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说这是两条“广告”,但这都是两位用户切身经历的故事,如果没有Apple Watch,结局会怎样谁也不敢想,这让人不禁开始重新审视手腕上这个小小设备的意义。
2014年9月,苹果正式发布了初代Apple Watch,按照次年4月24日正式上市来算,如今刚好过去了整整10年。
为了这个特别的日子,苹果推出了两条短片,讲述了南通的李浩铭同学和成都的白红奶奶与Apple Watch的故事。
虽说这是两条“广告”,但这都是两位用户切身经历的故事,如果没有Apple Watch,结局会怎样谁也不敢想,这让人不禁开始重新审视手腕上这个小小设备的意义。
十年前Apple Watch刚刚上市的时候,它的健康相关功能并没有这么多。你还记得它最初的样子吗?
是的,就是那个被称为“美丽小废物”的初代Apple Watch,当时人们对智能穿戴设备的接受度没那么高,它的定价也比较贵,再加上自身功能受限,除了一些基本的身体健康状态监控,基本就只能用来接收iPhone的推送。
苹果也一直在为它赋予科技奢侈品的身份,推出了多款18K金定制的Apple Watch Edition,还有和爱马仕联名的真皮表带,价格也是轻松过万。
但是,用户要的并不是手腕上的珠宝配饰,而是贴身守护健康的智能设备。苹果自然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在2016年迅速调整了策略,将产品线简化为普通版与运动版,并在2018年推出具有ECG(心电图)功能的Series 4,让Apple Watch从“时尚配饰”转型为“健康管家”。
值得一提的是,Series 4还因此获得了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认证,将消费电子产品推入医疗设备领域,此后也获得了我国的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认证,让ECG功能也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2020年,拥有血氧检测功能的Series 6上市后,也是让整个智能穿戴市场开始跟进,后续都在自家设备上加入了这个功能。不过我想说的是,同年苹果还推出了一款Apple Watch SE,以中端价格下放核心健康功能,让血氧监测等关键技术实现普惠。
为了满足更多专业用户的需求,苹果从2022年开始,又推出了两代Apple Watch Ultra产品,为它赋予了钛合金表壳与双频GPS技术,将守护半径从都市拓展至荒野和深海……
回顾Apple Watch这10年就可以发现,它的外观并没有很大的变化,主要的设计元素比如数码表冠一直沿用至今,并且从单一的机械旋转,加入了电极传感器。屏幕增大,不是为了单纯追求视觉冲击,而是为健康数据可视化创造空间——更大的显示面积让ECG波形判读成为可能。
这几年,Apple Watch越来越强调健康属性,从硬件配置到WatchOS的功能层面,无一不是为健康服务的。
据FDA认证临床数据显示,Apple Watch的ECG功能对房颤识别的敏感度达98.5%;《美国急诊医学杂志》研究显示,其与标准12导联心电图的心率误差仅0.81次/分钟;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联合Cardiogram的研究也显示,Apple Watch识别房颤的准确率达97%,神经网络算法已接近专业医疗设备水平……
如果你对这些数据没什么概念,那么它通过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进口许可(移动心电图房颤软件,也就是心电图功能)就是最好的证明了吧。
从watchOS 7起,苹果还为Apple Watch增加了睡眠监控功能,在多次版本升级后,已经监控多种睡眠状态,同时还会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进行建议。
结合多种传感器,还会在用户睡眠期间监控心率、呼吸状态,避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意外情况。
虽然Apple Watch在目前仍然只能用于趋势监控,不能用于医学临床诊断,但越来越多的用户已经把它当成了“移动诊所”。在社交平台上,有很多的用户因为收到它的高/低心率提醒,或者用ECG功能检查出房颤异常,去医院就诊后发现了问题,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此前,我采访过某三甲医院心内科医生,他特别强调心脏就是我们身体的“发动机”,过低或过高的心率都有可能危及生命。但心率变化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察觉,也不可能随时去医院检查,所以Apple Watch的异常提醒就变得尤为重要,平时有任何不舒服,都可以记录一下当时的数据,在就医时医生也能更准确地了解你的身体情况,从而给出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除了心率、血氧、睡眠等常规数据,Apple Watch 8及以后的机型还提供了女性生理期监控功能,包括车祸、摔倒等意外情况都会提醒用户。
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社交平台的网友分享,包括我身边也有很多朋友亲身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因为在意外摔倒或者发生车祸后很有可能陷入昏迷状态,Apple Watch能够在第一时间自动拨打了紧急救援电话并通知亲属,为救援争取了黄金时间——这些功能在关键时刻是真的能够救命的。
就算没有意外,Apple Watch也在默默陪伴着我们,比如大家熟悉的“三环”,在社交平台上,有非常多的用户自发打卡,记录自己的健身圆环记录,苹果还会给乖乖健身的用户颁发新年、情人节等特殊时间以及完美健身周的数码奖章,发售十周年的“闭环日”,还有机会去线下Apple Store领取获得实体徽章,让人们不自觉地卷了起来。
通过这些小小的鼓励,每一个Apple Watch用户的健身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让健康监测从被动警示变为主动参与。我自己就有很多次到了晚上发现圆环没满,就算在家也会跟着视频做半小时的舒展运动——健康的身体,不就是一点点积累造就的吗?
从这些社交平台的分享就可以看出,平时佩戴Apple Watch可能只是一个习惯,但是一旦遇到意外,就会发自内心地感谢它。当然,苹果做的这些,也正是为了让用户尽可能地避免意外。
Apple Watch最大的创新或许不在技术本身,而在于重新定义了科技与生命的关系。当传统医疗设备仍在诊室等待患者,它已潜入浴室、健身房、高山雪场,在生命最脆弱的时刻悄然发力。穿戴设备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的“无感”,这种无处不在的温柔守护,不仅模糊了消费电子与医疗工具的界限,也让“就诊”这个中国人可能比较介意的事情,变得自然而然。
Apple Watch的健康监测功能已在房颤筛查、日常心率追踪等领域达到准医疗级精度。能达到这样的成绩,是因为苹果从立项开始就一直在专注健康相关的功能,建立了专业的健康实验室,并且在2015年起就推出了ResearchKit,让医疗工作者用苹果设备进行医学研究。
通过CareKit、HealthKit等工具包,Apple Watch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医疗相关App,加上和FDA的深度合作,形成了“监测→分析→干预”的闭环。
据了解,苹果在健康领域获得了非常多的专利,其中美国专利762件、中国专利187件、欧洲专利110件……多年的技术积累,加上软硬件的升级,能够更准确地获取用户的健康数据,这也让Apple Watch成为健康管家提供了基础。
从Apple Watch初代上市,苹果就占据了近50%的市场份额,截止到2024年底,即便在百花齐放,强手如云的今天,Apple Watch仍然保持着22%的市占率,几乎是消费者的首选智能手表。
对于Apple Watch来说,它的目标一直都不是取代医生,而是想让用户更了解自己的身体,时刻提醒用户保持健康的状态,或许这正是智能穿戴设备的终极定位:不当傲慢的拯救者,只做沉默的守护人。
也许,现在的库比蒂诺总部的健康实验室里,工程师们正攻关无创血糖监测技术,去改变全球5.89亿糖尿病患者的命运……
来源:雷霆战神王