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5年对华捐赠3.5亿,外资企业如何兼顾生意与公益?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30 10:43 1

摘要:一个多月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用了“三个重要参与者”来概括在华外资企业的贡献: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中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创造的重要参与者,中国联通世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

一个多月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用了“三个重要参与者”来概括在华外资企业的贡献: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中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创造的重要参与者,中国联通世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

从公益慈善的角度看,很多外资企业除了在华开展商务活动,同时也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为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外资企业在中国践行社会责任的核心理念,普遍围绕 “共享价值”(Shared Value)展开,这一概念最早由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与马克·克莱默于2011年提出,核心内涵是企业在追求经济竞争力的同时,通过改善所在社区的社会和环境条件来实现可持续价值创造,最终实现企业利益和社会福祉的双赢。

就中国市场而言,不少外资企业在践行社会责任时很注重融入国家战略,如积极相应乡村振兴、双碳目标等。

今年3月,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开启2025年中国行,除了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开展商务活动,在社会责任方面也动作频频。

Apple向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追加 5000 万元人民币捐赠,资助为期三年的 “智惠园丁” 项目,着眼于中国欠发达地区的数字化教学。图:苹果官网

苹果宣布投入7.2亿元启动其在中国的第二期清洁能源基金,进一步扩大中国的清洁能源产能,推动中国供应链可再生能源转型。苹果在中国的供应链目前约2/3使用可再生能源,新基金将是苹果实现2030年供应链100%可再生能源目标的关键一步。

苹果希望在2030年实现整个供应链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碳中和,与中国政府的“双碳”目标高度贴合。清洁能源基金的持续投入将加速苹果在中国绿色供应链的建设,这一过程中,苹果将碳中和的理念、标准、技术支持通过供应链管理进行传递和推进,将带动中国供应商的环保升级和绿色可持续转型,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中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

此外,苹果宣布向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浙江大学等追加新的捐赠,师生培训、劳动力发展、乡村社区发展等是其关注的重要领域,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根据苹果官网披露,该公司自2020 年以来对中国公益事业的捐款总额达到了 3.5 亿元。

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义利并举之路也同样值得关注。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在华外资银行发展报告2023-2024》显示,截至2023年末,共有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机构,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总数达888家,其中包括41家外资法人银行。

在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外资银行也在通过金融创新、成立公益基金会、设立专项基金、员工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反哺中国市场,加大公益慈善投入。

或许是金融行业的特性使然,在公益领域外资银行同样有典型的“杠杆”思维。从外资银行发起的针对社会企业、小微企业的公益支持计划可见一斑,如“汇丰中国社会企业支持与孵化计划”“星展银行卓越影响力大奖”“渣打银行社会企业助力计划”,旨在孵化、发掘和支持具有创新性解决方案的小微社会企业,为特定社会议题贡献有“杠杆”效用的解决方案。

在“共享价值”理念的引领下,外资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公益慈善实践不拘泥于人、财、物的投入多寡,更关注如何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实现公益模式创新并创造出长效社会价值。这或许是外资企业带给中国公益的“益”外收获。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中办、国办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也提到“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此后全国各地陆续推出生育补贴,加速鼓励生育政策落地。

3月以来,婴幼儿奶粉行业迎来生育补贴潮,飞鹤、伊利、君乐宝三家国产奶粉企业相继推出总金额十多亿元的鼓励生育补贴计划,以“实物补贴+服务支持”双重支持模式降低家庭育儿成本。

乳业巨头的“生育补贴竞赛”,既是响应国家鼓励生育的政策号召、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也是生育率下滑大背景下的市场自救。数十亿规模的生育补贴拉动效应如何、能为母婴群体带来多大程度的福祉提升,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编者注:

《中国慈善家》推出月度责任品牌榜,通过对各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动态监测,综合创新性、影响力、传播度等因素,筛选出10家上榜企业,发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鲜活案例和最新动向,助力构建商业向善的良好生态。每月榜单将成为年度慈善盛典“责任品牌”奖项的重要评选参考。

欢迎后台留言或邮件分享更多优秀案例

邮箱:xiaopan@chinanews.com.cn

来源:中国慈善家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