在企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 昨天,湖北孝感一个公司因 “鸡蛋引流” 被罚 50 万,郑州的张总前两天也因为1元发50个鸡蛋被举报…
直播间里,“1 元 30 枚鸡蛋” 的叫卖声是近两年,保健品行业,尤其是搞私域直播的,最响亮的冲锋号。如今,这声号子却成了悬在企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 昨天,湖北孝感一个公司因 “鸡蛋引流” 被罚 50 万,郑州的张总前两天也因为1元发50个鸡蛋被举报……
当监管风暴呼啸而至,这场用鸡蛋堆砌的狂欢,终究到了该清算的时刻。
一、鸡蛋背后的 “吃人” 逻辑与合理引流的错位
“1 元 30 个鸡蛋” 的引流逻辑本身并无过错。低价甚至免费的福利,本质上是企业吸引流量、建立用户认知的常见营销手段,在电商、餐饮等多个领域均被广泛应用。以超市开业用低价鸡蛋吸引顾客为例,这种引流方式既能让消费者获得实惠,也能为商家打开市场,实现双赢。然而,在保健品行业,这份原本纯粹的让利初心却被恶意扭曲。
商家用几元钱的鸡蛋成本,撬动老年人掏出成百上千元购买毫无功效的保健品,本质是对弱势群体的精准掠夺。运费陷阱、虚假疗效、情感绑架…… 这些被包装成 “福利” 的套路,早已背离商业底线。监管部门的重拳出击,并非否定 “1 元鸡蛋” 的引流模式,而是在严惩那些利用人性弱点、践踏商业伦理的违法行为。当 “低成本诱饵” 异化为 “高溢价收割” 的工具,监管斩断的不是引流渠道,而是伸向消费者钱包的 “灰色产业链”。
这种畸形商业模式的盛行,暴露了行业的集体堕落。当 “低成本诱饵 + 高溢价收割” 成为通行法则,企业不再比拼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转而钻研如何用话术操控人心。长此以往,整个行业都陷入 “劣币驱逐良币” 的恶性循环,最终毁掉的是消费者对健康产业的信任。
二、监管风暴下的冰火两重天
有人将监管视为洪水猛兽,却忽略了它带来的 “刮骨疗毒” 效应。对于真正有实力的企业而言,这场风暴恰是转型升级的契机。养生指南去年开始操作“健康素养提升计划”,以此通过“体验营”、“训练营”、“养生营”,实现个性化、精准化的健康指导盒服务,复购率提升 3 倍;以饮食、运动、起居、情志等生活方式为基础,结合营养调理方案实现客单价翻倍。这个案例证明:靠套路收割用户的时代已经终结,唯有以专业服务为核心,才能赢得市场。
然而,行业的阵痛同样不容忽视。新规要求全程录播存档、资质公示、禁用绝对化宣传,合规成本的飙升让中小玩家举步维艰。预计 60% 以上的中小代理商将在 1 年内消失,这既是行业洗牌的必然代价,也折射出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的薄弱。市场从来不同情弱者,但监管的意义,在于防止 “劣币” 拖垮整个行业生态。
三、破局之路:从 “割韭菜” 到 “种大树”
后监管时代的保健品行业,正在经历从 “流量为王” 到 “价值至上” 的蜕变。私域流量的崛起,本质是企业与用户关系的重构 —— 当直播公域流量成本上涨 300%,唯有深耕用户信任,才能建立稳定的消费池。企业微信、社群运营、慢病管理,这些工具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真正将用户需求放在首位的服务升级。
内容营销的合规化转型,更考验企业的真功夫。禁止 “治疗功效” 宣传,实则倒逼企业回归产品本质。某维生素品牌通过 “营养学科普短视频” 实现转化率提升 50%,证明优质内容不仅能规避风险,更能创造价值。这意味着企业必须告别虚假宣传的 “捷径”,转而用专业知识与真诚态度打动消费者。
站在行业变革的十字路口,企业的选择决定生死。“1 元 30 个鸡蛋” 的引流方式依然可以成为打开市场的钥匙,但前提是摒弃套路、坚守诚信。继续沉迷于 “鸡蛋引流” 的低级套路,终将被市场抛弃;主动拥抱监管,以专业服务构建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新的赛道上赢得未来。保健品行业的 “服务时代” 已然到来,这不仅是商业逻辑的重构,更是对社会责任的重新诠释 —— 毕竟,在健康面前,没有任何套路值得被原谅,唯有以真诚之心守护消费者的信任,才能让引流的 “鸡蛋” 真正孵化出行业的新生。
来源:健观深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